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万家泽浮
周末到了,李未然如期出现在学校的门口。他二话不说,拉着我准备走
“等等,去哪里啊?”我问道。
“去浮岛县,离这里挺近的。”李未然说。
“浮岛县在哪里?”我说。
李未然对我直翻白眼,我说:“早就跟你说过,我什么都记不得了。”
李未然摆摆手,说:“没见过开玩笑能开好几天的。”
我愤愤地说:“谁跟你开玩笑了?你不说我不去。”
李未然无奈,只好给我解释一番。
浮岛县是直隶特区的一个县,可是却与一般的县城大相径庭。之前就已经说过,在万京的南部,有一个巨大的湖泊曰“苗泽”。而由流经万京市的一条河流——翠水,在苗泽的入湖口向西约30km,就到了浮岛县。这个县城完全在水上,由千千万万个浮岛组成,它们像从湖岸上飘下来的树叶,随着湖水的波涛微微上下起伏。
浮岛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为了抵御外敌。最简单的浮岛由茅草、秸秆捆扎形成方块,再固定成一个大平面,四周再加上茅草,增强稳定性。在浮岛上可以建造基本的房屋设施。这种模式的浮岛在阳间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里面,依旧被当地的乌鲁人采用。更大一些的浮岛,有的直接由之前所说的原始浮岛拼接而成,有的是由双体船改造而成,或者是像疍家人一样,将木筏、桶筏、船只串在一起,中间搭板。
最大的浮岛曰“万家岛”,顾名思义,上面容得下一万户人家。说是浮岛,其实中心部分是直接接触到湖床的。原先的中心部分是湖边的一块高地,有一个小渔村坐落于此。一百多年前,翠水湖水外泄通道遭到强烈阻塞,湖水上涨,淹没了渔村周围的陆地,渔村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岛。而其他的浮岛纷纷靠岸,让人以为这里本身就是一个浮岛一样。
由于浮岛是浮在水上的,上面不能承受大的压力,公路是不行的,连插电线杆都是在房屋的缝隙中直插湖底。凡是来浮岛县旅游的,省不了报废一双鞋。
如今天色尚早。李未然觉得慢慢去应该还来得及,也不坐出租车,地铁坐了几站就下来玩一下。我催得急,李未然却总是说:“不用,逛会步行街呢!我现在突然喜欢逛步行街了。”
“步行街?你走到哪都是步行街吧。”我说,李未然头一歪,伸出双手比了一个“”字,又开始念叨起来。
在万京,的确有很多步行街,问一个人步行街在哪里,最开始不同地方住的人说法不一。现在,万京有不少的步行街,住在那个片区的人,问到步行街在哪里,自然也就说离自己最近的那个就是步行街。后来修了地铁,交通越来越便利,人们发现不区分这些步行街根本无法交流,于是就各自取名字。
要明白步行街的取名方式,先要说说万京的历史。刚才已经说过,万京东部有一条河曰“翠水”,从北到南流入一个叫“苗泽”的大湖。几千年前,人类在这河湖交界处定居,渐渐发展成了城镇。如今自苗泽开始,由南向北,城区由老到新。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中心。最老的城区因为苗泽湖水上涨,已经沉入湖底;然后是较老的城区,这里只有一个大集市,由于湿气太重,曰“凼摊(凼攤[eɑ nan])”。当然,也没有人称这里为“步行街”老城区的街道大都狭窄潮湿,规划严重落后,基础设施也不好,再加上本来我就穿越到了14年前,显得十分寒酸。如今只有一些老年人还在居住。
再往北走,高楼大厦显现出来。这一部分城区是新一些的。有万京市政府和一些上了年纪的写字楼。这里面的确是有个步行街,但因为这个城区还不是最新的,故这个步行街曰“旧街(舊街[gy kri])”。旧街虽然也是步行街,但是规模很小,而且就真的是一条街,根本没啥好看的。
有旧街就必定有“新街(新街[sin kri])”。可是人们所说的新街实际上指的是两个步行街。一个是旧街北部的,一个是旧街西北部的。这两个步行街看上去都很新,面积大致相当,建设时间也比较接近,但其实真正的差别一般都不显现在表面上的。进入步行街,真正的精髓在地下。从地下层数来看,东边一点的新街只有3层,并且有一层基本上都是仓库。而西边一点的少说也有6层,且由于西边的地形有微微的起伏,有些地方的楼层是错开的,而地下也相应地错开了一些,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之前我去的“蜂巢园”便是在西街里面的。所以,李未然这里讲的“新街”统一指西边的新街,而东边的暂且称“东街”。
好歹是到了苗泽边上了,没车坐,却有几艘船停在岸边。
“既然走路走不了,就租船去。”我说。浮岛县虽然是个县城,但是好歹是水上的,我想我搭个船在浮岛边缘看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李未然只好跟了上来,背后冷风呼呼吹着。
苗泽开船出去的多半都是捕鱼的人。大鱼喜欢吃小鱼,小鱼喜欢吃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又有趋光性,在白天跟着太阳走,谁也拦不了。晚上一点灯往水里一照,别说浮游生物了,连潜水的人都要跟着上来。这时候将网一撒,通常都可以网到一大堆鱼。人在晚上工作后,白天就必须要用来睡觉,这个时候想找个开船的搭一程很难。但是人睡觉的时间终归少于活动的时间,直接挨到下午,总算有人愿意起来开船了。船的速度虽不快,从万京的一个码头一直往西走,在一片微微波涛中看见了一些有棱有角的东西,这便是浮岛县的房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