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大闲人 > 第64章 宗室问题

第64章 宗室问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由于大明奇葩的藩王政策,被朱小四削掉了实权的藩王每天只剩下两件事,捞钱和睡女人。

    大明宗室人口在这种情况下暴涨,从永乐年间的一百多人到了如今已经增长到近十万人。这些庞大的宗室人口不事生产,不能从事任何营生,只能依靠朝廷供养,成为大明沉重的负担。

    文官党争也是一直贯穿整个大明,从洪武年间的淮西人排挤非淮西人开始,大明就党争不断。

    到了天启年间更是达到了顶峰,甚至在争斗中往死里整人,比如死在狱中的杨涟、左光斗等人都是党争斗争失败的牺牲品。

    党争最大的弊病不在于结党,而在于营私,不分对错党同伐异,党争的结果就是大明朝在争斗中不断的内耗,使得国家日渐虚弱。

    党争演进到现在,御史言官已经不再是为朝廷仗义执言的文胆,而是党同伐异的工具,御史言官每一次的弹劾都有背后朋党的目的。

    最后是宦官专权,这一条在大明与其说是宦官专权,不如说是君臣之争,宦官不过是君权向外伸出的手,代表的是君主的意志。

    当君权无法压制臣权的时候,宦官就成了君主压制臣权的手段,宦官先天有缺陷,不能容于文官之中,只能紧紧抱住皇家的大腿,无论是哪一个大太监只要皇帝想收拾他,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其实这三大弊病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大明最大的弊病是赋税问题,也可以说华夏除了前送,任何一个朝代的财税征收都很拉跨。

    这是农业国家的通病,太看重土地的产出,而忽略了工商业的价值,尤其是宋代以后文人主导了政治,进一步的压制其他学科,视其他学问为杂学,工匠发明创造更是被污蔑为奇技淫巧。

    社会停滞不前的结果就是越来越趋于保守,理学的盛行就是这一结果的产物,越是强盛的国家越开放,越是落后的国家越保守,从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

    “伯雅兄!任何事只有去做才有可能实现,连想都不去想,怎么可能做得到。大明的土地兼并问题是不好解决,可是换个角度其实就能解决。

    别忘了土地本身创造不了财富,想要土地创造财富,那就需要有人在土地上耕种。既然朝廷在国内收不到赋税,那就将目光往远看,大明之外有广阔的土地。

    只要将这些连饭都不上的百姓迁徙到海外,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在海外发展起来,远的不说,就是福建对面的东番岛,就能容纳几百万人。

    人口一旦外移,就会带来连锁反应,原本人多地少的地方,就会变成地多人少,手中掌握大量土地的富人想要留住百姓耕种,就要降低租赋,向百姓让利。

    朝廷再出台相应的政策,严禁田土撂荒,凡是两年连续不耕种的土地,朝廷将收回为官田,这些官田再如何分配那就是朝廷的事了。”

    “海外的土地也不是无主之地,那些来我大明朝贡的土王哪一个不是海外的国主,大明礼仪之邦,怎么无故侵占土邦土地。”

    王宇笑了,都穷的快当裤子了,还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觉得大明就该高人一等。也不知是大明人是愚昧,还是骄傲。

    “伯雅兄!我大明不去占不代表别人不去占,西夷现在正驾驶着帆船满世界的攻城掠地,最近的已经登上了我大明的土地。

    香山县的濠镜澳如今就被佛郎机人占据,这些西夷可不是善男信女,万里蹈海来到大明周边可不只是为了所谓的传教。”

    “玉轩似乎对海外非常了解,不知玉轩是哪里人氏?”

    “王某祖籍在哪里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祖上为躲避宋元交替时的战乱才乘船漂洋过海到了吕宋,在吕宋扎下根来。

    吕宋华夏移民已经繁衍了三百多年,可是十多年前,晚辈还是个幼童的时候,已经占据了吕宋的西夷突然对我华夏移民举起了屠刀。

    吕宋华夏移民被屠戮一空,只有少数移民在屠杀中侥幸活了下来,王某便是幸存者之一,这些年吕宋移民一直试图回到母国谋求朝廷替我等移民做主,然而却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王某也是最近才回到中原,希望能够说服朝廷能够派出军队将占据吕宋的西夷灭掉,王某可以保证只要灭掉吕宋,凭借吕宋优越的气候环境,用不了几年就能成为不亚于江南的膏腴之地。

    然而朝廷如今内忧外患,哪里有精力去管海外之事,因此王某便找了个营生,在此虚度光阴。”

    孙传庭从王宇的话里听出了漏洞,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天朝弃民是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搭上了信王,抱上了信王的大腿。

    “玉轩是如何结识信王的?为何信王殿下会钦点你为信王府典簿?”

    “信王?”

    “对!就是当今如今唯一的亲弟弟。”

    “我不认识信王,我的这个官职是一位朋友帮着弄到的。”

    王宇这算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过这么说也没毛病,至少在信王看来王宇是不知道他的身份的。

    “没想到玉轩回到中原竟然有如此机遇,能够遇到如此有身份的朋友,要知道王府典簿虽然是不入流的小官,但是信王府典簿却有所不同。

    只要信王在陛下那里抬举几句,玉轩今后的前程不可限量。”孙传庭再次出言试探。

    “伯雅兄!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非得用当官来体现,士人读书做官为百姓造福是一种价值,农民耕种田土,提高粮食产量也是一种价值。

    天下的官位就这么多,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官,难道不当官的人就没有价值了,就没有前程了。

    王某更认为,有才华的人不一定要当官,尤其是钻研实学之人,更不应该被官场浸染,做学问需要纯粹的人。

    再说与当官相比,国家更需要能够培育出更高产作物的农业学者,更需要能够提高钢铁产量,降低钢铁价格的工业学者,更需要各种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发明创造,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人。”

    二人聊得兴起,一直等着王宇钓到足够的鱼吃烤鱼的锁儿,半天等不到哥哥再钓上鱼来,终于忍不住过来催促道:“哥哥!怎么还没有鱼上钩吗?”

    “糟糕!光顾着说话,忘了起竿了!”

    王宇拍着脑袋懊恼的表情,让孙传庭不禁哈哈大笑,他没想到和自己聊天的这个年轻人竟然还有如此的一面。

    “玉轩!还是看看有鱼上钩没有,不然令妹吃不到烤鱼,可要耍性子了。”说完忍不住又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

    王宇白了他一眼说道:“我告诉你,锁儿烤鱼的水平很高,只用简简单单的调料,就能烤出非常美味的烤鱼,保证你吃过之后,这辈子都难以忘记。”

    “玉轩这是要留孙某吃烤鱼吗?”

    “本来有这打算,可是现在我改主意了,谁让你笑话我的!”

    说完王宇便走到河边将鱼钩拉上来,鱼饵果然已经被鱼吃掉,再次挂上鱼饵后,将鱼钩甩进河水中,柔声对锁儿说道:“锁儿若是饿了,先吃一点儿小点心垫垫肚子,哥哥保证现在开始专心钓鱼。”

    “锁儿不吃小点心,锁儿要吃烤鱼,从那次在土地庙吃过烤鱼之后,锁儿还没有再吃过烤鱼呢!”

    王宇想到那天在土地庙里与锁儿相识的情景,目光中已经满是温柔,这个孩子是怎么熬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夜的。

    当初的‘两条大河’早已不见踪影,如今变成了一个如精灵般可爱的小丫头,而烤鱼对于小丫头来说是改变人生的转折点,她可能想要吃的不是烤鱼,而是怀念与哥哥相识的过程。

    “好!咱今天就吃烤鱼,别的咱不惜的吃。”

    小丫头嘴角微微上翘,眼睛弯弯,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哥哥!真好!”

    孙传庭站在一旁目睹着兄妹俩的互动,忽然有些羡慕起王宇这种与亲人互动的感觉,他已经想不起自己已经多长时间没有与亲人这般亲近过了。

    不知什么原因,他到现在已经娶了两任妻子,却一直无子,原配冯氏刚刚成婚没多久便因病撒手人寰,继室夫人张氏乃是名门之后,成婚多年一直无所出。

    父亲临终前都没有见到孙子出世,带着遗憾离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张氏多次劝说他纳妾都被他拒绝了,总觉得人还年轻,孩子的事也要看缘分。

    夫人张氏一直为自己不能为他诞下一男半女而自责,已经在家乡给自己纳了一名妾室,这次辞官回乡便能圆房。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孙传庭不禁摇头苦笑,自己怎么竟然有些儿女情长起来。

    这时王宇已经提竿一甩,一条一斤多重的鲤鱼便已经落在了草地上。

    刚刚开河不久,在水下饿了一个冬天的鱼儿,很容易咬钩,王宇认真开始钓鱼,不一会儿工夫便钓上来四五条鱼,其中还有两条一斤多重的鲤鱼和草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