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清醒面对梦魇(十七)
孙道爷讲故事绘声绘色,如同亲见,成孝天听得身临其境。自从道爷创办“益生堂”,成孝天就跟随道爷行医。孙道爷行医三年,转眼间,成孝天十八岁了,有时孙道爷入山采药,多日不在店中,全凭成孝天诊治,他用药大有孙道爷之风,每每手到病除,对妇科各疾,格外用心,有时为诊治一病,苦思三个时辰,推敲病理病因,构思组方用药。这天,刘员外登门找孙道爷为宝贝女儿治病,可孙道爷外出半月,到终南山采药,炼制大活络丹、神仙活命丹。刘员外的女儿玉芳姑娘年方十八,近年来老犯昏迷。走在园子里有时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多。刘员外心急如焚。成孝天对他说:“师父不在,我或许能治疗小姐的病。”刘员深信不疑,想到孙道爷不在,他唯一的弟子,定得其真传。俗话说:“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
妇科之难治,于此可见。成孝天对妇科诸疾,病因症状,了如指掌,所欠的是广泛实践。长安府尹大人的小妾红玉得病,周身发热,口渴,喜饮热水,睡热炕,彻夜难眠。月事不来,多年无子女,有时月事一来,量多,带有黑血块。长安城的名医请遍了,无人能治,孙道爷入山采药,也不知何时能来。不得已,孝天被请去,诊断后孝天沉默不语,说:“人命关天,容小可思索半日,再作定夺。”孝天回到益生堂,静坐思索,府尹小妾的舌苔正中发黑,周边发黄,是内寒外热之症,月事不来,血淤于内,久则化热。孝天想明白后,立即处方,亲自送到府尹大人府上。红玉服用六剂,其病即愈,不久怀孕,十月后生一小子,府尹大人亲自书写了“益生济世”匾送到“益生堂”,这事在长安城早就流传开了。事后成孝天感叹说:“实火为病,固然可怕,若虚火为病,而以实火治之,尤为可怕。实火以寒凉之药治之,固不为难;若虚火以寒凉治之,必然致死。
人命关天,可不慎乎?”红玉的病诸医以热病治疗,多用寒凉之药,如非孝天及时就诊,恐怕会瘫痪于床。刘员外对此事早有耳闻。成孝天用药讲究,通常是数味普通药,数剂即愈。他给红玉处方:桂枝六钱、红花六钱,百合九钱、黄菊花四钱、大枣八个、甘草三钱。桂枝和红花合用,专治妇人因寒而闭经、淤血、腹痛之症,百合润肺生津,菊花清热除烦,大枣理脾,甘草调和诸药。如果是脾虚崩漏之症,去红花,加灶心土二十四钱,布包先煎,汤煮药,合药共服,可温脾止血。其方简单,效用神奇。这是孙道爷传的“黎山老母妇科神方”,随症加减。
成孝天被请到刘员外府后院内宅给女眷看病,男女授受不亲,他只用一根红线缚在刘小姐的右手腕,然后把红线头合在自己掌心,平心静气,调定呼吸,用心感受,片刻说:“小姐心有忧郁,肝火过旺。似有丧亲之痛在心郁结,郁结已久,化为相火,上冲神室,故有时昏迷。法当清肝养阴,安神理脾。五剂可愈。”说完写下方子:栀子十三钱,黄连一钱,麦冬三钱,白芍三钱,白薇三钱,丹参三钱,龙骨五钱,枣仁三钱。清心平肝,早晚温服。刘小姐服用成孝天开的中药,果然五剂痊愈。
刘家上下感激。刘小姐在三年前丧母,此后,一直抑郁不乐,日久成病。成孝天竟然能从脉象里判断出刘小姐有丧亲之痛在心,让刘家人钦佩不已,可谓神医。红线诊脉是形式,全凭气的感应。孝天谦和秀气,饱读诗书,精通岐黄,善写颜体真楷,他的处方刘小姐珍若拱璧。那天诊脉,孝天论述病情,当听到“似有丧亲之痛在心郁结”,刘小姐大为吃惊,心思全被说中了,偷偷地通过纱帘缝隙看了成孝天一眼。这一看,竟然生出一段情愫,引出一段姻缘。
刘家小姐已经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刘家家道殷实,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可是小姐死活不同意。时间一长,父亲感到奇怪。一天,刘员外在花园凉亭小坐,偶然听见小姐在院中栀子花下吟咏宋人姜夔的《踏莎行》词: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刘员外为人风雅博学,与文人雅士交往,家中时有文华聚会。刘小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诗赋文学。刘员外听出女儿有意中人了,难怪给她提亲,一概拒绝。刘员外默不作声。待小姐走后,他才离开花园,令家人把服侍小姐的丫鬟碧儿叫过来,问小姐可有心思。碧儿知道小姐喜欢成孝天,只是苦于不好开口,经常叹息,不是吟咏古人情诗情词抒怀,就是在房中踱步叹息。碧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今日见老爷过问,索性说了出来,说:“老爷,小姐的心思,全在成公子身上。”这一说,刘员外马上明白了:“唉,我老糊涂了。”刘员外也喜欢这个年轻郎中,只是,没想过把女儿许配给他。刘员外亲自出门打听到成孝天尚未婚配,家中只有父亲,母亲已经去世,成家虽非大富大贵,但家道小康,衣食无忧。刘员外请来朋友中与成家父子有深交的清静居士张雅和先生说媒,一说即合。
就这样,刘玉芳和成孝天结为夫妻。夫妻恩爱,一年后,生长子慈玉。第二年,生女儿润玉。转眼,成孝天二十岁了。从十八岁以后,益生堂的诊治主要由成孝天负责,孙道爷经常云游在外,云踪不定。他来时,经常会带些山中炼制的丹药给孝天,告诉他用法用量。有时也会说,某年某月将发生什么疾病,应该提前准备何种药材,配制何种药剂。仿佛事能前知。当孝天问他时,他总说:“孝天,你把《黄帝内经》里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六篇研究精通,就能通达天道,明达人道,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心’。”孝天唯唯,决心精研《黄帝内经》。孝天二十岁这年,孙道爷说:“我是出家人,念你一片孝心,故传你医道,广积阴德,自然能超度汝母。我将他往,三十年后,还有见面因缘。这益生堂就交给你了,莫负己愿,莫负师心。老子曰:‘益生曰祥’。愿你‘做益生事,救世间苦。’”当晚,孙道爷不辞而别,再也没有出现过。
时光荏苒,孝天年过半百,独立行医,对妇科的研究达到神妙之境,经、带、孕、产、乳、外阴、杂病,无所不精。对于产科、胎孕之症,一律免费,对经带之病,只收半价。对其他杂症,收取微薄费用以养家。三十年中救活了胎产危难妇女一千八百名,其他病症,活人无数。长安市民称他为“天医星”下凡。孝天为人淡泊,和父亲一样,乐施好善,平易近人。闲时喜欢读经史文章,作诗明志曰:
医罢长啸也饮酒,闲来花下读春秋。
独善其身与邻安,何曾醉梦名不朽
看官,闲暇时也把医疗心得、奇症杂方、医案经验写成书,也教导儿子慈玉和女儿润玉学医。他整理出了常见病日用方,名《孝子事亲方》,刊行于世,印赠多方。许多乡村山野的人家,读此方,就可于平日为父母诊治。他在序言里说:
“孝子于医,不可不知。父母有疾,知医者明轻重缓急,知内外表里,辩温热寒湿,别阴阳虚实,及时配制方药,安亲之脏腑,减亲之苦痛,疗亲之疾病,延亲之寿命。所谓孝者,莫重于寿亲养老也。”
笔者多说几句闲话。成孝天的医术,在大明朝被发扬光大。他将医术传给华岳散人。洪武二十五年,张三丰真人远走云南。这年,北京有一男孩降世,取名金英。嘉靖四十年,浙江山阴有一男孩降世,取名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许多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他。神宗万历二年,十三岁的张景岳随父亲宦游至京城,拜一百七十多岁的隐世高人、名医金英为师,学习医道、丹道。
金英乃华岳散人弟子,得传成孝天医道,尤精妇科。张景岳成了苍生大医,一生医道,得益于道医,著有《景岳全书》,内有《妇人规》一书,专讲妇科,多有成孝天、华岳散人心法在中。这是后话不提,景岳医道,源于道医,与成孝天访道修仙的经历有关。
且说年过半百的成孝天某晚梦见自己被神人带到天宫,见到母亲,殿宇金碧辉煌,母亲周身有光,说:“儿啊,你的阴德使我超升天界。”天上充满阳光,祥云飘动,仙鹤飞翔。他没有见过母亲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这次一见到她,就知道是母亲,不用语言,一切都是直觉,都是无声的心灵交流。自己刚想说话,就醒了。醒后把梦境告诉父亲,孝天描述了母亲的模样。“儿啊。”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万语千言,只此一句。
成天功这年七十有三。民谚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孔子七十三岁,孟子八十四岁。圣人的寿数尚且如此,平民百姓更难说。成天功年老体衰,儿子陪他游览长安城南的杜甫草堂,天功忽然吟诵杜甫的《曲江》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吟罢杜诗,对儿子说:“孝儿,汝母亲超度升天,只有老父偶延残喘。为父岁月不多,汝母得到超度,而汝父流浪阴间,如何超度,汝深思否?”这一问把孝天问呆了。是啊,三十年来,自己想的全是如何超度母亲,回报母恩,全然未想到老父。实际上父亲的恩德更大,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把自己抓养大,怎么早没想到这个问题?他异常困惑,将后如何超度父亲?
孝天路过南城门,遇见一个云游道人摆卦摊,道人穿着淡蓝长袍,留着三绺长须,步履轻盈,清瘦飘逸,双目有神,瞳仁如漆,手执旗幡,上书:“求疑诀难”。他想起四十年前遇见孙道爷的事,便请道长指点。道长看看相,问了孝天生辰八字,左手掐掐算算,说:“先生从医。”孝天点点头,道人又说:“先生印堂发亮,大有阴德。”孝天不语。道人又说:“先生幼时丧母。”孝天有点吃惊。说自己从医,这里的人大多知道,身上也有药香。幼年丧母之事,邻里尽知。转念一想,不再惊异。道人见他有不信的神情,便说:“先生眉淡,面瘦,颈长,下巴略尖。虽有清秀仙风,且是孤相。先生额头宽于常人,乃是异相。额头宽,则父在高堂。故知先生幼年丧母。”对于道人的相法孝天颇感意外,沉默不语。道人让他写一个字,孝天看见街坊王麻子正炸油条,便写下“釜”字。釜者,锅也。道人看着“釜”字说:“为父求占,父已暮年。
老运将至,心如熬煎。”孝天大惊,这才是自己的心事,忙问道人:“仙长何知我为父求占?”道人笑道:“字者,意也。意者,心也。字能表象达意,故善占者,见字知意。‘釜’字,上有‘父’头,知道你为高堂老父求占。下有‘金’底,则知家道殷实,只是汝父年老,忧患在心。‘金’者,秋也。人到暮年,如同万物入秋,将有落叶调零之时。但汝父尚健,无病无灾,因其身有‘金气’。金气者,元气也。釜用以煮物熟食,下必用火,火者,心也。可知汝父心火过旺,内有忧患。”孝天听呆了,没想到道人能从一个字中说出自己的全部心思。“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父年高,一旦百年,如何超度?”道人闻言,说:“何必到百年之后才超度?君不闻‘一人得道,九祖升天’乎?‘釜’字下有‘金’字,汝父子可修炼金丹大道,必定即生成仙,何患不能超度?古人有‘破釜沉舟,以成大事’之勇,先生要修道,于尘情恩爱,要有此‘破釜沉舟’之气,才能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