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他为啥失去了老师资格?
原油子寨大队学校的兰生保校长,调到民水县第一高中任校长,住在学校家属楼。
兰振君小时候,就听大人说石林村的舅姥爷陆时言,幼时读了不少书,很有文化。
是的,他这舅姥爷当年与艾华父亲在同一学校读书,但不在一个年级;
他们又同在南下的军车上随学校迁移,但也不在一个车厢里,所以他们并不认识。
中途他也随几个同学返回了老家,但那是军车往南开了好久时的事了。
起初,他因有文化,先在新社会的县政府任职,搞些抄抄写写。
不到两年,说话文皱皱的他,因性子直,得罪了人,被开除了。
回乡后,他又在乡里找了个会计工作,但出了差错,在老家当了农民。
因他仍改不了说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以及不知道何年何月的典故,不受人待见,遭遇些冷眼。
大家说他吃了嘴上的亏,一肚子的文化可惜了。
是的,他总爱在社员们面前谈古文,论诗书,显摆一番,但又总被耻笑。
他凑到人堆里,指了指头顶上的天空,又指了指前面的山坡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你看《易经》说的多好”。
眼前,一片白云悠悠飘过,微风将山坡上的草吹动着。
“神经有毛病呢。”社员们这么说。
“呵呵,君子之道无人与谋。小子之见不足取也。”他感慨。
“你懂的不少呢,咋没有多挣一个子儿?”有人不屑他的斯文。
“不谈这些,不谈这些。”
“你说的是什么?”
他很快后悔自己的冒失,四处看看,不说了。
过几天,他似乎把那些对他的嘲弄全忘了,在生产队上工时,他说:
“呃,老少爷儿们,《周易》里说‘潜龙勿用’,知道是啥意思么”?
别人都看着他笑。
他不管这些,自己回答道:
“那是告诉我们如龙在潜伏之中,不能动也不宜动。”
听的人再不理他,也没人议论他。
“哎,总爱说些乱七八糟的,改不了啊。”兰校长的妻子常常同情她这个困顿又有文化的亲小舅舅。
见亲戚这般处境,兰生保校长想帮一把,便找到其所在的生产大队干部,说让他教学吧,可发挥一下作用。
看到兰校长这层关系,加上所在生产大队也不想浪费宝贵的文化资源,就让他到学校当了民办老师,教高年级的语文课。
他肚里的文化有了用场,又听了兰校长夫妻的反复说教,变了性子,改掉些毛病,成为教学骨干。
他这样干了许多年。
民办老师转正开始后,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有人发现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一状告到县里。
早不告,晚不告,偏偏在民办老师转正的时候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位告状的民师,其目的显而易见,是想减少转正竞争对手的数量。
涉及到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县里十分重视,作为一票否决项,凡超生的民办教师,全部予以清退。
他被取消了难得的民师转正资格,拿着政府给予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回家了。
民办老师不转正时,他还能当老师。有了转正政策这个难得的机遇,他连民师也干不成了。
真是有人欢乐有人愁。
兰振君坚信,如果不是违反“计生”这个国家政策,有一肚子墨水的舅姥爷一定首批转正。
或许是命运使然吧,让他一辈子受波折。
每每想起这位三起三落的舅姥爷,兰振君心里总有一种难言的酸楚。
他对舅姥爷印象,是早先在他姥爷家,远远地看到村外塘埂上走来一个瘦瘦的高个男人。舅舅说:
“你舅姥爷来了。”
他便迎了出去。
接着就是舅舅他们,与这位带些“书生腔”的亲戚说着话。
后来兰振君极想提高古代汉语水平,特别对那古时幼童蒙学的必修课——“三百千”以及《四书》、《五经》感兴趣,于是便有了与舅姥爷聊诗书的愿望,想学点知识。
那天,兰振君回到父母家,正遇见舅姥爷,他很高兴。
因为在他的眼里,舅姥爷人好,爱祖国,爱乡亲们,又有文化,只是总讲些深奥的古文,说话直,人家不乐意听罢了。
此时的舅姥爷,已五十多岁年龄,更加清瘦了,着一身旧的不得体衣衫,且眼神不大好使。
仔细看上去,与去世多年的姥姥多有相似,言语举止,都是姥姥的影子。
“这不是废话?他们本来就是亲姐弟嘛”。兰振君心里说,自个儿笑了。
他给舅姥爷奉上一杯茶,坐下来,说着话。
果然,兰振君从舅姥爷那里,学到了一些古文知识,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得到了解答。
后来,舅姥爷竟然写起诗来,常拿些给他这个外孙看。
因他知道,这旧体诗除自我欣赏外,在周围熟悉的人中没有巿场,只有兰振君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