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海外移民
王元礼无法反对王宇的理论,因为王宇提出的这些圣贤也是儒生推崇的圣贤,只不过儒生切入的角度是教化,而王宇切入角度是发明创造。
社会平稳运行的时候,很难推动社会的改革,只有社会进入剧烈的动荡时期,由于社会精英都想用自己的才学改变现状,才会催生出各种思想的碰撞。
明末也是如此,各种思想进行碰撞,无论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黄宗羲的‘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亦或者是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这些思想都是在不断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总结,可惜这些思想因为满清以小族临大族,自然不敢放任这样的思想蔓延,这些先进的思想都成为了禁书。
王宇现在对游公子下猛药,就是为了动摇其学习多年的儒学思想,不把他内心中儒家思想那一套东西进行深刻的批判,想让其全身心地投入推进社会的进步改革困难重重。
游公子陷入了沉默,他发现每一次与王宇见面都能将他折腾的欲仙欲死,这个家伙胆子太大了,每一次提出的问题若是在朝堂上提出来都会掀起滔天的巨浪。
偏偏王宇指出的问题又让他无法反驳,似乎王宇提出的问题就是针对当前朝廷的这些弊病而来。
“玉轩兄!照你这么说,从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所行的国策都是错误的吗?”
“游公子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做此一时彼一时,汉武时代正确的政策放到现在不一定正确,一味的复古就是墨守成规。”
说着王宇指着自己的脑袋说道:“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就说我们现在读的这些儒家四书五经,大半成型于先秦诸子时代,那个时代社会情况能与现在比吗?
事实上我们现在理解的圣人之言就是圣人当时的真实意思吗?有谁能证明这些话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
“这些经典都是读书人一代代的传下来的,怎么可能会曲解了圣贤的本意?”王元礼是儒家门徒自然要为儒学辩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王宇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同样的话不同的断句意思一样吗?”
“你这是诡辩,自古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方法。”
“叔父的意思是孔夫子告诉我们要愚弄百姓,不要告诉百姓真相吗?”
这天没法聊了,无论是王元礼还是游公子没人敢说孔夫子的意思是要愚弄百姓,这与至圣先师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不符。
眼见这话题又聊到死胡同里了,王宇看了看已经到了正中天的太阳转移话题道:“午时了,小侄让后厨备下酒菜,你我几人小酌几杯。”
王元礼被咽的难受,知道王宇的厨艺很不错,便说道:“今天玉轩亲自下厨,老夫与游公子要尝一尝玉轩的手艺。”
在这个‘君子远庖厨’的时代,不是关系非常亲近之人,让人下厨做饭那是一种羞辱。
游公子不知二人的关系,以为两人就是亲族,见王元礼竟然指使王宇下厨,就有些不高兴,立刻阻拦道:“玉轩兄如今已是官身,怎么能让玉轩兄下厨!”
“无妨!几个小菜而已,不费什么事,两位稍作片刻,某去去就来。”
说完王宇便起身去了后厨,留下王元礼、游公子和半透明的王承恩在廊檐下晒太阳。
游公子本想拉下脸给王元礼一个难堪,可是一想到王宇还要在家族中生活,只能忍下这口气,不过却闭口不再说话。
王元礼哪里知道游公子误会了,以为王宇是王家的小宗子弟,不受大宗待见。见王宇进了厨房,便笑着对游公子说道:“游公子与玉轩交好,可吃过玉轩亲手做的饭菜?”
“游某与玉轩兄是君子之交,不敢有此无礼的要求。”
“老夫也是前两天才第一次吃到玉轩亲手烹制的美食,玉轩竟然用羊的内脏烹饪出非常美味的美食。
就凭着这一手厨艺,玉轩就算不入仕途,也能开一家酒楼,做个富家翁一点问题都没有。”
游公子此时对王元礼非常厌恶,若不是碍于王宇的面子,恨不得上去揍他一顿。
“孝廉公!玉轩虽然不是你家嫡出子弟,好歹也是一等一的人才,你怎么就能拿他当个下人使唤?”
“这话从何说起?”
“按理说,玉轩兄如此才情,更应该培养他读书科举,而不是让其从商,若不是因缘巧合遇到了游某,玉轩兄很可能一辈子就只能在商贾之道上打滚了。
你家好歹也是大户人家,也不差一个王玉轩读书的钱粮,何必如此欺人太甚?”
王元礼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数落,心里有些憋屈,马上就明白游公子是误会了王宇的身份。
“玉轩没有和你说起过他身世吗?”
“他不是你家小宗子弟吗?这还用说!”
“我们虽然都姓王,但是我们根本就不是一家,玉轩本是从海外吕宋国回来的海外移民,先祖宋元鼎革之际便漂洋过海去吕宋,在吕宋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本来凭借着我华夏百姓的勤劳聪慧,很快华夏移民就成了当地最富有的族群,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若干年前,吕宋国来了一伙西夷,号曰‘大佛郎机’。
这些西夷仗着手里的火器犀利,在吕宋横行霸道。终于在吕宋站稳脚跟之后,便觊觎起我华夏移民的多少年辛苦积攒下的财富。
在找到一个机会之后,便开始了对我华夏移民的大屠杀,整个吕宋华夏移民几乎被全部屠杀干净,马尼拉城外血流成河。
王宇就是那些华夏移民的后人,侥幸逃过了西夷的屠杀,辗转多年才回到了中土。在落魄之际遇到了老夫,老夫本想收他为子侄,然而玉轩却不愿改宗。
老夫希望他能与家族子弟一同读书,他却只想从事商贾之事,在他的家乡从事商贾之业并不是不光彩之事。”
“孝廉公是说玉轩并不是王氏子弟?”
“虽然老夫很想认这个子弟,但事实就是如此,不怕游公子笑话,老夫自认为没这个本事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子弟。
玉轩看似温和、懒散,实际非常有主见,他认定的事情,别人根本就无法改变。老夫也不知道玉轩为何如此排斥我大明的官场,甚至对大明的儒生也是百般瞧不上。”
游公子知道自己误会了王元礼,脸上一红说道:“游某还是第一次听说玉轩的身世,玉轩回到中原可还有其他什么目的?”
“吕宋移民幸存者,曾多次向朝廷上疏,希望朝廷能够派兵歼灭西夷,还移民百姓一个和平安稳的家园。
然而一次次的请求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玉轩已经基本不抱什么希望,用他的话来说,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比什么都强。”
游公子隐约听说过一些关于吕宋的传闻,确实有吕宋移民向地方官府求助过,地方官府没有朝廷的旨意也不该出兵相助。
对于朝廷来说,这些海外移民一不给天朝纳税,二不给天朝服役,算是天朝弃民,朝廷只是派船接回了一些愿意回到中原的移民百姓。
“这事不太好办,朝廷一贯认为海外移民是天朝弃民,朝廷对其并没有救助义务,想要说服朝廷耗费钱粮劳师远征,非常困难。”
“这事老夫也明白,不过玉轩的观点却不一样,他认为海外有大量的财富,西夷能够不远万里来到大明的家门口,没有天大的好处,怎么可能。
别的不说这些年西夷每年采购大明的丝绸、瓷器花费了多少银子,这些银子都是他们从他们口中的新大陆挖出来的。
而且我大明北方人口过剩,若是将这些西夷赶走,大明就能顺理成章的将这些土地收入囊中,到时候将北方因为旱灾受灾的百姓移民到吕宋,用不了几年吕宋就会成为大明又一块如江南一般的膏腴之地。”
“海外不都是蛮荒之地吗?”
“游公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玉轩可是从吕宋回来的,我们怎会比玉轩知道内情。”
“孝廉公说的是,不过朝廷现在已经被辽事拖住,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摆脱辽事的困境,老奴的建奴势力越来越强大,朝廷如今明显处于劣势。
什么时候能够攻守易势还不知道,每年单单一个辽事就要丢进去几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哪有余力兼顾其他方向。
更何况这些年朝廷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远征吕宋就要大造舟师、训练水师,朝廷如今根本不敢再开一条战线,一旦战况焦灼,就会陷入长期拉锯作战,这会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朝廷财政直接崩溃。”
王元礼不得不承认游公子说的有道理,大明如今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所谓的辽事,而是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
想要中兴大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明的财税问题,这些年从张居正、到神宗皇帝、以及现在的魏忠贤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为了挽救大明的财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