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五谷轮回
正午的阳光灼人, 唯独平心静气地坐在树荫下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微风自池塘水面吹来的一丝凉意。
大家午食吃得本来就挺饱,这会儿天气又闷热, 郭县尉吃了两枚蛋黄酥, 又喝了一杯沁凉的西瓜饮子之后, 终于犯了食困。
他干脆和衣仰面, 躺在树荫下摆着的竹制躺椅上,昏昏欲睡。
杨绍光今天喜事盈门精神爽,又刚被俞善兜头扔过来一个大难题,实在是睡不着。
左右到了现在,安置流民的事情已经不算什么大机密,杨绍光干脆拉着俞善继续聊流民的安排:
“我打算在秋收之后就把地分给那些流民, 让他们先行开荒。左右今年是没什么收成了, 好歹能来得及种下一季冬小麦,这样以来,到明年四月间就有一季收成。”
衙门里已经列好了名单, 之前被选去修桥、铺路、挖渠的流民可以优先分田,而且三年之内不交赋税,不纳丁口。
刚才俞善所说的那些孤儿, 杨绍光也有所考虑。
衙门的黄册上倒是还有一些无主的荒地, 不如把年纪放低到十四、不,十二岁,倒是能一人分上两亩。
俞善听他这样说,简直喜出望外:“那一共能安顿多少流民?”
“六百多人,若是算上十二岁至十六岁不成丁的那些孤儿,总共能安置下八百多人。”杨绍光笑道:
“牛家的那些田地还算是肥沃,若是精耕细作, 收成不会差,一人两亩也足够糊口了。”
好在牛家的那些田地在抄没之后,就由衙门做主,仍旧交给原先的佃户耕种着。
只是原先牛家的地租收得颇重,不仅要五成租子,还另有盘剥;所以杨绍光接手以后,直接把这一季的田租降到四成。
他计算过了,扣除了佃户的田租之后,这一季秋粮的收成就足够给那些接手的流民当种子和冬日的口粮了。
俞善想了想,又说道:“这会儿田里没什么活计,大人不如组织一些流民去开荒吧,这样到了年底,恐怕又能多安置下一部分人。也可以趁着这会儿组织人手,先把流民们冬日要住的房子慢慢修
建起来,人多力量大,进度应该不会慢的。”
杨绍光一挑眉毛:“衙门里哪儿有钱?”
俞善看他一眼,小声嘟囔道:“您这哭穷的样子,简直是郭县尉附体!”
杨绍光冲她一瞪眼睛,两人都忍不住去看睡得酣熟,已经发出轻微鼾声的郭县尉……
俞善于农事上向来有些见识,杨绍光也不介意跟她唠上一唠,吐吐苦水:
“可惜石江县这里从没有种过冬小麦,我看那些村长、里长嘴上答应得虽好,但是都心有疑虑,哪怕最后碍于本官的面子,不得不种上一些应付差事,数量也不会太大。”
杨绍光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把明年有大旱的推测告诉俞善。
关于此事他已经正式向钦天监递信询问了,只是此时还没有收到回信,所以这个猜测不宜大肆张扬,免得消息传出去走了形状,再搞得人心惶惶。
说起来,杨绍光也不是不赞同那些乡老们的担忧:
“……就怕连续耕作,会使地力不足,到时候冬小麦的产量不高还在其次,万一损了地力,还要耽误明年的收成,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俞善也不多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在石江县推行冬小麦。
她心里很清楚,这里的气候条件是很适合种冬小麦的,唯独缺的就是肥料。于是便主动提议道:
“大人不必担忧,如果只是平溪村,我倒是可以作为表率,先在庄子上种一季冬小麦作为示范。我也会尽量劝服村长大堂伯,尽可能的让村民们多种一些。
正如您之前所说,毕竟我们村子就守着山上的牛场,肥料肯定能跟得上,大不了多花些力气,多施两遍肥,不怕地力不足。”
俞善想好了,要想冬小麦的产量高,就得在收了秋粮以后,翻地的时候就先撒一层肥料养一养地力;
然后等到开春以后麦苗返青的时候再施一遍肥,甚至麦苗拔节、抽穗的时候,都可以根据青苗生长的情况来决定要不要继续追肥。
她的牛场有百十头牛,虽说供应一个村子的地有些吃力,不过嘛……
俞善顿了顿,才意有所指地继续说道:“只不
过……我那小小的一座牛场,毕竟能产的肥料有限,大人何不推广沤肥?”
其实沤肥之法一早便有。
以前平溪村还没有牛场这便利的时候,村民们大多是在自家田地里找一块地方,挖个大坑,把平时存下的家禽、家畜的粪便,还有家里攒的夜香,掺上秸秆之类的全都一起倒进去,再用树枝、草席子把坑口盖起来,慢慢等着沤肥。
村里不是家家户户都养猪,几只鸡鸭能产多少肥料?倒是人口越多的人家,沤出的肥水越多,倒也成了一大优势。
不过大多数人家都缺水肥,用起来也要精打细算。
别小看了那臭烘烘的水肥,在村里,偷人家的水肥可不亚于偷庄稼,那是要结下大仇的。
不过,去年冬天俞善给小镜庄的池塘清淤的时候,曾经分了一些清出的塘泥给村民们沤肥。
后来凡是挑走塘泥的村民都发现,这陈年的塘泥果然好使,效力不比家禽家畜的粪肥差。
已经有好几家都特意跟俞善打过招呼,下次再清塘务必要叫上他们,他们愿意去帮俞善干活,不要报酬,只要让他们挑走几担塘泥就行了。
说起肥料,杨绍光的神色微微一僵。
俞善不说他也是知道的,城中各家各户的夜香都有专人收集,然后运到城外去卖,还很是供不应求呢。
至少像俞善所在的平溪村就轮不上,基本在县城郊外的几个村子就瓜分干净了。
甚至还有人专门花钱在城中街头各处盖上公厕,免费给人使用,目的就是为了收集夜香。
杨绍光人生的前二十来年都生活在肥马轻裘的云端,整日一心只为读书。像夜香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出恭净手之后自然有人去处理。
所谓的“五谷轮回之所”于他而言只是个雅称,杨绍光从来没想过其最终的去处。
也正是如此,在杨绍光第一次知道夜香可以变成肥水,最终真的用来滋养五谷生长轮回之后,简直如遭雷劈,很是消瘦了一段时日……
直到做了县令之后,杨绍光才意识到这农家肥于农家的重要之处,心里那点儿疙瘩才算是散了。
俞善可不知道他的心事,兀自说道:
“……其实塘泥可以直接用来肥田,也可以拿来沤肥,因为里面含有腐殖质,也就是水里的鱼粪、水草、小鱼小虾之类常年累月的腐化以后,给塘泥增加的肥力。咱们石江县的水塘、河道可不少,尤其是每年给河道清淤以后的淤泥,用来肥田正好。”
“塘泥?”杨绍光听得精神一振:“此话当真?河道里挖出的淤泥也能用来沤肥?”
先不说县里有数不清的大小水塘,那条横穿了整个石江县的北渠可是年年都要征劳役清淤,那些泥巴挖出来之后,还要专门安排人运走,若是能用来肥田,岂不是无本的肥料?
“当真,去年冬天我们村子里已经试过一次了。”俞善说着,又指了指远处山上茂密的林子:
“不止是塘泥,山上积年的落叶腐土肥力也足得很,这跟塘泥是一个道理,山上的落果、落叶,甚至一些动物的尸骸腐化成泥以后,都能给土壤增加肥力。
那些没有池塘和河道的村子,就可以从山上挖些混着落叶的腐土,加到自家的肥坑里沤一沤,甚至直接丢些树叶下去也行,效果想来是一样的。”
用土沤肥?还有树叶?杨绍光愈发震惊了。
做了四年父母官,自认为已经相当精于农事的杨绍光,从来没有听说过淤泥、腐叶土能用来沤肥,可他又十分信任俞善,于是对这法子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俞善为了让他放心,主动提出道:“牛场的粪肥都要堆上两个月,不停的翻动散热,等它彻底熟化才会往外卖。
如今来买的人越来越多,牛场也实在是忙不过来,反正我也打算直接把牛粪卖给村民们,让他们加到自家的肥坑里沤肥。不如顺便在平溪村试一试用腐叶土沤肥吧,也好对比一下两种肥料的效力能差多少。”
俞善觉得不管是冬小麦,还是沤肥之法都是一定能成功的,何不顺势卖个人情给杨绍光,率先当个试点。
她之前可是听到了,最先响应的村子是可以分到免费的种子的!
至少俞善有把握说服她那一里的十几户人家先按照她说
的法子来试。
这又不是多难的办法,从山上挖些腐叶土就能沤肥,这等便宜的好事有了成效之后,不必多宣扬,其他村民自然会跟进的。
“居然要沤上两个月?”杨绍光又一次抓住了重点。
他觉得这时间太久了。
平溪村的人现在开始沤肥,刚好等收了秋粮就能用上。
可是那些流民要等秋收以后才能分到田地,到那时再开始沤肥,怕是还等不到沤成就该天冷下雪了,哪里来得及呢?
杨绍光正想着是不是先把田地造册,让流民们先去自己未来要定居的村子里挖坑、挑土,把自家的水肥坑先弄好,旁边突然传来了一句不可思议的感叹:“你们在聊什么?”
杨绍光和俞善齐齐转头看向来人。
杨希月不知道什么时候包好了指甲,她擎着用新鲜麻叶包得严严实实的双手,正要叫俞善也过去一起染,不意竟然听到两人神态自若地说什么夜香水肥……
杨希月一脸的不可置信:“七叔啊,你的不食人间烟火呢?你可是曾经名动京城,皎皎如玉的杨七郎啊,为什么你和善姐儿在说、在说……”
她不知道像是闻到了什么不好的气味似的,顿时一脸的菜色,直皱鼻子。
杨绍光摇一摇手中的折扇,往杨希月头上轻轻一拍,微笑着问:“小月儿,你可知道什么是五谷轮回之所?”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4-23 02:30:35~2021-04-26 02:10: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海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