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八西”
有时,新生事物,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人们面前。
艾华一家几口人总算安顿下来,只有下放的艾成哥不在。因艾成哥几年前下放林场了。
艾成哥下放的地方叫“三八西”,地处连河、景卧、骡山三县的结合部。
据说林场为汉朝大将韩信的屯兵地,又是西楚项羽的点将台,人称霸王台。
千百年过去了,随着时光流逝,这里早没了兵屯和将台,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山岗,方圆十来公里没人烟。
从那年起,国家众多部委的学术权威和省、地区和县干部下放到这里劳动锻炼。
当然,还包括几个犯了经济问题、生活和工作作风方面等错误的人。
一开始,部委来的负责人给这里起个好听而又时髦的名字——“贤城地区东方红农场”。
后因距离贤城地区的民水县城三十八公里,又处于民水镇的西面,所以大家不再叫那长长的名称,都顺口改叫为“三八西”了。
再后来,因“三八西”交通不便,又在农场北二十里临近大路边的地方,新建一个北岭农场。
部委和省里的人全部转了过去,只有地区和县里的几个干部留在那里。
“三八西”农场空出来的山岗田地,以及五六排国家部委的砖土混合房,移交给了贤城地区管理。
贤城地区“农林水牧业局”的领导做出宏伟规划。
利用这个场地和房子,将这里作为知青下放点,集中年轻人,在这一片山岭上种植杉树,原来的农场也改名叫林场。
来自全地区的387名“老三届”们,打起铺卷来到这里。
那是艾成哥下放的头一天深夜,艾华忽然被母亲的抽泣声惊醒,接着是父亲的劝慰。
艾华听到大概内容是,母亲马六姑对于十多岁大儿子下放到百多里外的陌生地方劳动,心情复杂:
有担忧,有怜悯,有心疼!
但艾华看得出来,艾成哥信心满满,说是革命青年响应号召无比光荣,在那里会大有作为的。
第二天,当艾成哥与众多的大孩子们一起义无反顾地来到“三八西”时,大家无不惊呆了。
这里不仅交通不便,砖土混合房屋根本不够他们住,大部分“老三届”只得搭起帐篷,地上铺上稻草,打开被卷安身。
“穷则思变!”场领导吴鲁南书记在第一次的知青全体人员大会上说:
“这里就像一张白纸,你们这些年青人,可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可写最美最动人的诗篇,林场的远景十分美好!”
在“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口号下,年轻人开始抡起铁镐、铁锤和铁锹,建房,修路,种树,劈山,铲草,改地换天。
那种杉树不是国内一般树种,而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叫做波尔登的英国植物学家引进过来的。
农林水牧业局学四川等地的做法,在这里开辟一个稀有植物种植园,由知青们去开垦创业。
吴书记说:“只要我们认识提高,这里就是大家一个美好的家园。
尽管有下放两年后可以抽调回城的政策,估计到时候工厂招工的人来,你们还不愿意走呢。”
“老三届”相信吴书记的话,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尽快把憧憬的美好未来变为现实!
艾华离不开哥哥。自小,艾成哥出现在哪里,只要有可能,艾华也会出现在哪里。
艾成哥下放半年后,申艾华跟父母吵着要去看望哥哥。
父亲说:“我知道你是想你大哥了,去吧。不过,你还小,能找到地方吗?”
艾华说:“大哥告诉我过的,能找到。”
母亲却说:“我也想让你去一趟,但太小了,路不熟,去不了。你若想去,等你大哥回来跟他一起吧,免得我们不放心。”
艾华说:“我十来岁了,还不放飞?”
父母同意了。
至于艾华是否能顺利找到“三八西”,他自己心里也没完全把握。
此前,艾成哥曾告诉过他来“三八西”的具体路线,觉得应该没问题。
他又回想一遍,记得大哥曾说过,来“三八西”,坐火车到明水县城站下车是必须的。
然后,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弯曲起伏的沙石公路。
另一条是明水县城到秦店铁矿和荧石矿的窄轨铁路,原先主要是货运。
后来,每天也跑两趟客车,挂有五节简陋车厢,中间设四五个站。
虽然客车速度慢得像蜗牛,又没有个准点,仍是知青们往来“三八西”林场的一个选择。
但不足的是,除了要付一角的车票钱外,在雨田寨车站下了小火车,还要步行七八里沙石小路,往北往下走,先过一条小河,再一路上山。
但比起走公路来,省去几十里,少费不少体力。
再后来,又听艾成哥说,贤城地区给林场配了辆拖拉机,轮子快一人高了,知青们称为“大胶轮”。
“大胶轮”平时用来运送树苗,翻耕土地,跑跑运输。
每隔五七天,“大胶轮”还往明水县城跑一趟,购买粮肉菜,这给知青们来往县城,或坐国家铁路客车回家,带来了便利。
此后,林场的人来往明水镇,就可乘自己场里的“顺风车”了。
“大胶轮”的驾驶员叫井利民,大大的眼睛。
每次到明水县城出发前一天,他总将出发时间向知青们通报一遍,让去明水的人做好准备。
回林场的人,也可在明水镇大剧院边的马路边寻找他。
当乘车的人少时,就都挤进驾驶室。
人多了,后到的人就只有坐在拖挂斗里了。
艾华首次去“三八西”,他心里清楚,不仅看望哥哥,还带着父母了解艾成哥在场里劳动生活情况这一重要任务的。
由于对小火车的站点不熟悉,艾华选择走那条沙土公路。
谁知这趟路太可怕了。他靠着双脚上山又下坡,下坡又上坡,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越往前走,地势越高,石头越多。
这里根本没有庄稼,大多是茅草和抓地藤,偶尔可见到杂木丛。
一阵阵山风发出呜呜的呼啸声,吹得草木歪歪斜斜。
一路走着,蹆越来越沉,累得他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路上,也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好听的铃声从他身边经过,让艾华好不羡慕。
心想,看人家多幸福!
几个小时里,他休息了三四次。
当终于看到山上一大片青翠的高大松树,又在几里路边看到低矮杉树苗时,心想:“快到‘三八西’了。”
再往前走,他兴奋地看到,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条笔直的通往场区的大道,全铺着渗有石灰的混合土。
道路两旁,是新移植的法国梧桐、大叶扬和柳树,每条路两旁只栽一种树,整齐划一,宽窄相同。
继续往前走,蓝天白云下,是南北朝向的成排房子,其间同样道路纵横。
总之,一切看起来都经过认真规划过。
几个“老三届”在路上走,见到艾华,其中一个留平头的问:“你找谁?”
艾华说:“找我大哥。”
“平头”问:“你大哥叫什么?”
艾华说“我大哥叫申爱成。”
没想到,他耳边响起了银铃般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