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事队长”的预言应验了
孙顺龙在民水县供销社刘堂公社门巿部的工作,干得顺风顺水,上下逢源,一年后,他被调到县供销社棉麻公司任副经理。
从偏远的山区基层门市部,进城里工作,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他竟然不几年就实现了。
孙顺龙心满意足,所谈对象王牡凤也开心。
不久,他们就结婚了。
孙顺龙有了棉麻公司这个施展才华的更大舞台,劲头更足。
他带领采购员,全国各地跑物资,由此也结下了不少经营行业的朋友。
后来,他觉得棉麻公司不如生产资料公司有油水,就通过任县武装部长的王牡凤父亲关系,调过去了,而且任了经理。
此时,农业生产最缺的是化肥。而他们公司仓库里早堵得满满的,还租了一个闲置厂房,储备了氮磷钾肥和尿素。
当春秋两季播种时,农民有钱买不到这一紧俏物资,求他买化肥的人踏破门坎,自然少了送钱、送烟和送酒的。
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
是的,全县唯一有经销生产资料资格的这个公司,他是一把手,只要他批个条子,农村人就能把几吨几十吨的化肥拉走。
松树沟生产小队的“大事队长”听说后,立即赶来,说队里需要购买化肥的事。
他见“大事队长”没带任何礼物,也不在意,直接问要多少吨,当即大笑一挥,批了二十吨的化肥,告诉“大事队长”说:
“你来晚了几天,目前仓库里没剩这么多,过几天到货了,我通知你们来车拉。”
以前,松树沟生产小队的农用物资,都从“麦子队长”娘家哥那儿购买。
但几年前,她哥因公司账面上出现问题,查出来是他贪了款,被撤职了。
从此,好几年间,生产小队及社员们没有了购买紧俏物资的门路。
如今,这位曾经的插队知青孙顺龙的出现,使松树沟生产小队拉上了新关系,有了新渠道。
“大事队长”一回到生产小队,就得意洋洋地告诉社员们:
“我早说嘛,咱队知青出去了,会有好处的。不假吧?”
社员们这才想起,当年投票推荐上大学的群众大会上,“大事队长”曾说过“知青回城后,对生产队会有好处”那个预言。
没想到,这话如今在孙顺龙那儿应验了,无不叹服“大事队长”的眼光。
周围生产小队见松树沟小队一下子就拉回来这么多化肥,都十分羡慕,也赞叹“大事队长”有能耐。
自然,此后,“大事队长”再找孙顺龙办事时,也带些花生、小磨油等农产品。
松树沟生产小队里那些与孙顺龙关系好的社员们,认为他这个公司啥都卖,免不了去找他买些白糖、火柴什么的。
虽然这些物资不在他的销售业务范围内,但他因会来事,与县供销社下属相关公司的经理们进行权力交换,照样能帮别人办成事。
农民不买肥皂,因为用不起,也没有好衣服可洗。
古渡岸公社的书记那次也找到“大事队长”,托他的门路,买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
“麦子队长”去了城,找小孙买回了一架“蜜蜂牌”缝纫机。
老保管井付根也托孙顺龙,给他儿子买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让社员们羡慕死了。
更让人咋舌的,那个爱逗乐的社员吴秀莲,找到孙顺龙经理,说他的儿子王大理从部队复员,一直在家干农活,想让他帮忙安排儿子进供销社工作。
之所以吴秀莲敢于在曾经的插队知青面前,开口求办此大事,是因为,当年,她对孙顺龙特别关照。
在小孙生病时,她还接他到家住了好几天,精心照护,小孙一直记得这恩情。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孙顺龙也想报这恩,趁着县属经营单位可少量招工进人的政策,加上是复退军人,吴秀莲的儿子被成功招进了供销社,转了户口,吃了国家粮,成了孙顺龙经理的下属。
这个被安排进城工作的王大理,就是当年生产小队召开推荐插队知青上大学群众大会时,在稻谷场边推铁环的孩子之一。
一时间,孙顺龙成为松树沟的名人和好人。
“麦子队长”对社员们说:
“哼!当初让申艾华和周小荷去县商业局工作,他俩还瞧不上呢。
如今看人家顺龙,不单有能耐,还没忘咱生产队里的老社员。
我当时就说过嘛,顺龙是个好青年,有情分。”
“胡来队长”的老婆王勤说:
“听说有人找申艾华买点煤,要个车匹,艾华不帮忙不说,连封信也不回,他早看不起我们农村人了。”
“张倔头”老婆吴其玲接着道:
“哎,你们都被那个申艾华蒙住了,推荐上大学还投他的票,看走眼了吧?我就没投。”
王勤道:“可不是咋的,当时都说那个申艾华是个老实孩子,还说他有点文化,其实不干实事,没一点人情味儿。”
至于王牡凤呢,如今有孙顺龙这位当经理有本事的丈夫,庆幸嫁对了男人。
丈夫在外面风风光光,她也格外体面。
到她家里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她总笑呤呤地,来者不拒,得到了很多实惠。
因她能够给所工作单位一一县人防办的领导买到紧俏物资,所以得到单位领导的格外关照,安排给她的工作十分轻松。
她有时去,有时不去,没有人管,乐得在家当个半职太太。
松树沟社员们的议论传到她耳朵里,很受用。
重要的是,她早已从部队受处分的丑事中,慢慢走了出来。
此时的他们两口儿,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似乎脚下的路顺溜溜的。
她哼起了小曲:“沿着康庄大道,奔前方哎,哎哟喂,哎哟喂”
就在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孙顺龙突然回想起他当年的“做饭对子”,那个漂亮的“八朵花”之一“美酒窝”梅笑倩,不免有些伤感。
这个星期天,开着他农贸公司的桑塔纳娇车,带着夫人王牡凤,边走边问路,去了“三八西”。
“别看人家孙顺龙当了大官,不仅没忘咱老农民,还是一个有情分的人啊!”
“谁说不是呢?那个‘三笑花’‘美酒窝’没福气。要不是当年从咱小队转到什么‘三八西’林场,她与‘做饭对子’孙经理肯定是一家。
哎!多漂亮、多善良的美人儿,可惜了!”
“还不是那句话,人的命,谁也看不准?”
松树沟生产小队里的人听说孙顺龙他俩专程去祭奠梅笑倩,都议论。
令申艾华和周小荷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初招工时看不上商业工作的他,如今,竟然为买些食用白糖,厚着脸皮登门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