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老奶奶仍惦念着山里的学生娃
一天,父亲突然让人捎信来,说是奶奶病重了。艾华听到后,像霜打的茄子,一下子蔫了。
奶奶在艾华心中的位置,超过一切。他觉得奶奶十分了不起。
当年,奶奶远离故土,在大山里帮助艾华的父母照顾家庭。可以说,没有奶奶的艰辛付出,父母不仅干不出成绩,而且早在大山里呆不下去,会调到市里教学了。
艾华记得,很小时,奶奶常对他说:
“你爸小时候上学多不容易,可我就支持他念书,最后一步步扛过来,现在能教书了。人不读书不行啊。”
奶奶还说:“现在解放了,没‘老日’(日本军队),没土匪,强多了。不过这山里的孩子上学,也有好多难处,我看着,觉得怪可怜的。”
多年之后,奶奶还经常念叨她当年在山里学校的事,所以艾华知道了不少。
例如,山里的孩子,有的上学要跑七八里路。因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早上,把米饭包好装进书包里,午饭就在学校吃。
看到这些,奶奶就说:
“学生娃儿,我给你们放锅里炒炒再吃,凉饭吃了要不得。”
有的孩子带的是杂面馍,奶奶也说:“馍馍凉了不好吃,硬梆梆的,难啃。来,放我锅里溜一下。”
有时,几个学生渴了,去外面水塘里去捧水喝,奶奶忙劝阻,说:“那水咋能喝?来吧,孩子,到我家。”
奶奶回家就去找开水瓶,等端着开水找孩子喝时,却听到孩子在厨房说话,进去一看,他们正拿着水瓢在水缸里舀水喝。
奶奶急忙说:“这有开水,等一会就凉了,别喝坏了肚子啊。”
孩子们说:“奶奶,哪的水我们都能喝,没事的。”
奶奶说:“小心肚子里长蛔虫呀。以后,渴了就来我这儿喝开水。”
当下雨时,有的学生衣服被淋湿了,奶奶忙拉进屋里,换上自己家里孩子的干衣服,把湿衣服拿到厨房里,慢慢烤干。
学生陈小九生病了,奶奶赶紧把她从教室里接回自己家里来,让小九躺在床上,盖好被子捂,又熬姜汤,给化汗……
孩子们感谢奶奶的爱心,回家都告诉大人。
家长们对艾华父母说:“奶奶心眼真好,能长命百岁哩。”
可是,学生家长们不知道,为乡村里上学的孩子无私付出的奶奶,常常在半夜醒来时,叹息自己远离家园的不幸,把艾华吵醒。
奶奶的叹息,令艾华难以理解,心想:在哪不是吃饭过日子,非要回老家么?
如今,受她关照过的孩子都长大了,奶奶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过,她老人家还记得“陈小九”,记得“英兰”她们。
因当年,奶奶看到“英兰” 那么小的女娃子,在课堂里呆坐着,就把她抱过来,当作自己家的孩子照看,拿黄瓜、西红柿哄她。
有时,奶奶想起来,就念叨那些学生娃,问母亲:“六姑,那小九和英兰现在咋样呢?在干啥呀?”
母亲说:“都大了,小九当教师了,英兰师范毕业了,也说了个婆家。”
奶奶说:“她们都还好么?可都是听话的好孩子啊。”
母亲说:“都好,您就放心吧。”其实,母亲知道小九和英兰读师范的事,以后很多年失去了联系。
往事如烟。
如前所述,艾华奶奶最后几年的时光,是在老家度过的。
尽管父母的收入加起来有八九十元钱,但很多地方需要钱,包括养活一家老小八九口人,只能节衣缩食,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
奶奶七十多岁高龄,正属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可她一样跟着过节俭日子。
一次,艾华听奶奶对父亲说:“百岁,我想撕块布做件褂子,好么?”
父亲为难了,尽管他十分孝顺,尽管他知道老母亲没有几件换洗的衣服,但需要钱呐。最后,父亲还是满足了奶奶的愿望。
艾华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奶奶是不会说出口要衣服的。
奶奶渴求的眼神,就像一个小孩子向父母索求一分钱买水果糖那样,艾华至今记忆在心。
奶奶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时常病得不轻。
这时,父亲就赶紧派人告知七八十里路外的艾华的姑。姑便急急动身,在艾华表兄的陪伴下赶了来。
但不知道是见到了姑姑,还是其他原因,奶奶竟又慢慢恢复了过来,对围在她身边的人说:
“我到那边去了,阎王爷说,没有让你来呀?回去吧!我就回来了”。
奶奶此后又这样病重了数次,艾华的姑姑也这样焦急地来回了数次。
但一九七二年七月的一天,奶奶又一次病重了,躺在床上不思饮食,不住地呻吟。
奶奶的呻吟令艾华他们小孩子们十分恐惧,但也十分熟悉,因为这呻吟伴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
在艾华很小的时候,记得奶奶就经常在半夜里突然哼了起来,那是奶奶身体出现了不适。
有时白天她躺在床上喊:
“百岁……百岁呐……給扎扎痧呀,不得了嘞呀……”
父亲的小名叫百岁,他会扎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