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异时空,我和爷爷一起灭倭寇 > 第104章 救灾剿匪又开荒(四)

第104章 救灾剿匪又开荒(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是猛龙不过江,但强龙难压地头蛇,这是多少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

    欲成事者,需天时地利人和。现在自己一样也没有掌握!

    怎么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发动老百姓!

    因为乾朝的愚民政策,因为乱世,社会原有的价值体系崩溃,普遍自私自利,一盘散沙,互不信任,互相猜忌、侵害。在灾难面前尤其如此。

    要想改写历史,必先改变他们的观念,改变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自私自利消失,变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都团结起来。

    但是,老百姓比较盲目、短视,容易被忽悠,对他们讲这些大道理没用!

    只能用利益说话,给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让他们生活好起来,他们才会信,跟着你走。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讲道理,老百姓才会听进去。

    一旦把老百姓宣传起来,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就会给你创造令人惊讶的奇迹!

    刚才招揽候外的时候,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相当于撬动整个谷府县的一个支点。只要支点足够多,怕啥?

    何况,还有组织呢。比自己这个纯粹的单枪匹马的外来户要好使多了。

    当时,秦省中部和北部是全龙国仅次于湘、鄂等省,北方农运最发达的省份。

    为啥搞得好?因为战略战术得当。

    在姜日记大肆屠杀组织的人马后,负责人根据秦省北部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在无力掌握当地政权的情况下,尽量不乱来不暴露,由公开、半公开,转为地下秘密活动,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由城市转入农村,恢复和发展组织,积蓄力量。

    领导者也由知识分子逐渐转为工农为主,展开了以农村为中心的党的活动。对于农民,以地下形式领导农民与土豪劣绅及官府进行合法斗争,不以暴烈的行动搞农运。各地农民协会在同土豪劣绅的斗争中,在政策上注意采取区别对待,取得了好的影响和效果。领导农民分义仓粮时,能打死区长的场合不打区长,能围攻县长的场合不围攻县长。将土豪劣绅和一般地主富农区别开来,对前者实行严厉政策,后者只要不与组织作对,就实行温和政策,而且不破坏合理的乡规民俗。只要能保证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就不激化矛盾,防止官府血腥镇压没有武装的农民,因而深得各界民心。

    秦省北部的组织及时派人到各学校担任教员,进行秘密和合法的斗争。于是,工会、农会、脚夫自保会、天足会和小学教师教习会等各种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德绥反掉了骡柜税收制,谢浩如领导建立了定安县各级农民协会,他和李象九两个组织的人以连长的名义出了几次布告,展开了反对拉夫、拉差、抗粮、抗捐税、抗高利贷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地主豪绅、贪官污吏,关押了民愤极大的县城的王伯阳、南区的宋运昌、西区的“狼儿子”等恶霸地主,赶走了伪县长王干候、东区官膏局高利贷者王玉书。

    由于比较温和理性,不脱离传统文化的善恶观,所以能持久发展。

    所以一直到933年以前,秦省北部的教育界基本上是组织的势力所掌控,青年学生接受的基本上是进步的革命思想,这就为以后秦省北部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干部基础,而且在所有的根据地里最稳固。

    即使有过叛徒和错误,这种稳固,更好体现在从建立以后一直到新龙国成立,从来没有出现过反水和还乡团一类的事情。特令人震撼!这种情况,就全国而言,只有在秦省北部才出现过。

    但秦省其他地区的情况,则疾风暴雨行为激烈,很快发展到失控状态,社会各界反应强烈,遭到敌镇压后烟消云散,再没有兴起。

    反正,目前而言,岳震东也没有深入到秦省西部、中部和南部的想法。步子大了,容易扯着什么不是?

    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随着往府谷县的深处前进,就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妙。

    路边已经有不少倒毙的尸体了,乌鸦在盘旋着,野狗也在撕咬着,看见人多了就远远抛开。有的在老婆和女儿头上插根草,几斤米就可以买走一个年轻女子。

    即使看电视电影和小说再多,也不如亲眼看一眼,体会什么是人间地狱的感觉!

    928年3月到8月,没有落过一寸雨水,野草均枯,赤地千里。全省92县中超过了75个县受灾。

    到了929年,更是无处非灾区,除沿渭河各县略见青苗外,余皆满目荒凉,尽是不毛之地,面积广狭,约达五十余万方里。如此大的饥荒都是极其罕见的,也是秦省近代史上最惨烈的年馑。

    县城里,一些豪门富户趁机抬高粮价,斗麦从四五角钱猛增至二十元(银元),足足翻了四五十倍!灾民卖房卖地,鬻妻卖女,换粮糊口,只可惜一亩地只能换一斗(30斤)小麦。青壮年人背井离乡外逃求生,老弱病残无可奈何坐以待毙。草根树皮掘食已尽,、蚯蚓、黏土,皆成食品。老百姓饥寒交迫,十室九空,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灾民白天乞讨,夜宿街头,不少人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口吐黄水,断气身绝,陈尸道旁无人掩埋。

    上述情景不由地让岳震东泪流不止!

    据《千阳县志》载:929年,各地灾民四处逃荒,满意为外地不旱,结果到处都是灾区,毫无活下去的希望。这年又死人无数,致有卖人肉包子者。

    天灾可怕,人祸更可怕。其中最可怕的人祸是官匪勾结,草菅人命。

    官军往往以剿匪为名,惊匪先逃避,然后假追。凡是土匪所经驻扎之地,官军所到之处,搜寻财物,六畜不留,拉夫派粮,明掠暗偷,满载而归,甚至捕捉良民诬为匪徒,私设公堂,严刑吊拷,逼供勒索,敲诈财物,被杀之人头,到处悬挂示众。与匪相较,官军不过是表面不杀人之强盗而已。相比之下,匪过如梳,官军过如剃,白茫茫一片,干净极了。

    自己的地盘发生如此严重的灾情,西北军的军头冯倒戈不得不积极采取措施救助:

    (1)移民移粟。929年2月,冯倒戈致电救灾会,提出移民移粟作为豫秦甘三省救荒治标的办法。

    移民方面,冯倒戈提出应给灾民就食提供一切便利,以便运灾民出关救济。豫赈灾会组织豫灾民赴北东垦荒就食,第一批1000人在929年5月初出关后,又组织了多批灾民出关,大多数出关灾民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

    移粟方面,冯倒戈电告宋明轩派员赴北东地区购粮,由小章同学备车转运。针对晋省禁止粮食外运的做法,冯倒戈电请阎鸡蛋开放粮禁,以便三省灾民采购。为了鼓励粮商向灾区运粮,冯倒戈迭电铁道部豁免赈粮运价。他还宣布豁免所有运输商家、机关粮食在豫境内陇海、平汉两路之军事附加捐及各项杂捐。为了给赈粮运输提供方便,他专门派程希圣军长常驻郑州,调拨车辆,督运赈粮。

    (2)施粥。针对灾民中的极贫者,冯倒戈令各地设粥厂施食。不过,仅限于三省的大城市,偏远地方很难实施。

    (3)平粜。平粜是以次贫灾民为对象而实行的一项平价卖粮的赈济办法,也是最初实行的主要方法。

    秦省救灾委员会从12月12日起,在西京开始平粜,灾民五日往购一次,每斤粮食售价约八分。豫省开封因小麦缺乏,物价飞涨,豫省政府电告产麦各县及粮商,运粮平粜。928年11月,冯倒戈汇给秦蒲澄白四县赈款五万元,救灾会以此购米进行平粜。

    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军参加了平粜活动。928年11月,韩方向发现豫西因天气亢旱,面粉每元只能购八九斤,一般人民生活大受影响的情况后,急思设法救济,请准冯倒戈后,遂将总部所发的军用头等洋面,以每袋三元二角三分的价钱,售给贫民。至当月底,共售出军面二万余袋。

    (4)收救难民。灾荒发生后,许多灾民沦为难民,冯倒戈积极设法收救。他还令驻守潼关部队协助地方收容逃难或被贩卖出关的妇女儿童。

    (5)以工代赈在。928年11月,他提出从凿井、开渠、修堤、筑路四个方面进行工赈。

    其中工赈筑路成绩最为显著。928年9月26日,冯倒戈致电姜日记政府及交通部,希望尽快完成陇海路。陇海路若能开工,即可以工代赈,救济灾民。

    减免税收,提倡节约。冯倒戈大力提倡节约,本人率先垂范。还反对国府委员加薪,甚至反对大规模修孙博士的陵寝,为此得罪不少人。

    (6)抗旱生产

    第一,兴修水利。进行抗旱斗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兴修水利。他令在黄江两岸安装抽水机,引黄江之水灌溉农田。不仅组织老百姓抗旱,还在豫辉县令卫队旅与民众一道开渠引百泉之水灌溉农田。同年,秦草滩凿渠引渭工程告竣,计长37里,可溉田五百余顷。

    第二,开发地下水资源。为了解决抗旱用水的困难,冯倒戈大力提倡凿井。他派人购买掘井机,以提高掘井速度。他经常深入田间,看农民打井,并告诉农民使用铁管、竹管等更简便的打井方法。他有时还亲率部队,为民打井,又组织民工开大辉县百泉泉头,增加百泉水的流量。他还派水利顾问梁式堂赴汲县规划掘泉,所掘之泉颇多,可灌地数千顷。

    第三,开发利用各种灌溉工具。冯倒戈土洋结合,多方解决灌溉工具问题。他令各省购置吸水机,令各兵工厂制造水车,无偿给予人民使用。他还命人在开封西门设木厂,制造龙飞水车五百架,每县分三架,供民汲水灌田。另外还令姚立中将开封军校压手机交王县长,以备为民吸水之用。并告王,水枪水龙,亦能浇地。

    第四,植树造林。冯倒戈认为去岁秦甘旱灾,为历年所未有。其中原因故多,而以树木缺乏,不能吸收水分,实为主因。为了改善豫秦甘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防止水旱灾害的发生,冯倒戈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他鼓励民间种树,规定自种十万株者有奖。还购买白榆树苗七万株,要求豫秦鲁各省,设法装运,及时栽种。他要求甘宁青三省也应因地制宜,选购树苗,广为栽种。

    第五,冯倒戈下令秦甘省府通令各县无论穷乡僻处,一概种萝卜、山薯,以备饥荒。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豫秦甘三省粮食生产问题,冯倒戈提出改良西北农业,要求各省各备汽车五辆或十辆,携带各种关于农作之电影照片及改良农业之标本,偕同农业专门人员,到农村映演改良农业之办法及步骤,以增进农民之常识技能。

    (7)军队助农

    冯倒戈先后发布多项命令,号召部队为老百姓修路、掘井开渠、打堤防水患,为人民种树,通令各部除负有剿匪任务者外,军队骡马为老百姓使用,车辆借给老百姓拉运肥料助民耕种。

    他还亲率将校团及手枪队在百泉协同民工,开挖水渠。这些对于动员各地西北军官兵随时随地参加抗灾斗争,对于广大灾区战胜自然灾害,无疑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单从抗旱方面看,他是个十足的好人吗?非也!

    随着930 年与姜日记开战后,西北军40万兵马所需不是小数字。为此,他几乎顾不上救灾,而是横征暴敛。

    一是征收苛捐杂税,灾后免的最主要内容是田赋,但其他税则成倍增加,而秦省仅县一级的杂捐就有50多种,其繁杂程度比甘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北军的捐税不仅名目繁多,而且数量很大。人民无力交出,流离远方,不敢回家,走投无路,无可奈何!

    二是摊派。临时性的军用摊派是西北军加给豫秦甘人民的又一项沉重负担。正常的捐税不能满足军事需要,临时性的摊派便随之而来,如某地屯兵超十万,每县每日至少须担负千五百元以上的给养,尚不算各县所派之军麦。

    三是收大烟烟款。为了筹集军费,解决财政困难,冯甚至还鼓励或强迫农民种植大烟,从中收税,年收入在千万元左右。种植大烟,极耗地力,凡种罂粟之地,几年内无法复种粮食。地就那么多,种了大烟,自然就没有粮食吃。灾民第一时间需要的是粮食,而不是大烟。

    第三,使灾区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为保证军粮的供应以支撑战争,西北军想方设法搜取军粮、与民争食。其搜掠的对象先是商用粮。豫省西城关市镇,粮行商店,全行点封,一粟不许出售,以备军粮。就连灵宝商民自凑资金赴北东购买的600多吨救命粮,因堆在洛阳无车运输,也被西北军运去当作军粮了。不少商人资产完全损失,情急自尽。

    最后,西北军竟把搜掠之手伸向种子、赈粮和粥厂。一些地方,被挖地三尺,粮食衣物,则无论何处,俱被搜空,赈粮赈面,悉被夺食。在灵宝,粥厂数包小米,亦得完全充军食。

    如此彻底的搜掠,民间哪里还有粮食?来年种什么?

    无怪乎饿死这么多人。但对于外界指责西北军挪用赈粮赈款,冯倒戈是不承认的。

    同时,它使外界的粮食更加无法运入,进一步加剧了西北军民的粮食危机。在商用粮被搜空后,西北军又到居民家中搜粮。在新安县,西北军沿铁路左右三十余里内,挨户搜查,锱铢必取,鸡犬牛羊,宰杀殆尽,衣服器具,掠夺一空。导致家家断炊,人人绝粮。

    人就是这样复杂多面,尤其是这个乱世,这些拥兵自重的军头。

    对于西北军的军头老大冯倒戈来说,蓝星纪元928-930年,这三年间他遇到了两个对手:一是旱灾,二是姜日记;摆在他面前的主要矛盾也有两个:一是救灾和战争,二是百姓和军队。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

    这场大灾,导致辖区经济严重受损,加上姜日记和阎鸡蛋联合出手,最终使西北军在930年瓦解,冯倒戈基本退出政治舞台。

    幸好,冯倒戈救灾的重点也不是秦省北部这些本来就荒凉的地方。

    这是留给岳震东的千载难逢好机会。必须抓住机会,尽快在秦省东北部扎根下来。同时,尽可能收编一些后来抗倭中的名将,还要适当调整一些布局,比如新建工厂应该生产更多抗旱救灾物资,来帮助更多灾民。

    得了人心,还怕啥立不住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