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关于小黑蝶暗恋小白兰这件事 > 第69章 第67章

第69章 第6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贸然拜访,希望没有打扰到首辅休息。”顾蕴坐姿端正,脸上带着笑意,向一旁的下人示意了一下,下人便将手中的东西双手呈递向沈岱。

    “这是我最近得的一块墨,成色极好,以此作薄礼,还望首辅收下。”

    沈岱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我不收礼。”

    顾蕴笑了笑,没有坚持,让下人退下了。

    与沈岱谈话不必拐绕,顾蕴便开门见山道:“我今日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想向首辅说明,制药这件事我和若木会一直做下去,但和首辅的约定我们不会打破,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将药用于战事之中。”

    沈岱看着顾蕴,问道:“第二件事呢?”

    顾蕴原以为沈岱会质疑他,所以听到这个问题后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反应过来:“第二件事就是,我和若木奉皇上之命,已经开始筹备收复离城的事宜了。”

    沈岱的神色毫无波澜,顾蕴心想也许这件事已经有风声走漏进他的耳朵了。他补充道:“我们绝不会将埃风或者岭月带到离城。”

    沈岱问:“你们打算用何战法?”

    顾蕴笑了笑:“此乃机密,暂且不能告诉首辅,还望首辅见谅。”

    沈岱深吸了口气,不再看顾蕴,顾蕴接着说道:“我明白首辅的顾虑,以我们现在的兵力,如果不用药的话,只能是和众将士一起再犯一次险,但哪一场战争又不是在犯险呢?匈奴现在军心溃散,只需最后一击,现在正是收回离城的最好时机。”

    沈岱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如果天下人都认为你们在战事中用了毒,那没有用毒也会变成用了毒。”

    顾蕴微微点头:“这个道理我和若木都懂的。”

    沈岱看向他:“如果你们懂的话,就不会答应皇上现在收复离城。”

    顾蕴像是虚心的后辈在向长辈求索知识时一般真诚的看着沈岱,问道:“为何?天下人认为什么,我和若木并不在意,我们只在乎真正为天下做了什么。我和若木有把握利用这一时机,以最少的代价夺回离城,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做了之后天下人乃至后世人如何议论,就不是我们能管的了。”

    沈岱没有说话,他看着顾蕴,眼里似乎有了一丝打量的意味,过了片刻,他说道:“世人的是非议论不论在何时都是不能忽视的。”

    顾蕴道:“这是圣贤要做的事情,我和若木都不是圣贤。我们无法做到不欺天下,只能做到不欺一人。”顾蕴看着沈岱,继续道,“对于若木而言,那个人便是首辅。”

    说完这句话后,顾蕴见沈岱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正常。

    顾蕴笑了笑:“我们在收复离城时不会用药,向首辅保证了这一点就一定会做到,但这一点是军事机密,我来就是要和首辅通气,希望首辅在朝堂上不要为难我。”

    沈岱看着顾蕴:“即便我知道你们不会用毒,但我还是会反对你们现在收复离城。因为现在收复离城这一决定只是出于皇上和你们的野心做出的,不是必要的。而让天下人认为你们又用了毒,这一点会引发什么后果,我也无法预料。”顿了顿,沈岱继续道,“你们要清楚,这些后果很有可能是苦果,有可能是你们自己咽下——这是最好的情况,也有可能是要天下人与你们一起咽下。那时你恐怕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坦率天真的说自己不在乎世人的议论。”说完这些话,沈岱起身,“时间不早了,你早点回去歇息,我就不送了。”

    顾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他起身,向沈岱行了礼,然后离开了房间。这时正厅壁画微微挪动,暗门被打开,一人从里面走出。

    “经历的事太少,手上的权却太多,这不能说是他们的错,只能说是我们的错。”那人看向沈岱,“子渊,你的决定没错,应该竭力阻止他们现在出兵。”

    沈岱道:“只是我怕皇上心意已决,现在朝中又都是新扶持的官员,即便有人有异议,也没有能力说服皇上。只有我竭力阻挠的话,恐怕无法改变结果。”

    那人叹了口气:“如果老夫还在朝中的话,还可以与你做一个应和,可惜现在我已是无用之人了。”

    沈岱看向那人:“李大人一直在为沈某排忧解难,何来无用一说?”

    顾蕴走出沈府,走出了一段距离,对身后的一人说道:“有劳林内卫久等,你可以回去了。回去之后禀告皇上,一切不出所料。”

    内卫双手抱拳,俯首听命,随即轻松一跃便消失在京城的黑夜中。

    第二天正午,沈岱刚用完午膳,便听到线人来报,说是皇上在早朝之后派人将徐檀灵请入了宫,连同顾蕴一共三人在御书房中密谈了近一个时辰,密谈的内容与收复离城有关。

    “皇上说了什么?”

    “回大人,皇上说,如果其他人不赞同现在收复离城,那就让顾大人和徐大人带着几千兵马秘密出城,封锁这一消息,在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收回离城。”

    沈岱顿时觉得胸口一阵憋闷,问道:“徐若木作何反应?”

    线人犹豫了一下才回道:“顾大人和徐大人最终都支持这一提议。”

    “胡闹。”沈岱站起身来。

    李青在一旁拍着桌子:“怎能如此草率?出兵起战此等事宜怎能不与朝中百官商讨?”

    沈岱在屋里踱了一会儿步,他的脚步逐渐放缓,最后停在了窗户前。他将窗户打开,散出了满屋子的无可奈何。

    过了许久,沈岱开口说道:“李大人,我想到了‘公无渡河’这首诗。”

    李青起身,走至沈岱身后,沈岱继续说道:“渡河对于那人而言,或许是长年累月后形成的一种执念。想让他不要渡河,一种方法是让他走近河边,伸下一只脚,亲自去感受那河水的湍急。二是有人先于他渡河,让他看到贸然渡河的下场。”沈岱看向李青,“收复离城这一念想,或许早已成型于徐若木的黄髫幼年。”

    沉默了一会儿,李青问:“你有何对策?”

    沈岱摇了摇头:“倘若我有号令兵马的权利和能力,我便做那率先渡河之人。但是我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先去为徐若木渡河之人。河水是否湍急,水流下是否暗礁丛生,只有他自己去试了。”

    不知为何,沈岱这时突然想起了许多年前,在京城的一家酒馆里,徐檀灵红着双眼央求不要阻拦他去战场这件事。也许,眼下这看似杂乱无章、荒谬至极的轨迹,从那时起早已有迹可循。

    刘愉在朝堂上正式提出了要出兵离城这件事,沈岱只是十分客观的分析了利弊、列举了可能发生的后果,并没有像他和顾蕴说的那样竭力阻挠。

    就这样,在皇上的坚持以及顾蕴和徐檀灵的支持下,出兵离城这件事很快就敲定了下来,并被提上了日程。

    启程之前,按照惯例,皇帝带着百官为他们亲授虎符,然后众将士一同痛饮破敌酒。

    城下百姓人头攒动,一切光景都和四年前季玉带领着军队支援莫城时一样。

    只不过,当初那个在城楼下远望皇帝的少年如今已经站在君侧。那时他的目光明朗清澈,眼底或许藏着一些心事和情绪,但轻淡的被疆场的风一吹就能散去。而现在,几分阴鹜在他的眼底横冲直撞,却找不到逃脱的出口。恨意藏在更深层的地方,偶尔可以被人窥得一斑。他的手一直按在腰间的剑柄上,指尖微微发白。

    城下的百姓中,一个老人在角落里仰起头,发现百官之中熟悉的面孔已经所剩无几。

    新皇并不像他的父皇那样形容病态,相反,他现在面色红润,目光沉沉,声音铿锵有力。权利、欲望写在他的脸上,他恨不得御驾出征。

    老人突然觉得,那高高的城楼就像是一座繁华靡丽的戏台,只要活得岁数够长,自己就能看到各方人士登上这一戏台,如果这戏台上的人物不会让他家破人亡、不会让他流离失所,那他是乐意这么一直看下去的。

    物是人非,世事从不休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