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浓云下的西雅图 > 第45章 糯米点心;得与失

第45章 糯米点心;得与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叮”,苏潼青打开微波炉,用毛巾垫着把一碗蒸熟的糯米粉拿出来。糯米粉冒着热气,晶莹剔透,泛着白色的微光,因为热而稍微隆起的中间一圈随着温度的降低又回复了平静。糯米粉的表面布满细细密密的油滴,苏潼青用刮刀沿着碗的边缘把糯米粉扒拉到垫子上,戴上手套,把一整块珠圆玉润的糯米糕按瘪,抻大,温度很快就降了下来,再来回揉几下,油就全部被糯米糕吸收了,变得更加丰盈饱满,竟然感觉不到一丝油腻。糯米粉真是一样没有地域界限,男女老少都可以爱的东西,只需要微妙的差别,就可以造就形态各异、风情万种的食物。汤圆和年糕就不用说了,最普通的基础款,直来直去,相比之下,驴打滚和雪媚娘好似换上衣裳,又上了妆,打扮过的,一下有了风情。原材料都是糯米粉,一个出来粗犷不拘小节,一个出来细腻温柔而又娇媚,一棕一白,一深一浅,两样同框效果最好,对比强烈。而且不仅相貌相反,连对待方式都很不同。驴打滚常温可以放一天,冷藏会变硬,微波炉加热30秒又可以恢复软糯,禁得住冷热,抗的了折腾。雪媚娘可不能这样对待,皮要尽量软,冰箱每多放一天就会硬一点,可是里面的奶油又喜欢冷,稍微热一点就会融化,它们相互依靠,又相互制约,只能找到中间的平衡点,也是,要不然对不起这么矫情的名字。所以制做雪媚娘的时间很重要,要算好,尽量接近吃的时间,缩短冷藏的时间,给你设置这样苛刻的条件也是她矫情的一部分。

    丸子每天临睡觉前都会跟苏潼青说好第二天早上吃什么,今天说的是冰皮月饼。虽然两个孩子还从来没有在中国过过任何需要吃特殊食物的节日,对这些食物却并不陌生。仪式感是件可大可小的事情。有兴趣,有心情,就自己做一点,场面搞大一点;不喜欢,懒得做,就去买一点现成的,不需要多,吃一两回就足够,但是点到很重要,尤其是在不太有这个大环境的地方。苏潼青每年中秋的时候都会做奶□□皮月饼,成了保留节目,和广式月饼比起来,冰皮简单、漂亮、快,还讨喜。此外蛋黄酥、芋头酥、红豆酥等各种中式点心也都可以临时客串一下月饼,放在一起,热闹又美丽。

    苏潼青翻出一袋子月饼模子,还是头几年在淘宝买的,小小的,适合做50克的月饼,好几年了,很好用。说是每年只需要吃一次月饼,但是苏潼青每年都要比上一年做更多的月饼,不但中秋前一两个礼拜就要开始做,后来发展到中秋过后还会有朋友要求继续吃月饼,就像那些常年喜欢吃汤圆和粽子的人们。今年因为疫情,苏潼青本来只打算做几个意思意思,没想到依然有不少人来问,大家早已自行决定疫情结束。50克的冰皮月饼,皮和馅儿1:1,用模子压制好,再轻轻敷上一层薄薄的糯米粉,高光瞬间变哑光,貌美如花的月饼就可以装盒或者直接开吃了。苏潼青把丸子第二天的早饭装在玻璃饭盒里,放进冰箱,坐到电脑前,看看表,夜里11:52,继续上班。

    半年多前,一个项目官儿给苏潼青发信,问她有没有兴趣加入全球最著名动画大厂频道团队,做质量经理,她觉得可以试一下,对方就开始安排考试。其实并不是所有加入某个客户的团队都需要考试,毕竟都是在职多年,并不是满大街拉来的新人,而且系统里有每个人的工作记录,包括好的坏的和客户投诉,所以一般都是开始先干几个活,客户觉得满意,就会通过项目官儿去问翻译或者校对愿不愿意加入他们家团队,变成固定的工作人员,也有比较挑剔的大客户要求考试,比如这个动画频道。通常的考试就是翻译客户提供的内容,最后由他们决定要谁不要谁。动画频道要求多,不但需要翻译,还要写出为什么这样翻,你觉得自己这样翻好在哪里,因为文艺作品嘛,很多是需要自己发挥一下的,也就是经常说的再创作,其实很费脑子,比技术类直来直去的麻烦很多。就那么几百字的翻译,加上反复推敲,苏潼青花了两个晚上再加一个下午才完成。中间有几处原文用了最高级,但是翻译不能直接翻成最高级,因为是违反中国新颁布的广告法的,苏潼青在备注里注明,又反复检查了几遍才交上去。第二天收到项目官儿回信,说这个项目并不是面向中国,而是新加坡市场,给苏潼青的感觉有那么点儿她标出的那些违规很多余,反正后来就没信儿了,苏潼青一忙也就忘了。直到过了好一阵,有一次跟大蜜打电话,闲聊之间提到这个考试,大蜜说她也考了,职位不一样,是质量控制之前的校对,考上了,已经干了有一阵子,每天都发活儿,每礼拜还要跟客户开一次会,把她绑得很紧,事儿多难伺候。

    这么多年,苏潼青经历了一些舍与得和得与失。东西也好,工作也罢,还有人,仔细回想,基本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控制、决定的了事情的走向和结果的。自己能做的是一开始的选择,不过这个选择也很难说对错,因为并没有机会同时履行其他选择。选完只能走着看,可能不如当初所愿,也可能超出期望,收获惊喜。所以把自己可以做到的那部分做好,其他的就随他去吧,不指望,就不会失望。古人老早就总结过了,尽人事,听天命。还有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后一句,不属于你的怎么也留不住,该是你的怎么也跑不了。最后的最后,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没缘分”这三个字可以让苏潼青对很多得不到而产生的遗憾立刻释怀,很有用。其实多数事情选择完或者被选择完也就完了,并不会知道另外一条路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苏潼青和田蜜没有偶然间碰巧提起,苏潼青永远也不会知道没考上的那个客户的工作是怎么样的,也不会知道田蜜跟了这个客户一段时间,工作又有其他安排,所以负责这个客户的项目官儿又回来问苏潼青是不是还想加入这个团队,这次不用再考试了,估计她想破脑子也不会想到苏潼青和大蜜竟然认识,并且早就无意间通了气。苏潼青骄傲地慎了一天,然后回信委婉拒绝,告诉项目官儿自己的工作已经排满,非常抱歉,项目官儿回信表示理解,并感谢她的参与。这件前后延续了半年多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谁都不难看。其实苏潼青把时间再挤一挤,是可以接这个活儿的,只是她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没法装作不知道。她不喜欢被退而求其次,这样的被选上,她不想要。

    苏潼青打开做冰皮前没看完的文件,动画频道的香港用户市场调查,继续看。你看,他们家活儿又落她手上了,这就是命吧?所以,所有的不曾得到都不需要惋惜。不知道现在什么情况,他们家又把稿件放在内部网上开放公开申请,不过无论是什么情况也不重要,一码归一码,只要时间合适,工钱合适,工作合适,就可以干。7000多字的市场调查,粤语翻英语,绝大多数可以看懂,少数看不懂的词谷歌一下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只有几个句子是完全看不懂、没法查也猜不出来的,苏潼青想到了罗蔚。

    罗蔚是背心儿刚上初中时学校家委会的主席,很巧,跟方言一样,都是广东人,都是女的,都担任过学校的家委会主席,都是外表娇小、深藏不露的女强人。罗蔚离开中国前在华为,跟雪灵很像,都是技术背景,热心社会工作。当时加微信是因为苏潼青需要加入初中学校家长微信群,所以加了罗蔚的微信然后发了申请。这里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微信群,管理非常严格,没有闲杂人等,只有孩子在这个学校才能进群,微信名需要按照要求的格式书写,包括孩子名字、年级以及家长名字,群主定期会清理不明来历的人,没按照规定格式改名字的也会被拖出去。孩子已经毕业的家长如果愿意还可以继续留在群里,帮助回答低年级孩子家长的问题,所以各个学校群都很实用,有问必答,不少聊天和讨论具有普遍性,就算不参与讨论的潜水艇,看看大家的讨论也可以受益。罗蔚和苏潼青开始走得比较近是因为苏潼青看上了罗蔚创建的名叫“全新生活”的减脂增肌营,而罗蔚看上了苏潼青曾经写过的一些奇奇怪怪经历的故事。中年女性能从初识发展到走得比较近,要么因为孩子,要么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要么因为相互欣赏对方里里外外的一些事情。多年以来,苏潼青靠自己不断摸索,从丸子出生到她4岁,减掉25磅,又在搬到西雅图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减掉15磅,感觉已经是靠她自己努力所能到达的极限,如果还想继续进步,增加肌肉,塑造线条,那就需要借助专业的外力。就在这个时候,罗蔚的营出现了,无异于刚想睡觉就有人给递枕头。罗蔚经常在朋友圈发学员的健康餐和指标对比,让苏潼青非常向往,她跟罗蔚表示了几次也想加入,罗蔚都觉得苏潼青在开玩笑,直到有一次两个人约咖啡,面对面了,这才发现苏潼青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非常认真的,才把苏潼青加到营里来。

    苏潼青把自己完全看不懂的几个粤语句子拍了照片,发给罗蔚,罗蔚连着说了两遍,原来自己竟然还能有这个用处!她帮苏潼青把粤语翻译成普通话,苏潼青又把普通话翻译成英语。都是中文,每个字都认识,搁一起愣是完全看不懂,真是很神奇,苏潼青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睁眼瞎”。苏潼青谢过罗蔚,道过晚安,已经夜里1点多,赶快把剩下几句看完,提交,比截止时间晚了20分钟。通篇看下来,用户对动画频道意见很大,而且非常多人拿flix做对比,俨然成了业界标杆,当这个比例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真能说明点儿问题了。苏潼青想起头两年经常看一家美国快递中国公司的用户调查问卷,一水的骂街,然后一边倒地夸另外一家美国快递,做对比,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更奇葩的是,页面设计、填单方式不人性化这种问题,第一次的问卷大家都提出来了,过了半年的问卷还都是一样的抱怨,那就真的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了。竞争无所不在,一不小心就被老百姓无意间分出了个三六九等,活活儿的民意,苏潼青在一边看着,也觉得有点儿意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