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浓云下的西雅图 > 第21章 你能说出成功与成就之间的差别吗?

第21章 你能说出成功与成就之间的差别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5月,天地之间更加明媚,更加温柔,偶尔燥热。

    久居西雅图,意识很容易被厚云笼罩和霏霏细雨所占据,尤其是苏潼青每年在本就不算长的艳阳天里还要缺席两个月,就更不习惯这阳光灿烂的日子。苏潼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被阳光直射的?应该是在奥斯汀被爆晒了7年以后吧。皮肤最大的敌人就是阳光,她已经被晒得够够的。亚洲女性恐怕是全世界最怕晒的物种了吧,苏潼青年轻的时候完全不在乎什么防晒,顶多抹点儿防晒霜还觉得糊得慌。她是不会打伞的,忒矫情,可是后来在国内的时候夏天也开始撑起伞了,岁数大了就别那么英勇了,你的皮肤没有那么刀枪不入。可是在美国还是不习惯的,他们连下雨都不太会打伞的,防太阳?还是矫情。

    华盛顿州的居家令已经延长到5月31号,个别限制有望5月中旬就可以松动。5月1号,州长发了一个全州重新开放复工的四阶段计划,中文官方翻译“健康华盛顿州复苏蓝图计划”,5号开始生效,进入第一阶段。苏潼青的朋友圈当天晚上被这四个阶段刷了屏,看着每个阶段的描述,苏潼青仿佛看到曙光,她看了好几遍第四阶段,心生期盼。这四个阶段分别对不同人群和行业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做了具体规定,每阶段如果综合评估形势稳定持续三个星期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如果确诊率死亡率等关键指标有反复,就要退回到上一阶段继续观察。第一阶段允许钓鱼、高尔夫、划船、徒步和打猎。商业只保留基本生活物资供应,超市和一些商店门口出现了专门预留的车位,专门给选择无接触取货的客人使用。

    虽然全美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在华盛顿州,这里也是大规模确诊病例首先爆发的地方,但是全美第一的位置早已不保,应该与大西雅图地区亚洲人多(听话戴口罩)、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多(在家上班)以及整体教育水平在全美位于前列(相信科学)相关,而大西雅图地区是华盛顿州人口最集中的地方。5月3号,华盛顿州卫生部报告新增2例新冠肺炎死亡,182例确诊,已经是3月初疫情爆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最低的一天。此外,全州新冠阳性率已从三月下旬的11降至59,疫情以来最低纪录。

    工作时间自由意味着别人上班的时候苏潼青可以做饭,可以跑出去玩儿,也意味着别人都在玩儿、都在睡觉的时候,她在上班。

    礼拜天,苏潼青在屋里闷了一天,只带丸子在院子里骑了一会儿自行车,她有小两万字的稿子要看,夜里就得交。苏潼青的公司最近几年也改革了,或者可能早就有这个机制,她刚来西雅图的几年不知道,也可能是还没有被注意到。公司为一些比较重要的大客户安排了固定的翻译和质量经理,避免打游击老换人,翻译质量不稳定的弊端。苏潼青时不常就会收到这样的邮件,邀她出任某个客户的首选质量经理,如果觉得各方面合适她就接受,毕竟每个月有一部分固定的活儿也是好的,双赢。多数客户表现正常,个别客户就很难伺候,例如“即”和“既”都分不清还老是质疑翻译水平的就没什么合作的必要了。觉得很受折磨的时候苏潼青就会辞掉不伺候了。另外也分地域。苏潼青其实很不喜欢地域贴,她一直都觉得按照地域贴标签不够客观,但是时间长了以她非常有限的样本儿来说,还真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概念的存在,所以她后来尽量避免和在印度的印度人、在日本的日本人以及南美两个国家的人打交道,她也希望自己遇到的都是个案。苏潼青后来发现,相比之下,其实美国人是最容易打交道的,只有一个特例。最多的时候,苏潼青同时担任4个公司的首选翻译或质量经理,后来又冒出来个languagelead的头衔儿,反正活儿都是差不多的。致于那一个特例,也是很绝。是个纽约总部的项目官儿,苏潼青每次跟她打交道必出问题,竟然没有一次例外,也是很不容易做到。不是文件出问题,就是价格有误解,苏潼青是个相信命运的人,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没缘分就是没缘分,不掰斥,不吵架,不记仇,以后尽量避免打交道就是,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苏潼青在电脑前坐了几乎一天,通常情况下,一天看两万字已经是她感到不痛苦的上限了,但是今天她却越看越high,竟然看得很兴奋。是一个公司的培训,这也是苏潼青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思的地方,她时不时可以参加各种公司的各种培训,有业务的、公司制度的、伦理道德的、各种合规的,个别时候还要参加培训的考试,培训不但免费,还有人发钱。今天这个是通过情境的方式讲解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其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是引用的一篇文章,出自terinaallen在《福布斯》上发表的题为“职业成功的定义以及为什么很少有人经历职业成功”(“adefinitionofcareersuccessandwhysofewpeopleeverexperienceit”)。

    “成就和成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很多人都是有成就的。他们获得富有竞争力的资格证书,得到备受瞩目的岗位,构建人人羡慕的职业,获得顶级的薪水和收入。这些是社会上很多人定义职业成功标准的几个例子。但是这些东西——学位、职位、理想的职业和丰厚的报酬——代表的是成就。这里的问题是,成就本身并不一定等同于职业成功。

    职业成功是指从事自己喜爱工作的同时,获得合理水平的财务稳定,同时对生活和职业的选择感到快乐和满足。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发现这份工作并不能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那么事业上的成功便会褪色;如果一个人的薪水很高,但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领域缺乏乐趣或兴趣,那么职业成功感也会减弱。真正的职业成功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协调一致。

    那些经历了职业成功的个人认识到金钱和头衔并不是全部。他们深知,自己必须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喜悦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拿着高薪,从事着他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但这份工作让自己变得不快乐、不满足,甚至可能是悲催的,那么就不太可能感到成功。如果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感到幸福、满足和高兴,但发现自己无法负担生活基本的必需品,那么当然也不太可能感到成功。

    成功需要快乐和内心的平静,而成就则不需要这些。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把自己的目标、激情和原则与决定、行为和职业选择结合起来时,幸福便会出现。

    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导致很少有人真正实现职业成功,其中包括将成就与职业成功混为一谈,以及遵循由他人(如父母、朋友、配偶)定义、强加或驱动的职业道路;另一个很少有人真正经历职业成功的原因是他们从不花时间去定义成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忽视了评估自己的快乐、平和以及幸福的生活,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评估或定义过什么是职业成功。

    因此,很多人并没能创造一个成功的职业,而是陷入了一个或找到了一个他们认为会带来幸福的职业,失望后,花大量时间抱怨自己的处境。当他们的职业和/或个人原因没有带来自己认为会得到的预期经验组合(财务、职业和个人成就感)时,幻想就会破灭。

    最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拥有最多金钱、最大办公室或最受欢迎的人,而是那些表现出精神力量的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在个人、专业和职业方面能够自己说了算,从而推动内心持久的平静和幸福,最终体验真正的职业成功。”

    完这篇稿子,已经是夜里一点半,苏潼青的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她把这篇文章转给lynn,虽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只是单纯分享一下从现实上升到理论的总结。lynn之前在大公司,工作体面,薪水福利都令人羡慕,按照这篇文章所说的,很有成就,但是因为不能从工作中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并不能体会职业成功,未来也看不到什么成功的希望,所以想离开,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出来几个月了,倒是可以为所欲为了,财务又不稳定,也感觉不到成功。可是这难道不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常态?有多少人可以同时占全的?很多人不还是需要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安慰自己的?就看自己每个当下更看重哪方面,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吧。很多一时的决定说不上是对是错,短期也不能下结论。过一段时间,或者三五年、十来年、一辈子回过头再看,才能品出点儿味道,摸着点儿门道。苏潼青以为lynn已经睡了,没想到没过一会儿就收到她的回复,说还在忙。

    最近lynn的群里有个朋友问她可不可以在网上教小朋友做饭,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基本款就可以,正餐也行,饮料也行,点心也行,具体内容和学费由她定,一次一个小时。如果可以,这个朋友周围就有几个感兴趣的,还可以再问问其他人,凑一拨。lynn觉得可以试一试,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学费象征性收一点,如果能多凑几个人,那么加在一起也是可以的。这就是网络的强大之处,可以让距离瞬间消失,天涯共此时。没有疫情的时候,网络基本只是用来通信,疫情以后,大家发现原来网络还可以做这么多事,以前觉得不可能、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大家在网上一起跳舞、一起做点心、一起健身、一起喝酒、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画画,用途被开发得五颜六色。

    lynn买了一个zoom的账号,100个人使用那一档。其实有免费的,但是只有45分钟,如果想继续需要重新登录一次,lynn怕影响小朋友的体验,如果把课程安排在45分钟以内,又怕有点儿赶,所以决定花点儿钱。月付其实并不算贵,这个钱应该花。具体她需要先设计一下课程,然后自己先做一次试试,计个时,看看哪里容易出问题。第一次就做可可小酥球,这是lynn还没有正经进学校学烘焙的时候自己刚开始入门时做的一个小点心,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意外。没有任何复杂的步骤,也不需要任何技术,秘诀只在蛋黄。凡是只用蛋黄做的点心,都很惊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