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五章 捡来的媳妇-1
一
十月的乌鲁木齐。。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更是让人冷得难受!
远远的天山,犹如一块巨大的冰,阴阴的,灰灰的。朝着晚霞的峰峦,静静地涂上一层浅浅的,淡淡的玫红,使人并不觉得红光的温暖,反而更感瘆人,空旷、寂籁和凄凉,恰似一个遥远的梦。
白风卷着雪花,扎扎实实地刮了一天,到黄昏时分,才停下来,空中的雪花,就像一只只找不到窝的蝴蝶,轻轻地,无声无息地,忽忽拉拉地在披着一层白衣的树林里,高楼上,田野里,甚至在车辆的门窗里,和行人的头、肩上、脖颈到处乱钻乱落。
二
火车站上乱得不能再乱了!
站内。
排队上车的,人碰人,人挤人,人推人,人骂人。行李少的旅客,轻松自如,悠然自得,拎着小提包,晃着腿,高兴起来,脚一伸,绊一绊那些拼命叫唤,甚至急出眼泪奔跑着的人。
行李重的旅客,如吃力的骆驼,身上背着,肩上挎着,手里拽着,拼力向检票口涌去。
等车的倒很优哉,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吃着东西的,喝着水的,看书的,唱歌的,男人把腿跷在女人身上的,女人把手放在男人肩上的。有些找不到厕所,就让小孩在墙根大小便的,……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闲、从容和无所谓。
站外。
在出口处接人的,拉着行李找车的,脖子上吊着、手里举着xx旅舍牌子接客的。
整个车站,只有夜深时刻有短暂的平静,其他时间都是喧嚣的,杂乱的,繁忙的。
站内站外有许多戴大檐帽,穿着铁灰制服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优质服务和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大标语下,辛勤地忙碌着。有微笑的、有严厉的。不由使人想起动画片里的黑猫警长。
三
黑猫警长们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乞丐不如的盲流,因此对这些人,服务态度文明不文明已经是极不重要的。带根本性、实质性、迫切性的问题是,他们这些人从安徽、四川、河南、江苏、山东等各地,讨要、扒车,逃到新疆,已经成为活着的死尸!除了鼻子里还有着活动的风,其他一切全光了!他们并不像那些乘客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防着小偷,对前面走过的每一个人都用“偷克斯”的目光进行透视。而他们只是闭着眼,裹着棉絮,蜷在车站内外那些不显眼的地方,去担忧肚子问题和去向问题。
然而,这些人又最难缠。
他们最怕的也就是那些黑猫警长。
站着的,她们就推着往外送,走走走走走!五个或十个走字一气说。
蜷着的,她们就踢着叫,起来起来起来起来!四个或六个连起来喊。
走走走走走!
起来起来起来起来!
驱瘟神和驱蝗虫一般。
四
一个黑猫警长来拖地。
她手里拿着一米来宽的大拖把,一边向前耕,一边叫喊:
“让开让开!让开!”
“起来起来!起来!
耕到候车室的西北角,站住了。叫:“起来嘛!起来起来!讨厌!”
蜷缩在地上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不知她是哪个省的?也不知她什么时候来的?更不知她已来了几天?还有谁?她面色苍黄,头上辫子很久不梳不辫了,像两个把乱羊毛。眼睛毫无神采,嘴唇焦干,好像还在发烧。
身上很旧了的绿格衫,肩上补了两处,裤子是发了白的黑布。由于长期在火车上坐着,和在车站蜷缩着,膝盖处隆起一个很大的弯子。
身旁放着一个白塑料绳儿扎紧的被卷,上面除灰尘泥斑,还有黑猫警长刚捣湿的污水印。
她似乎有了经验,她们叫几声,起来起来!起来!最好不要马上就起来。一起来,她们便一不做二不休地推将出去。要再重新进来,那就困难多了!她们用拖把捣一下,最好让一让,不要说痛,不要回嘴,也不要瞪眼,她们站一会儿,马上就会走的。因为她们是固定的值班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内,要拖完全厅,她们没空多纠缠,否则,她是干不完的。
今天,这个拖地的可不比往常,她用拖把拍着地,一定叫她起来。说她在这儿睡了好几日了,脏死了!一定要把这儿拖干净。
她被她的拖把捣得实在没地方再躲了,只好摇摇歪歪站起来,还未来得及伸手抓住包上的绳绳,包,溜冰一样,被她一拖把推得三四米远。
她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提。
她又是猛推一下,包又向前滑去!
她伤心地哭了!
五
她终于被彻底赶出来了。
两个黑猫警长一个拉,一个推,一直把她送到候车室门外的最后一个台阶下。
第一个教训她的就是车站广场上那日落前的冷风!它们从楼巷间,车顶上,猛然卷起叶片、糖果纸、沙子,烟囱里飞落下来的烟灰,鞭尾似的往她脸上、身上抽去。
她赶紧裹紧那身旧格衫儿,尽量不让风儿钻进里面去。
冷酷的风,该死的风,拉不动她的上衣,就一个劲地撕着她的裤腿,拼命往一边摔去。
讨厌的风,肆虐的风,不知从哪儿把街上的烤羊肉烤饟的香味,油炸水饺,炸麻花的刺啦声和香气,一阵一阵带给她的耳朵和鼻子。
本能的食欲,几天以来总没有这样强烈到使她无法控制的程度——身上所有活动着的消化、吸收系统,一齐向她发出强硬的驱使,撕割!
她的双腿不由自主地走到一个烤饟的维吾尔族大娘跟前:“大妈!”
她不懂她的话,拉拉头上的蓝头巾,抬头看看,知道她准是饿了,给了她一个荷叶一般大的黄油油的热饟。
她没有马上吃,而是马上哭了!
她要对她磕头。
她不懂。
她走了,走到一个避风处,吃了一半,便越吃越慢,越咬越小,每一次只用牙尖咬那么一点。最后小心翼翼地放到背包里。
接着,她便下决心,准备在避风墙脚下,望着星星过夜!
六
她紧挨着背包坐下。
肚里有半个饟,心里也不那么慌了,手也不那么抖了。
开始想起事了。
她想想来新疆这一上,眼泪又下来了!想想到了新疆以后怎么办?!在哪儿落脚?!自己该往哪儿走?!她叹了口气,揩揩眼泪,又不哭了。
她刚在被上枕下去,忽见一辆马车得得得地跑过来。
车上一个小小的矮老头,身穿黄羊皮大衣,棕色大衣领在高高地竖着,围起他的头。头上一顶旧黄军帽。他双手抄着鞭竿抱在怀里,眼睛眯着,什么也不看,像在算着账。
“大爷!”
他一下没有看清人在哪里叫:“吁!”
他勒住马时,车已离叫他的人老远。
他回头看看,才看清墙根下坐着个要饭的。
“你叫我?”
“嗯。”
“叫我干啥?”
“不知道。”
她真不知道为何要叫他一声,是要向他求救?讨要?还是看错了人?
他对她看看,怕她是疯子,又要策马赶。
“你家很远吗?”她又问。
“不,不很远。”他转过大衣领中的脸,“你要坐车吗?”
“嗯。”
“你到哪?”
“我不知道!”
“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嗯。”
“你老家在哪?”
“巴东。”
“哪个巴东?”
“四川巴东。”
“你是四川人?”
“嗯。”
“到这儿来奔亲戚?”
“不是。”
“那你来干啥?”
“我来干活。”
“干活?干什么活?”
“什么活都干。大爷,你家在哪儿?”
“在马勺子。”
“马勺子?”
“嗯,你在马勺子有老乡?”
她刚要说,停了一会:“有。”她站起来,“大爷,我想跟你的车。”
他看看天,天不早啦!想了一会儿:“上来吧。”
七
她提着背包走过来。
他挪了挪,伸手接过她的包,放在马车后边。
她蹬了蹬,才从车辕上爬上床来。
他把车上的苞谷杆哗哗弄了弄,叫她坐下。
他给一直站着的红马一鞭,马又开始得得散开四蹄,在柏油面上敲出很好听的声音。
她似乎没有坐过马车,觉得很快,很稳,很威武,很有意思,比坐火车。坐火车,挤,厕所里总站人。
在马车上还能看见大街。大街上有许多车,许多人,许多灯,许多大楼,这一切都慢慢地往后退去。
出了城,看见天山,那么高!从上到下都是白的,白得泛银灰色。戈壁这么大!一眼望不到边,在巴东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地方!这些地方为什么不种庄稼呢?没有人吗?能在这么大的地里干活,多有劲!
“大伯,你家在山那边吗?”
“不。那是天山,很高很远,西边从苏联那边过来,东边一直到青海。你别看它好像就在眼前,再走三天两夜也不得到。你坐好!”他给了马一鞭,“驾!”
车在大上跑得更欢。
“大爷,你这是向南吗?”
“不,向西,你坐好!驾!”
大红马猛然往前纵去。她先仰后合,“啊!”叫了一声,两手乱抓,一下子不要命地抓住老大爷的老羊皮大衣。
“吁!”大爷喝慢了大红马,“你好像没坐过车?”
“没。”
“你家连马车也没有?”
“没。”
“你爹是干什么活计的?”
“种地。”
“今年多大岁数啦?”
“死了!”
“噢!”大爷对她看了看,“娘呢?”
“听说在前年也死了!”
“噢!”他又对她看了一下。
她倾着头。
“孩子,你命苦啊!爹娘怎么去得这么早啊!都是老死的?”
“不,爸早死了!妈说那年村上大跃进,我才三四岁,爹就死了!妈是后来病死的。”
“你姊妹几个?”
“姊妹四个,一个哥哥。”
“你大老远的出来,你家里人怎不送你,让你一个人走这么远?”
“我早就出来了,出来时娘不知道。”
那大爷又对她看了一下:“嗯,这么远跑到新疆,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