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家事业 > 第101章 “麦子队长”的感慨

第101章 “麦子队长”的感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话说志远自从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挣了更多的钱,有了实力,就拿出资金对油子寨村里的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

    他把教室里破旧桌椅全换了,与城里的学校一样。

    还把那条通往民水县城的沙土路取直加宽,铺上了柏油,能过大型汽车了。

    民师“灯笼花”转正后,由于成绩突出,被抽调到了公社教育管理站。

    一年后,又转任古渡岸乡中学任校长。

    后来,她被民水县教育局作为人才挖了去,任县重点高中——二中校长。

    有句话说:宽容,是幸福的沃土。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新生。

    松树沟的“麦子队长”听说当年的女副队长“灯笼花”逐步得到了提拔后,找到了这位重点高中的校长。

    说她的小女儿宋佳燕今年中考,看能不能照顾一下,想到县里这个重点高中上学。

    “灯笼花”说:“我是想帮这个忙,但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成绩啊。”

    见“麦子队长”大老远的来县城找她不容易,“灯笼花”也借此机会缓和一下旧怨,就到高中学校旁边的民生饭馆里,招待了她一顿。

    后来,“麦子队长”的“千斤”,也就是当初推荐知青上大学的会场边上,那个跳橡皮筋玩的小姑娘宋佳燕,考上这所高中。

    “灯笼花”让这女孩住在自己宿舍里。

    “麦子队长”千恩万谢,感慨地说:

    “咱松树沟出去的,无论是回乡知青,还是下乡知青,都有不少好人哪,混出模样了的,没忘家乡的老农民啊。”

    “我不算什么,比起孙顺龙来说,我对家乡的帮助差得远。”

    “麦子队长”说:

    “你也不用谦虚。不过,这几年,孙顺龙顺风顺水的,的确给生产小队和社员们做了不少好事。”

    “灯笼花”说:“我知道这些,队里人都夸孙顺龙。”

    “麦子队长”说:“我还不都是听关巧巧说的,她丈夫孔祥仁不是也在供销社干吗?他对孙顺龙的家庭情况十分清楚。

    还有呢,在文化局电影院工作的关巧巧,与王牡凤在部队的老相好男人,是一个单位,消息还不是传得快?”

    “灯笼花”对这些事并不关心,她只希望大家都顺顺当当的。

    “麦子队长”在夸孙顺龙的同时,也是借机夸一下柳志远和“灯笼花”。她说:

    “你高校长真有眼光,找了个志远这样的好丈夫。

    有本事赚钱不说,还特关心家乡建设,给咱生产大队这么多的帮助,油子湾学校简直大变样。

    你俩在咱生产大队,真的是‘麻袋里装铁钉——冒尖了’。”

    说到这里,她好像想起来什么,打住话头,笑容收了起来,道:

    “这里有个小插曲,你看看算啥事呢,真丢人。”

    “灯笼花”一愣,忙问:“出什么乱子了?”

    “麦子队长”轻声说: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志远给咱大队学校购买的新桌新凳子,谁知前不久,四年级教室的桌椅少了二十几张。

    校长气得把值班的老师狠骂一顿,让老师们展开自查,寻找线索,但没结果。

    无奈何,校长只好把事情上报到公社,“董公安”来了,在附近群众中走访。

    一个社员见公安的人来问,就说出了他半夜去厕所,看到了学校大门口发生的事,秘密才解开了。”

    “灯笼花”说:

    “这类治安案件,在咱们那儿好多年没发生了吧?是谁又起了盗心呢?”

    “麦子队长”说:

    “平时丢个鸡,少条狗,没见了头羊的事也有,但没多大的事。

    这次是破坏教育工作,事就大了。

    你知道是谁干的吧?”

    “灯笼花”说:“这事我哪知道?”

    “麦子队长”说:“还是当年对知青申艾华动刀子的偷猪人冷山蜀,你应该还记得吧?”

    “灯笼花”说:“怎么不记得。艾华那年还上了报纸,全地区开知青会表扬他。”

    “麦子队长”接着说:“因为不是第一次,这回董公安把冷山蜀送到县劳改队去了。”

    “灯笼花”说:“看来这个人贼心未改。像这种好吃懒做干坏事的,是需要好好教育改造。”

    “麦子队长”把生产大队里发生的事说完了,又接着前面的话题,说:

    “你们两口子在队里名声好,给家乡挣了光,同时呢,你知道么?

    与你们和孙顺龙几个人比起来,那个当官的周红霞就差远了。

    当年与她结为做饭对子,一脸雀斑的徐桂荣找过她。

    说自己工作不好,想请她帮忙调到县化肥厂,话没说完,就被拒绝了。

    别说她了,就连‘大事队长’找周红霞想把他小女儿送部队当兵,她都不给办,说什么不能搞不正之风。

    看看,看看,完全不给当年她下放地方的老农民一点面子啊,也不知道她官有多大。

    她瞧不起我们,我还看不上她呢,从来不找她!”

    “灯笼花”说:“哦,这怎么跟我知道的不一样。

    我听说‘大事队长’找她,是想给当兵回来的四儿子,安排工作的事,怎么变成了女儿当兵的事了呢?

    徐桂荣找她,是想让丈夫到县里汽车班开车,怎么成了她自己想调化肥厂工作了?”

    “麦子队长”说:“我也是听说的,不知道真假。反正老社员们对她有看法。”

    “灯笼花”听了,心里想:

    “还是那些古话说的好:‘人的嘴,两张皮;想咋说,咋有理’。‘风言风语到处讲,传来传去变了样’。‘谁人背后没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呢’?”

    她告诫自己:“人传人的那些话,真假难辨,还是少信为佳,少传为好啊。”

    不几年,“灯笼花”被任命为教育局副局长。

    这样一来,“灯笼花”与周红霞副县长见面机会多了。

    一天,她问红霞:“周县长,是不是你提拔我当副局长的啊?”

    周红霞说:

    “咱们县的教育工作是刘强生副县长分管的,我不分管教育,哪有这个权力?

    即使有权力,我从来也不乱用。

    上次你去参加地区在红石川举办的教育干部培训班,就是强生副县长指定的。

    不过,从下放你们松树沟生产小队开始,看到你奋力拼搏,积极向上,我就知道你不是一般的农村姑娘,很看好你的前程。

    凭你现在的能力,任何一位管教育的县长都会重用你的。

    因为,一个县,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和好的教育管理干部,是一个县的希望。”

    她说完,突然想起什么,笑了,道:

    “听说你是松树沟生产小队里当年的八朵花之一,果然不负其名,开得好灿烂啊,如今还这么漂亮!”

    “灯笼花”脸红了,说:“那都是生产小队的年青人,瞎闹说着玩的,只是没把你评进去,不公平。

    也可能是他们不敢对未来的副县长无礼吧?”

    周红霞笑得更开心了,说:

    “你这样一位贫困乡村的女青年,困难再大,也不放弃,终于有了成果。不简单哪!”

    两年后,教育局蓝新奇局长退休了,“灯笼花”又扶了正。

    对于“灯笼花”的不断高升,以及志远打开的新局面,申艾华自然十分高兴。

    他把蔳松龄的自勉联抄写下来,寄给“灯笼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这幅联后面,艾华写道:

    “山乡里一颗美丽的‘灯笼花’,抵御着严寒,经受着风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经受无数苦难的磨炼,在农村教育岗位上,一步步成长,终于大放异彩了,让人叹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