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唐兀歹 > 第17章 打渔翁

第17章 打渔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行人行至芭蕉山下,顺山谷折而东行。此刻,太阳已经升起。上官婉儿没有停下的意思。阿灿疑惑地看着上官婉儿。

    出了竹林,潭遏(è)溪已在眼前。在溪边,有两间茅舍,上官婉儿领着众人走了过去。

    听到脚步声,从茅舍里出来一位老者,身材不高,长的倒也壮实。黝(you)黑的面庞,眯缝着小眼;虽皱纹满脸,倒也和蔼。见是上官婉儿,未说话,先笑了起来。

    “侬可真行,到底找到了!”老者说。

    “这个赌,可输的心服?”上官婉儿从董禾的背上下来,笑着说。

    “心服!心服!”

    老者说着,让一行人进屋去坐。

    天宝、阿灿随上官婉儿走进屋来。

    屋壁黢(qu)黑,灰尘成绳。用竹子做成的炕,人坐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稻草编成的席子,已经看不清颜色的被子。屋子的一角,有一灶台。灶台的一边,放着粗糙的竹碗、竹勺;竹筒里,放着竹枝截成的筷子。

    上官婉儿把被子往里推推,硬拉着天宝,坐到炕上去。见天宝极不情愿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他就是天宝?”老者问。

    “别看他小,皮着呢!”上官婉儿说。

    “男孩子皮点好!就像那鲤鱼,只有那调皮的,才能跳过龙门。像我这种老实巴交的,只能打鱼。”老者说。

    上官婉儿又笑起来,说:“你可切莫说这种话!我这些孩子,娇惯不得。”

    “婆婆,我该如何称呼呢?叫老伯行吗?”天宝不好意思起来,问。

    “他就是一个打鱼的,称呼他作甚?叫他打渔翁就行了。”上官婉儿说。

    “天宝,叫我打渔翁就行。”打渔翁笑着说。

    “打渔翁是外号,侬的名字呢?”天宝疑惑地问。

    “我记得有个小名,叫屁。阿娘说生我的时候,阿爹放了个屁,就给我起名叫屁。懂事后,就觉得这名字不好。别人问我,我就说没名。所以人们就叫我没名。直到见了上官,她叫我打渔翁,我才算有名有姓了。”

    “姓从何来?”阿灿问。

    “打渔翁嘛,姓打名渔翁嘛!”打渔翁说。

    阿灿再也忍受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再看屋里,什么也自然了;感觉这样的屋子,就得这样子;也只有这个样子,才配这样的屋子,这样的打渔翁。

    阿灿爬上炕来,依偎在上官婉儿身边。

    “杨榜、董禾,你俩把里面的屋子拾掇一下,我们三个住里面,你们三个住外面。”上官婉儿说。

    杨榜、董禾应诺着,同打渔翁一起,把里面的竹炕清理了一下。上官婉儿带着天宝、阿灿来到里屋,躺下就睡着了。杨榜、董禾睡在外面。打渔翁将门关好,走了。

    一觉睡到下午。杨榜、董禾醒来时,太阳已近西山;片片彩霞映照在竹林上空,令人甚是神怡。

    打渔翁刚刚从潭遏溪回来,渔网里却是蟹、虾、海螺、牡蛎(mu li)之物,还有一条足有五六斤的梭鱼。他把鱼一切两半放到笼屉里,在锅底铺上竹筒,再把蟹、虾、海螺、牡蛎之物放在竹筒上。

    “烧火吗?”

    董禾一直跟在打渔翁的后面,好奇地看着他。

    “先等等,随我来。”打渔翁说。

    打渔翁从屋角拿起铁锨,走了出去。董禾紧随其后。来到竹林,在一棵竹子下停住。

    打渔翁看看董禾,刨了起来。一会,一个陶罐露了出来。打渔翁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

    董禾把陶罐抱出来,打开,是一坛清水。

    “先抱回去吧!还有呢!”打渔翁说。

    董禾应诺着,将陶罐抱回去;回来时,打渔翁已经又刨出一坛,董禾又将陶罐抱回;这样董禾一连抱回六个坛子方罢。

    打渔翁回来,把铁锨放回原处。他把一个水坛放到三块石头支起的灶上,抱来屋旁的竹枝,烧了起来。

    董禾见状,忙过来帮忙。打渔翁笑笑,让杨榜把另一坛清水,放到三块石头上,烧了起来。

    打渔翁抱着另一陶罐,来到董禾身边。打开,取出的却是一个茶壶:茶壶是用竹根雕琢而成,极其精美。

    打渔翁把茶壶放入陶罐中。又取出茶碗:茶碗是用竹子雕琢成的,也是精美,又放入清水坛中。

    上官婉儿醒来,把天宝、阿灿叫起。三人出来,见打渔翁、杨榜、董禾正在忙活,便过来帮忙。

    “这次人多,你存的水够喝吗?”上官婉儿冲打渔翁说。

    “不光水够,酒也够啊!”打渔翁笑着说。

    打渔翁拿起用竹子做成的饭桌,到江水里冲洗一番,放到杨榜旁边,又从炕底下取出六个用白茅草编成的蒲团,放在饭桌的四周。见董禾的水已经烧开,便用筷子将茶壶、茶碗夹出,放到饭桌上。

    上官婉儿取茶叶出来,放入茶壶中;用竹勺从杨榜烧的陶罐中取水泡茶。

    一阵茶香飘出,阿灿、天宝连连叫好;杨榜脸上也露出惊诧的面容。

    “茶叶是天姥山的茶叶,重在泡茶的水。这水是打渔翁每日凌晨,从竹叶上接的露水;存到陶罐中,封好,埋入竹根之下,让竹子喂着。平常自己舍不得吃,你们也沾沾我的光,品尝一下这竹水茶。”上官婉儿边品茶,边说。

    “打渔翁,你也太让我吃惊了!我刚想跟你学粗俗,你就给我露了一手高雅。这,这,这跟不上调啊!”阿灿笑着说。

    “我一个打鱼的,哪懂这些?都是上官教的。”打渔翁笑着说。

    “婆婆,侬来过这里?”天宝惊奇地问。

    “我来这里的时候,别说你,就是阿灿,也没出生呢!”上官婉儿笑着说。

    也许想起了往事,上官婉儿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神色;眼睛里,洋溢着灿烂的光芒。

    打渔翁起身,把煮过茶壶的水倒入锅内,将灶火点燃。出来,又打开一个陶罐,一阵清醇的酒香飘了出来。

    天宝、阿灿又欢呼起来。

    “这是我自酿的竹叶青,侬尝尝。”打渔翁说。

    董禾起身,把酒倒入碗中。

    阿灿忍不住尝了一口,赞叹道:“这是藏了多少年了,既香又醇,入口余味绵长。”

    海鲜味飘来。

    打渔翁起身,把蟹、虾、海螺、牡蛎之物盛入盆中,端来放在桌上。

    众人吃着海鲜,喝着竹叶青,对诗联句,个个酩酊大醉……

    天宝醒来时,太阳早升的高高的了。见上官婉儿和阿灿不在,便下炕来到外面。阿灿站在屋外。

    “婆婆呢?”天宝问。

    “咱们今天要走,婆婆要多带几坛酒。”

    阿灿说着,走过来,拉着他来到江边,帮他洗脸漱口,又帮他把发髻重新梳理一番。

    “昨晚,打渔翁给咱们煮的米饭都没有吃,今早上,将就着吃点吧。剩下的,咱们带走。”阿灿说。

    “没见他煮米饭啊!”天宝说。

    “锅里的竹筒,就是米饭。”阿灿笑着说。

    阿灿领天宝来到屋里,从锅里取出竹筒,掰开,里面果然是香喷喷的米饭。

    吃完饭,两人出来,上官婉儿、打渔翁从竹林出来,笑着看着他俩。杨榜和董禾每人抱着一坛酒,向江边走去。

    “吃好了?”上官婉儿问天宝。

    “吃好了。”天宝笑着说。

    “给打渔翁收拾好了?”上官婉儿又问阿灿。

    “现在是收拾好了。就是不知我再来的时候,会怎样?”阿灿笑着说。

    上官婉儿、打渔翁不由笑了起来。

    “那咱们走吧!”上官婉儿对打渔翁说。

    打渔翁把门关好,就向溪边走去。

    上官婉儿领着天宝上船,董禾解开缆绳,用竹篙用力撑船,随即跳跃上来。

    “婆婆,咱们要去哪里?”天宝问。

    “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

    打渔翁摇动船桨,小船逆流而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