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清醒面对梦魇(三)
天空飞来一只巨雕,煽动一丈铁翅,猛速冲下,想抢走红蟒灵丹。三丰不由大怒,他最恨这等夺人成果的家伙,从地上捡起一块红石,运足内劲向巨雕撇去,红石像流星划过,径直向巨雕飞去。巨雕不意有人助蟒,闪避不及,伤了左爪,嘎——地惨叫一声,长长的怪叫声回荡奇山旷谷,巨雕煽动铁翅,凶目露光,盯住三丰,三丰立刻拔出龙泉、太阿,剑光三丈,巨雕惊恐万状,向南方逃去。红蟒赶快吞丹入腹,回过头向三丰所在处点了三下,呼地一声像道火光冲向谷中。三丰大惊,飞身追赶过去,也就进了山谷。红蟒凭内丹御气飞行,三丰以踏雪无痕的上乘轻功仍追赶不上,三丰快时红蟒也快,三丰慢时红蟒也慢,这样一口气追赶了八十多里,红蟒突然窜进一个山洞,一晃就不见了。三丰看见洞顶有古篆:暘谷山元阳洞天。摩崖刻有草书古联,字迹开张,布局错落,气势非凡,真是仙家手笔:
胜会应上皇,元春欣逢,且看花开无根树;
虔诚伸下界,三期已迩,须知佛度有缘人。
山谷两边红岩上倒挂古藤,不远处有飞瀑流泉划破红岩,飞流直下,水声如雷,激起水花在日光下化成红光紫雾。正是:一条白练飞甘露,半空红霞下中天。再看元阳洞顶,三棵参天苍松,古枝盘曲如龙,翠枝张开如盖,参差掩映。三丰盯视古篆狂草,抖然一惊,想起圆通长老偈语“炎帝六舆,暘谷飞升”。不正是暘谷么?红蟒即火龙,炎帝的六與就是六龙,上古神话,太阳神炎帝每天赶着六龙之车巡行宇宙,驾车人叫羲和,《淮南子·天文训》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螭是没角的龙。李太白《蜀道难》歌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三丰烂熟于胸的诗句。“降龙伏虎,前程光明”。今天见到了白虎、红蟒,正是龙虎之象啊。三丰久学《易经》,深知天机,静心推算,便知这是将遇金丹大道的法象。自古金丹又称龙虎大丹,龙以象元神,虎以象元精。龙虎相合,大丹必成。如今虽已见龙虎之象,尚未见龙争虎斗之机。三丰沉思良久,用手推开洞门,这是一间三丈六尺的石室,分内外两间,地上布满灰尘,显然已有多年没有人住过,更见不到红蟒藏身何处。外室有丹灶丹炉,石盆石凳,玉石棋子布满石桌,壁挂古琴、剑鞘,鞘中无剑。自三丰一进石室,背后宝剑便发出龙吟之声,“嗖”地宝剑从三丰身后飞出,插入壁上剑鞘,三丰才知剑鞘与宝剑本是原配,只是不知何故剑落江湖,鞘留石室。外室北墙角有个小洞,洞里有泉眼,水满后不再外渗,也不会溢出地面。旸谷是上古火山爆发时形成,地下有烈火运行,温泉遍地,阳气充足,对应复卦,真阳生于地下,复卦下为震卦,震为龙。旸谷为阳极,泉眼正如太极图中阳鱼的阴眼。(笔者注:我在终南山时,吾师修行的黄龙洞里有这样的泉眼。)在旸谷洞修炼,很容易汲天地之气而成真。
三丰想看看内室,推开木门,看见一个容貌枯寂的僧人正在坐禅,便打躬作礼,敬称一声:“长老在上,弟子三丰打扰清修了。”等候片刻,不见回答,走近一看,才知是坐化多年的肉身,散发出淡淡檀香。修道之人,谦德是第一功德,见了长者一定要作揖行礼,自称弟子、晚辈,这样才能以众生为师而得到隐身于众生的真人点化、接引。南宗三祖薛道光访道遇见二祖石泰真人时,石真人是个八十余岁的老裁缝,碧眼方瞳,神气和粹,面容细嫩如婴,骨气秀郎似月。三祖觉得奇怪,谦恭地称老裁缝为前辈,虚心求教养生之道,才得石泰赏识,传道给他。三丰为人谦和,处世大气,言动谨慎,胸怀磊落。他打量眼前肉身,觉得似曾相识。只见禅坐前有一纸偈语,三丰轻轻念道:
三百年前留此身,开门即是闭门人。
久阅内典明佛性,尚欠丹砂点化功。
咄,他年再来学仙道,直与钟吕相伯仲。
三丰读完此偈,顿感印堂涌出团团圆光,豁然开朗,原来到家了。在这瞬间,那坐禅的肉身眉间也涌出团团金光,金光包住三丰,同时,肉身渐渐缩小,随着金光不断涌出,肉身最后化成一片紫光,消失虚空。三丰周身清凉,明心见性,照见本来,有醍醐灌顶、甘露沐身的舒快。真可谓:“真性无生灭,万物应知空色相;岩光永耀明,一心觉照明禅机。”他这才明白何以子午谷金身禅院的圆通长老见了自己便称是三百年前故友,不接受顶礼。他也明白这么多年修积阴德,阴德所感化天地真元全都自然反馈到肉身上,以帮助肉身气化,如今肉身气化成光,返还到今生身心,以作修丹资粮。古代许多高真修道有成后“不知所终”,其实大多隐居名山洞府,勤修神丹,以气化肉身,有时肉身隐居洞府,而真神出体,积功人间。三丰前生修炼至此,在人间积德三百年后,只因感遇因缘,真身没再回体,直接投胎辽阳张氏,遂有今日故地重游、再回肉身之姻缘。三丰百感交集,这是多生修炼的福缘慧根,也是祖师仙伯的接引恩德。那是南宋淳祐五年,也即大元定宗元年丙午夏末,三丰真神飞过辽阳懿州,远远望去,见一户人家屋顶祥光护佑,三丰大为吃惊,用心推算,才知是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后人张居仁先生家。居仁先生,字子安,号白山,妻林氏,皆是三丰多生父母。元太宗时开科取士,子安先生以策论入选,但他性素淡薄,无仕宦情,遂退隐林泉,修道悟真。只是,与夫人林氏结婚多年,不曾生育。林夫人出身江南儒门,以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宗,多年闷闷不乐。三丰真神动念,“我何不再投生一世,满足夫人愿望?能与多生父母转劫相逢,亦人生快事。”于是再入轮回。林太夫人生三丰前,梦见玄鹤自海天飞来。大元定宗丁未年夏四月初九子时三丰诞生,五岁时目染异疾,积久渐浑,有方外异人张云庵,自号白云禅老,偶遇先生,大为惊奇,知是真人再来,说:“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须拜贫道为师,了脱尘翳,慧珠再朗,随即送还。”林太夫人闻言大喜,云庵遂收三丰为弟子,住碧落宫修行,并传他道术。
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三丰决定住元阳洞修行,前生留下的丹经道书尚在玉函,他捡出《玄门秘要》、《悟真篇》和《指玄篇》,轻轻摩娑,慢慢回忆。《玄门秘要》是大宋初年隐居华山的陈抟处士在武当山修道时所著,此书与三丰姻缘极深。各位看官,这元阳洞天门联有“花开无根树”,后来三丰修成大道,写有名闻天下、声传三界的金丹道情《无根树》二十四首,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单说这元阳洞,能炼人身真阳之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仙山洞府占地理优势,但凡神仙真人隐居修炼的洞府都是风水宝地,能自然凝聚天地之气,上应天星,下应地脉,中和人缘。每一洞府都有定数姻缘中的主人。这元阳洞在崇山腹部,正应人身关元气海,在洞口,一年四季都能目睹北斗七星。修炼者的“人和”在于谦和仁义。三丰多年访道,但凡有道行者,只要他闻其大名,知其仙府,必定虔诚拜访,诚心求教,心中了无傲气。随缘救济,从不吝啬,仗义疏财,珍重人命。但凡有人见他是个道人,向他求道,他便劝人虔诵道经善书,默积阴德,《四书》、《五经》之理,随缘讲论,《道德》、《阴符》之秘,随分宣示。总以劝善为功,劝修为本。这样在红尘积德三十余年,才有了今天证见本来、得续前缘的因果。
张三丰先生开始隐居旸谷山元阳洞的修道生涯。元阳洞是上古火山喷发、地壳运动时形成的聚气福地,洞里有天然的水晶石、红宝石、蓝宝石、玛瑙石,是火山岩浆流动时的自然恩赐,修道的人正可借助奇石玉光内炼真元,外炼法器。元阳洞中有盏前古青铜灯,和欧冶双剑、九霄环佩琴是三丰三宝,与三丰此后的修道、炼法、济世、积功、授徒分不开。灯、剑、琴三者,是三丰丹法的法象,能悟此法象真意,可修道矣。古人传道,借有形以述无形,寓有意于无意。铅汞有形,而神气无形;灯剑具象,而琴瑟调心。内中秘妙,印心则灵。本回专门讲三宝的来历与用途,免得读者对此等仙家法宝陌生。
先说青铜灯,形如凤凰,背上有盛油之池,翘起的凤尾有暗渠以引灯芯,回首的凤头下有一穴,凤腹藏有圆形蓄水池,油灯点亮,灯烟自会吸入凤腹,溶于水中,使道室清洁无染。这盏青铜灯乃西汉河上公真人注解老子《道德经》时所用。和上公注完《道德经》,知道此经当传于汉帝,便隐居陕西渭河边的草庐等待时机。西汉初期,经过刘邦诛杀异姓王、分封刘姓王的安国大计,又经过陈平、周勃计除吕后乱党,国家安定,百废待兴。刘邦辞世后,吕后专权,要将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屠杀刘邦诸子,唯留下了自己的儿子惠帝刘盈,以及薄姬所生刘邦的小儿子刘恒。刘恒八岁时就被封为代王,封国在山西中部,当时是边陲,与匈奴相邻,远离国都,近拒敌侵,与汉廷的权力之争没有牵连,吕后没有杀他。刘恒之母薄姬得过张良点化,喜读《道德经》,深悟老子清静无为之理,无欲无争,处处退让。当刘恒被封代王后,她不住皇宫,和儿子远赴大漠边塞,对刘邦说,儿子尚小,不明事理,需要母亲教导。刘邦同意她随代王远行。薄氏此举,只为避吕后之祸,不与宫中诸妃争宠,她信奉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处世之道,也把此道传于刘恒,刘恒一生信守老子所云:“吾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当吕后死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计除吕后余党相国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刘邦的儿子只剩下代王刘恒了。陈平、周勃与大臣商议,决定迎请代王作皇帝,这便是大汉第三位皇帝汉文帝,他深明君道,与儿子汉景帝刘启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刘启及其母窦太后同样信奉道家老子学说,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治国之策,但他生性好道,喜修仙术,经常修仙炼药,不少方士如栾大、李少君聚其宫廷,而东方朔真人隐身朝廷,潜修大道。刘彻好道求仙的心思,源头在爷爷汉文帝。文帝遇见过河上公真人,得其道治天下之法,他的统治不仅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巩固与发展根基,在其后的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他一直被视为难以超越的明君,古史家把他和西周的成康治世并提。
吕后乱党平定后,周勃掌握军权,也就掌握了天下实权。他派人迎请代王入京,代王先派舅舅薄昭入朝,表面上力辞帝位,实际上打探虚实。
薄昭回来后说可以入朝,刘恒就带着母亲进京,在离国都不远的渭河边,刘恒止步不前,周勃早已率领群臣跪拜来迎,刘恒连忙跪拜群臣,这些大臣大多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是自己的父执,刘恒以谦应变,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