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权衡术 > 第53章 清醒面对梦魇(十六)

第53章 清醒面对梦魇(十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男女之事,自有天道,阴阳相合,自然之理。我有《玄素心经》一卷,望蝉儿、云儿细心体会,能尽人道,可修仙道。当年你种放师祖,求道于陈抟老祖,愿学玄素房中之道。老祖说:‘若行夫妻之事,其寿不久,年数五十。若清静独修,寿一甲子。’后来,种放独修,做帝王师,六十而终。

    汝二人,身有仙骨,可望成道。我得先师指点,知人道即天道,阴阳即丹法。故我门下,不禁男女阴阳之事。”龙儿看了蝉儿一眼,蝉儿已明其意,脸上红霞生辉。“你二人仅有三十年夫妻缘,望善自珍重。”三丰说完,坐上洞前云石。云儿蝉儿双双跪下,先拜三丰,夫妻对拜。三丰要龙儿教导蝉儿功课,不可轻忽修炼之事,勤学古籍,洞中藏书甚富,多是人间少见的秘本奇书。“我另有接引因缘,先回元阳洞,百日后,尔夫妻要准时回到元阳洞,另有奇遇。”蝉儿和龙儿跪别恩师。三丰离开“龙阳洞”。身形瞬间消失在苍山林莽间,月华如水,苍山如海,余音殷殷,情意切切。

    金蝉儿、龙啸云夫妻初尝云雨、阴阳感化之事不提,他们研究洞中壁画,领悟大道之理,下回自有表述。单道另外一件仙缘传奇。

    且说长安市城南有一户成姓人家,家道殷实。户主成厚德,字天功,妻子毕月儿,情深似海。成天功父母早亡,自己经营丝绸生意,奔走南北,虽非大户,且是小康人家。夫妻结婚三年后,月儿怀孕,天功从此不再外出,一心守护爱妻,希望爱妻生一男半女,使成家有后。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家三代单传,天功为人本分,“天功”是父亲给他取的字,父亲临终前叫过天功,说:“儿啊,你可知道为父为何给你取字天功?人生在世,不管有多大功名富贵,都要归功于天,不可贪天功为己有。

    我家数代经商,虽薄有资产,也是上天眷顾,才得平安。你要修仁好义,行善积德,九泉之下,为父可以瞑目矣。”天功从小好善,为人和气,体贴妻子,爱护下人,是远近有名的善人。每到年关,他会备好米面油盐送到孤寡残疾人家。自掌家以来,年年如此,从未忽视。二十四岁这年,妻子怀孕,他百般照料,无微不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知妻子难产,生下儿子后,因产后大出血,月儿辞世。月儿临终前拉着丈夫的手说:“续弦吧,娃不能没妈。”说完就咽气了。天功悲痛欲绝。他爱月儿,怕续弦之后,继母对儿子不好,因此,他自带孩子,既当爹,又当妈,屎一把,尿一把地把儿子抚养到八岁。他给儿子取名成和生,字孝天,寓意“孝道如天”。希望儿子将来是个孝子。孝天进私塾后,学了《孝经》,知道了“孝天”的含义。十岁那年,孝天问父亲:“爹,别人都有妈,为何孩儿独没妈?”这一问,勾起天功的无限伤感,哭着讲了月儿生子难产辞世之事,“儿啊,汝母生汝,命丧黄泉。汝当出人头地,方不负母恩。”孝天得知母亲是难产而亡,悲痛万分,感到自己是罪人。

    孝天想着想着,不愿活在人世。成家门前有条河流,水从终南山流下,当地叫太一河。孝天发疯似地冲出家门,投向河水,他愧对母亲。父亲见状,赶忙追出去,跳入水中,抱住孝天,哭道:“儿啊,你只想着你母亲,可曾想到我?为父只有你一个儿子,你死了,往后为父老了靠谁?你这样舍父而去,是大不孝啊。”孝天闻言,心头一振。父亲接着说:“我父子相依为命,我为儿取字孝天,希望你长大后能孝顺为父。为父辛苦半生,你忍心我晚年凄凉?”孝天知道错了,哭着向父亲发誓:“爹,我一生一世都孝顺你。”

    知道了身世,孝天闷闷不乐。有天,放学回家,看见长安南门城墙外有个道人卖药,他的面前有面旗子,上面写着:

    孝子尽孝,仁者成圣。

    天快晚时,道人要收药摊了,孝天怯生生地走过去,跪在道人面前,说:“道长救我。”道人问他:“小孩子家,有何难事?”孝天把身世哭诉一番,问:“我该如何尽孝?”道人说:“人子尽孝,不外‘现眷获安乐,先亡得超升’。母因生子辞世,子该使母超度,才是大孝。你父在世,更该孝顺他。先超度亡母,才是首要。”孝天急问:“师父,如何超度亡母升天?做法事吗?”道人笑道:“几人见过做场法事就能使亡亲升天?要使亡魂升天,需要功德。”孝天忙问:“师父,如何积功德?”道长说:“救死扶伤,能积大德。”孝天又问:“老师父,我如何才能救死扶伤?”道长朗然笑道:“做苍生大医。”道长望着一脸迷茫的孝天说:“你母因生你而辞世,你学妇科,作个妇科大夫,治疗天下难产之母,保母子平安,就是功德。”孝天总算听明白了,他问:“到哪儿拜师学医?”道长说:“贫道有二十四卷《妇人良方》,乃大宋陈自明先生所著,精研此书,可以为苍生大医。”道人要孝天坐下,他接着说:“陈自明先生从小喜欢医道,立志以医道广积阴德。

    十四岁那年,家乡临川(今江西临川县西)郑某的妻子怀孕而病,每天午时就惨戚悲伤,泪下不止。群医束手无策。少年自明闻知此事,令家人去告诉郑某,说:‘此脏躁悲伤,非大枣汤不愈。’郑先生赶忙找来医书一看,大枣汤正对其证,急忙抓药,一剂而愈。郑先生到处宣扬,自明从此名声大振。你道他所用药物时是何?如何诊断?原来妇人阴虚火旺,神明自乱,喜怒不能自主,大枣可安神养脾,这是君药,再配以炙甘草、淮小麦、炒莲心、炒黄柏、肥知母、炒柏枣仁、茯神、山茱萸、生地、熟地、丹参、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五味子,清其火,滋其阴,补其气,平其阴阳,和其气血。妇人脏腑躁气得清,自然安和。一方一剂,不仅救其母,亦救其子;不仅救其妻,亦救其夫;不仅救其人,亦救其家。功德不谓大乎?你要学陈自明,救妇女于经带产嗣及疑难杂症,必能广积阴德,使汝母超升九天,有何难哉。陈自明常说:‘医之术难,医妇人尤难。医产中数证,则又险而难。’只要你不畏艰难,苦学医道,必能成就。”自明这才知道,中医里最难学的是妇科,常常事关两条人命、一个家庭。他跪下对道长说:“师父,收我为徒吧。我立志学医,专学妇科,救死扶伤,广积阴德,以报母恩。”

    道人笑捻长须,说:“好孩子,有志气。”说着打开身后木箱,取出《妇人良方》一函,“你先用三年时间把此书读熟,再用两年时间把此书背诵。能做到这些,五年后我将亲自来指导你学医三年。十八岁时,你当结婚,到二十岁,能得一子一女。过了二十岁,就可独立行医。先尽人道,体验人伦,而后广行医道,治病救人。”成孝天双手接过医书,恭敬跪拜,抬起头时,已不知道人消失在何处。他抱着一函医书回到家,给父亲讲了奇遇。父亲说:“上天有眼,孝心感天,仙人点化。那就好好学医吧。”孝天不再留心科举,只把心思用在学医上,每天参研《妇人良方》,三年后全书成诵。成父又从书肆购来孙思邈真人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十五岁那年,道长果真来了,他指点孝天医理,并在成家附近开了“益生堂”,楼下是药铺,二楼是“颐养堂”,专供重症病人修养。道人亲自坐诊,妇、儿、内、外诸科,用药如神,道人只说姓孙,其余的话没有多讲,大家都叫他“孙道爷”。一楼店门的四根廊柱上有孙道爷题写的对联:

    但愿世间人无病,那怕架上药蒙尘。

    所言皆药石,人期勿药有喜;

    立意尽慈悲,我自立心不欺。

    虽无扁鹊活人术,且效董奉济世心。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这几幅对联都有深意。第一幅是苍生大医的人格境界,愿天下人人无病。第二幅是说,既然生病,来我店里治病,我会以慈悲心救治,决不欺心。第三幅是说:我虽没有春秋时代神医扁鹊起死回生的医术,但我有三国时名医董奉的济世精神。董奉是一位仙医,修炼内丹,以医道暗积阴德。第四幅对联中镶嵌了二十八味中药如红娘子、石榴皮、金银花、牡丹皮、芍药、五倍子、肉苁蓉、贯众、天竺黄、降香、伏神、云母、天仙藤、大枣(早)、槟榔、白头翁、大戟子、海马、草寇、甘遂、百合、旋复花、茴香、茯苓、常山、车前子、将军(大黄)、合欢花等,说明本店药品齐全。

    孙道爷多次给成孝天讲董奉,学医就要学董奉。董奉乃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字君异,号拔墘,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少年学医,师从异人,修炼仙道。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家乡,修炼行医,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治病不取钱物,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轻病愈者栽杏一株。二十年之后,有杏数十万株,郁然成林。董奉在杏林建有多处谷仓,夏天杏子熟时,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林中养有老虎,但不伤人。如果不拿谷子换杏,自行摘取,老虎会咆哮,追赶到其人家中。只要偷取杏子的人忏悔,把谷子放上虎背,老虎会把粮食驮回杏林。所得谷物,董奉用以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中医为“杏林”,盖源于此。

    董奉经常外出行医,除治病赈济外,遍访名山大川,采集名药,炼制成丹,治病救人。他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行医,遇见交州太守杜燮病危,垂死三日。董奉把丹药放入杜燮口中,用水灌下。片刻,杜燮手足能动,半日后即能坐起,四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董奉因此久住杜府。后来天下将乱,杜燮阴谋起兵,怕董奉泄漏其谋,恩将仇报,想害死董奉。董奉早知其意,便服下一粒丹药,身上流脓,臭不可闻,不几天病死了。杜燮见董奉鼻息全无,肉身败坏,命人将他抬到野外安葬,抬他的人忍受不了董奉身上散发的臭气,把他扔在野地,交给野狗了事。杜府的人走后,董奉马上起来,到山涧清洗周身,肌肤光洁,了无病态。董奉大笑:“和光同尘,出死入生。了断因缘,且去济人。”董奉胎息功深,六脉俱息,以丹药变化出臭气和肉身腐败之象,杜燮哪知关窍?

    董奉云游到豫章(今江西),隐居庐山,行医救济,庐山祥符观是他修炼的地方。县令吴德山的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闻董奉大名,请他治病,与药即愈,吴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董奉经常云游四方,为民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与她为伴。董奉云游天下,治病四海,百余年中,容色依然如三十许人,这是内丹成就。董奉精通医道、法术、剑术,曾在豫章为民除害。豫章地处江南,山林多毒蟒,危害人畜,董奉诸术并用,斩杀害虫。《庐山志》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

    董奉不求名利,乐施好善,与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建安神医”。董奉功德圆满,白日飞升,后人在他修炼、行医的庐山建董奉馆;福建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纪念董奉的救生堂。北宋名医石泰,字得之,慕董奉遗风,修金丹大道,治病不取酬,只要病愈者自植杏树,积三十年,杏树满山。世人称他为“石杏林”。以此功德,感遇张伯端紫阳真人,得传大道,成南宗二祖。宋人张景《题董真人》诗云:

    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

    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张景久慕仙道,这首诗是说:不要说真有陶渊明所谓“世外桃源”。晋代的刘晨到过天台仙境,与女仙相遇,可是,最终思念家乡,回到人间,从此再也找不到进入仙境的道路,只好做了一世见过神仙的凡夫。哪能比得上隐居庐山莲花峰下的真人董奉,以高深的医道济世救人,广积阴德,红杏满山,阴德如海,他就凭着治病救人的医德而得升九天。张景还有首诗:

    我非东方儿,不是耕牛土。

    欲识我踪迹,一气万物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