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书虫
当初不愿招工进商业局的艾华,此时为买肥皂、火柴和食糖等日常生活用品发愁了。
但松树沟的社员朋友们,都以为他们这两个回城知青神通广大,常有人写信来,希望在购买稀缺物资上提供帮助。
是的,乡下人就是这样看待城里人的。
其实,连艾华自己小时候,也认为城里人无所不能。
“妈妈,我们为啥不到城里住?这儿不好,城里好。”
艾华记得,小时候不止一次问母亲。
母亲不回答。
“城里多好,我‘石头舅’当年就想带姥姥去城里玩。”
艾华继续说。
但母亲仍然不回答。
父母亲一直在山区教学,使艾华自小对进城玩看成一种奢望。
他如终不明白,父母为啥不能像二姨那样,在城里学校教学,那里多繁华,多方便。
第一次进城是什么时候,他不得而知。
但记得有一次,曾跟母亲乘火车到了城里,晚上无法返回,便住到了城里的二姨家。
二姨是母亲的堂姐,在城里中学当老师。
二姨夫早逝,二姨就和独女儿一起生活。
城里虽好,但也有不好的地方,特别是住房太窄小了。
二姨住在一个胡同里,那是有着黑色鱼鳞片瓦的两间平房,外面搭一个棚子做厨房。
里面一间,是二姨的女儿、女婿及小外甥女儿住。
外间,既是客厅,又是二姨和她大外甥女儿的睡觉的地方。
二姨的床前,挂幅帘子相隔,占去了客厅的一角。
见艾华和其母亲的到来,热情的二姨便在客庭中间放了张铁架折叠床,安顿了他们。
好歹有个睡觉的地方,已是十分满足了。若去住旅社,母亲舍不得花钱。
艾华跟母亲进贤城许多次,没住过一次旅社。
晚上路过旅社门口,艾华放慢步子,向里面看,灯光明亮,母亲知道儿子的意思,告诉他:
“咱没钱,住不起。”
是的,那种消费,对于他们家而言,根本承受不了了。
一次,母亲说让他独自到姥姥家。
姥姥住在城北的乡下,去那里必须经过贤城。
因乘火车到城里已是傍晚,要在城里住上一夜,第二天再步行三十多里到姥姥家。
他在城里的亲戚,也只有二姨这一家。
母亲说:“你就住在二姨家吧。她家你能找到吗?”
艾华那时候还小,跟随母亲去过一次,但城里的房子多,路也多,他没有把握。
母亲便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
“二姨家就住在北塘坡22号,下了火车,坐个三轮车,说清楚地址,人家就给你拉到了。”
此时,他还不会认字,只能凭脑瓜儿记,终于只身出现在二姨的家门口。
经此次的成功,那个地址从此留在了脑袋里,一辈子再也忘不掉了。
城里人就是比乡下人强。
二姨家,照明是电灯泡,只是吃水要到胡同里的一口井里打。但水井离得近,又是石板路,下雨天没泥泞,比乡下人吃水方便得多。
晚上,他跟二姨家大人一起去电影院。
夜晚的街路,木杆子上电灯明晃晃的亮,用不着打手电筒。
白天,他到新华书店去。
四周墙上的标语,尽是读书励志的内容。
特别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一高尔基”几个字格外醒目。
一架架各类的书,让他沉迷。
忽然,《阿凡提的故事》吸引了他,舍不得丢下。
累了,就坐在地下看。见他只看不买,来回巡查的店男营业员问:
“买么?”
艾华说:“再翻两页吧。”
营业员说:“你又不买,弄脏了书,我们不好卖。”
他只好把书放进书架子上,避开这个可恶营业员的管理范围,再去另外的书架上找书。
有时,还是那个儿童类书架,换了个年轻女营业员,艾华半天不动身的看书,那位营业员也不摧他走。
不过,他心里不踏实,边看书,边瞄一眼营业员。见她坐在桌前也在看书,只是时不时看看来往的顾客,并不在意一直白看书的自己。
也因此,自小,书店营业员工作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心想:
“我长大了能在书店干营业员多好,天天有书读。”
后来,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小荷,小荷乐不可支,说:
“同样是营业员,你渴望当书店营业员,不愿干商店营业员。看来,你是书虫。只要与书沾边,就不顾一切了。”
因有二姨这门亲戚,使他自小见到了不少难得见到的事物,增长了不少新鲜的知识,眼界开阔了许多。
他认为,城里除了住房窄一点外,其它没有缺点。
二姨的娘家老母亲住在乡下,她经常到乡下走动。
村里人老远见了二姨,亲热地打招呼,争相着拉进屋里当客待。
二姨的老娘有病了,二姨慌急着从城里赶来。因听说病重,特意捎带着药品。
还未及进村,听说娘已没了,顿时站不稳,倒地便哭。
几个葡萄糖注射液瓶子也扔掉,药水洒了一地。她被人搀扶着走路。
村里人说:“有这样的姑娘,老太太有福气。可惜来晚了一步。早点来,有瓶药水治,咋会下世呢?”
乡下人病了,只熬中药,没挂过吊瓶。乡下人相信城里的瓶药水能治好病。
一个又一个事例,说明城里人各方面都比乡下人优越,城里人能解决乡下人的困难问题。
这已是乡下人的固有观念。
当年,松树沟小队“大事队长”的预言,正是这种根深蒂固观念的体现。
而今,当申艾华自己成了城里人时,虽然没干成新华书店营业员,但城里书店是他常去的地方。遇有好书,他还能买上几本,那是他最愜意的事。
可是,此时正值物资匮乏时期,凭票供应。
但因所发的票证量少,他常为买不到日常生活用品而发愁。
这天,申艾华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常去的老家二姨,对小荷说:
“我二姨的女儿在副食品商店当营业员,咱去求这位表姐帮帮忙吧。”
小荷说:“咱俩购买食糖的票,都送给我师傅了,家里一直最缺的是白糖,你有这门亲戚,就去试试嘛。”
艾华苦笑道:“其实,咱们插队的知青孙顺龙也是能买到的,只是如今怎么好找他呢?”
小荷说:“当初你不愿干营业员,现在后悔了吧?”
艾华说:“不提这些了,如今,我不仅帮不了松树沟小队的社员们,连自己还要求人买东西。如果我去找孙顺龙,不成了别人的笑料么?”
小荷说:“那时社会上就已经有方向盘、听诊器、营业员吃香的说法,你自己主动将营业员的好工作让给了他,也怪不了别人。”
艾华说:“人嘛,走到哪一步,就说哪一步,我不后悔,也不怪谁。到了屋檐下,真不行,就低头。找城里表姐若仍买不到,就只有求孙经理了。”
艾华表姐的副食品商店位于贤城的六八路上。
穿白大褂的表姐明白了申艾华的来意,便从柜台里称出两斤白沙糖,一斤黑沙糖,用粗糙的黄色草纸包了。
艾华递上钱,收起糖,放在布兜里,一脸的感激,连声的谢意,耳朵里听姨表姐说:
“这糖也是不好弄的,太紧缺。可咱们是至亲,好歹也得给你想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