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历史车轮
北京城,这个时代最繁华的都城。
在这个“凸”字形的城池的中央,便是象征华夏帝王权威的紫禁城,而在紫禁城的东南方是一座黑色琉璃瓦的阁楼。
这座阁楼原本是帝王的藏书之所,像鼎鼎有名全书约37亿字的《永乐大典》便藏于此处,但如今已经成为大明王朝的权力中枢,即大明王朝内阁所在之处。
隆庆的政治天赋很低,加上贪财好色,而今已经不怎么理会朝政,致使现在朝廷大事都落到了内阁手中。
跟嘉靖时期内阁的阁臣数量稀缺不同,现在内阁已经有五位。除了首辅李春芳和次辅高拱外,还有阁臣张居正、陈以勤和赵贞吉。
只是内阁成员过多并不见得是好事,以前严嵩和徐阶担任首辅,基本上是将内阁的事务一手抓,算得上是“独相”。
而如今,首辅李春芳仅仅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且七次升迁都未经官员推荐,故而威望有所欠缺。
以资历为例,李春芳别说跟嘉靖十四年的进士赵贞吉相比,却是连嘉靖二十年进士的高拱都比不过。
偏偏地,隆庆为了照顾自己这位老师高拱,在去年将高拱召回来的时候,还让高拱兼任了吏部尚书。
正是如此,现在的内阁首辅虽然是李春芳,但李春芳并不能完全掌控内阁,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
刚刚结束早朝,五位阁老便聚集在内阁议事厅中。
李春芳坐在首座,这是不可能被打破的。虽然赵贞吉的年纪最大资历最深,但由于是最后入阁,故而位居末座。
“首辅大人,诸位同僚,这里有好几份奏疏都是弹劾海瑞的奏疏,老夫总结下来主要是弹劾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纲要,庇护奸民,沽名乱政等十项罪状,诸位可以一观!”赵贞吉拿出一叠奏疏,便是将奏疏分发众人道。
张居正虽然对位列末席的赵贞吉这种总是先声夺人的作风不满,但赵贞吉足足比自己早十二年入仕,却是只能忍着了。
李春芳等阁臣翻开着奏疏,亦是认真地进行权衡。
对于在场的所有人而言,海瑞早已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所有人都不敢上谏的时候,正是时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站了出来死谏,将刚愎自用的嘉靖帝臭骂了一通。
正是基于这一份事迹,朝廷为了树立一个正直官员的榜单,让更多官员敢于在隆庆犯错时敢于劝谏,故而亦是开始提拔海瑞。
有鉴于上一任应天巡抚林润治下的南直隶并不算太过太平,故而将海瑞调到这个要职中,以望海瑞能够做出一番功绩。
只是现在上任都不足半年的时间,结果先是南京刑科都给事中舒化弹劾,而今又遭到户科右给事中戴凤翔等官员弹劾。
若是只有个别官员弹劾的话,可能是冤枉海瑞,但现在这么多官员异口同声那么便是确有其事了。
其实这亦是一种常见现象,那些忠臣往往都是脑袋一根筋,虽然对朝廷和皇上足够忠诚,但未必能够处理好地方的政务。
“海瑞终究是举人出身,学识和治理才能必定无法跟进士官相比,而今将他调到如此要职,当初确实思虑不周!只是吾辈有错便改之,老夫以为可将海瑞调任督南京粮储!”赵贞吉捋着胡子,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道。
张居正和陈以勤不由得面面相觑,这个做法有点狠了。
督南京粮储同样属于京官,通常是由都察院或兵部的官员兼任,此举无疑跟孙悟空的弼马温异曲同工。
尽管还是保留着都察院右佥事的头衔,但一个看粮的政权怎么能跟应天巡抚相比呢?
应天巡抚所辖十府中包括苏松两府,其他八府一州经济实力同样不俗,这个调令简直将人从封疆大吏调去看仓库。
李春芳将一份弹劾的奏疏放下,当即便做出决定地道:“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咱们便将海瑞调任督南京粮储吧!”
不论是多么风光的封疆大吏,只要他们五个人达成意见,那么便可以让这位封疆大吏从天堂掉到地狱,这便是内阁的无上权力。
“元辅大人,先别轻易做下决定,你们都先看一看海瑞刚刚送来的奏疏吧!”高拱一直冷眼看赵贞吉的表演,此时从宽大的袖口掏出一份奏疏道。
高拱虽然并非首辅,只是现在以次辅的身份兼任吏部尚书的职位,加上深得隆庆帝的信赖,地位比首辅李春芳只强不弱。
赵贞吉虽然对高拱突然横插一脚有所不满,只是他除了资历唬人外,无论是地位还是恩宠都远远不及对方,故而亦是只能干瞪眼。
李春芳接过高拱递过来的奏疏,而后便交给位列内阁第三位的张居正,张居正看完则给了位居第四位的陈以勤。
高拱看到奏疏送到赵贞吉的手里后,便操着一口大嗓门道:“兼听者明,偏信则暗。咱们不能光听南京那边的官员怎么说,海瑞的话同样亦要听一听,这南京的官场没准真是官官相护!海瑞调任的事情容后再议,而后海瑞所提交的案子牵扯不小,当即刻严查!”
“海瑞是不是已经听到什么风声,所以故意夸大这起案子!”赵贞吉对海瑞充满敌意,当即便是猜测道。
高拱先是冷哼一声,而后大声地说道:“如果其他官员或许有可能,但我相信海刚峰断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李春芳等人都清楚海瑞的为人,若是治理的才能欠缺倒有可能,但虚假上报却是不可能,便纷纷点头认可高拱的看法。
“若是如海瑞所请,派遣钦差专门查处此案,那么该派谁前往应天合适呢?”张居正对赵贞吉早已经不爽,当即便故意提问人选道。
高拱同样是一个恨不得亲自抓权的人,当即便表态道:“咱们不是打算让刑部左侍郎王国光出任南京刑部尚书吗?那么此次便派他前往,若是办得好便让他留在南京,后续再将他调回京!”
张居正望了一眼李春芳,按说事情要由李春芳做出决定,但现在遇到大事总是高拱最先抛出属意的人选。
“好,那就派王国光前去!”李春芳倒是好脾气,当即便是同意地道。
历史车轮终究还是出现了偏差,一心为民的海瑞并没有被调回南京看管粮仓,而朝廷则委派刑部左侍郎王国光以钦差的身份调查陆文贵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