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吾妻黛玉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于是沈喻等人疏通关系,用一死囚把那河道官换了出来。

    却没想到没过半日,院子里便被刺客包围了。

    这是个陷阱。

    沈喻与祝承熙对视一眼,两人都想到了。

    外面细细密密的下起了小雨,院子里的护卫都拿起刀出去拼杀,却依旧时不时便有冷箭射进来。

    那河道官愧疚道:“是我连累了你们。”

    沈喻摇摇头:“这次即便是陷阱,救出了你,我们也并不算吃亏。”

    很快,外面护卫陷入颓势。

    沈喻果断道:“此地不宜久留,你们先撤,我断后。”

    保护河道官这个证人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作为大齐最尊贵的嫡皇子祝承熙的安全更要紧,不能陷入这等险境。

    不过祝承熙身边有最顶尖的护卫跟着,再加上平日里并不显眼,逃出去并不困难。

    沈喻这样想着。

    祝承熙却一把拉住沈喻,道:“一起走。”

    正在这时,突地又有暗箭袭来,沈喻正背对着,并没有看见。

    值此危机之时,祝承熙还没来得及想什么,本能的拉了沈喻一把,那箭擦着沈喻的胳膊旋过,直直射入祝承熙的左肩。

    不管沈喻瞬间凝重诧异的脸色,祝承熙道:“先走。”

    沈喻看祝承熙受伤的肩头处流出来的血颜色不变,也放下心来,他分得清轻重缓急,领着人迅速撤退。

    不远处他们住过的院子已燃起熊熊烈火,幸好之前早就找好了退路,倒也有地方安顿下来。

    祝承熙的伤势被包扎好了,但脸色苍白,流血过多,如今不能大幅度行动。

    他拿出身上贴身携带的密旨,交给沈喻:“这时能调动扬州守备的密旨,如今我行动不便,便托付给你了。”

    沈喻看着明黄色的丝绢,伸手接了过来,掩住复杂的心思,道:“必不负殿下所托。”

    转身之前,最后对靠坐在榻的祝承熙,如今的端王殿下说:“殿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无论如何您要保重自己才是。”

    祝承熙笑笑:“知道了。”

    却在心里苦笑,沈喻怕是以为自己故意以恩义来换取他的忠心呢。

    只是,若是换成其他人,任凭他是青年才俊还是朝中重臣,他作为当今帝后的嫡皇子,身份自是更比其他人都贵重得多,再不会做这种置自己于危难之中的事。

    祝承熙盯着自己裹了绷带的手,回顾自己那时的心态,当时只是下意识的行为,如今再想,大概是希望自己能弥补和保护这个同胞弟弟。

    他虽自小早慧,理智沉着,但也曾遗憾自己没有一个血脉相连、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如今遗憾终于被填补,他们是双生兄弟,注定了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沈喻拿了密旨,连夜去往扬州守备的军营。

    不过两三天功夫,整个扬州就换了天。

    这时知府等人仍在震惊中。他们的计划本是好的,唯一没想到的是,来江南暗中调查的是手握调兵之权,深受皇帝信任的皇子。

    只要有了切实的证据,煌煌大道足以湮灭一切阴谋鬼祟。

    端王的身份甫一亮出来,便没有一个人有资格阻挠。

    此时整个扬州的主要官员都下了大狱,无人理事。端王先向皇帝写了封信禀明江南之事,然后一边养伤的同时,一边陆续任命暂代的官员。

    等一切暂且尘埃落定,祝承熙对沈喻道:“我要亲自回京向父皇禀明此事原委,父皇任命的钦差还在路上,你在这儿坐镇。还有,此来我们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你对另一半切不可轻忽。”

    沈喻知道祝承熙为什么着急回去,虽然私盐之事没有解决,但江南假报水灾,私吞赈灾银两之事牵涉重大,只有祝承熙这个端王带着人证物证回去,才能彻底把一些人揪出来,钉死。

    沈喻领命之后,祝承熙就带着河道官等一众人坐上了回京的船。

    正当沈喻一日闲来无事与旧地重游巡查牢狱之时,看见了那贩私盐的富商向迁。

    沈喻避了避,疑惑的看一眼祝承熙留下的人,那人道:“是殿下做主把他抓进来的。殿下的意思是,私盐案还未查清,这向迁又与大人您见过,保不齐他认出了您,透露些有的没的,再想查私盐就难了。”

    沈喻想,他来这儿以后确实只有与这个口风松的向迁打听过私盐之事,现在江南一众人等的焦点在赈灾案上,倒方便他查私盐一案。

    沈喻问:“以什么罪把他抓进来的?”

    “他的小辫子一抓一大把,正好近日在整肃风气,也不用捏造罪名,只一个强占良田就把他抓进来了。”

    沈喻点点头,嘱咐道:“那把他看紧点,这些天就别让人进来探望了。”

    那人领命下去。

    突然,白庆跑过来,对沈喻道:“主子,钦差来了。”

    那钦差是谁,正是当今皇后的亲侄子,如今的平义侯郑定原。

    沈喻听得皇帝把之前戍守边疆的心腹平义侯派了过来,便也能琢磨出皇帝对此事的重视。

    想想也能理解,皇帝登基以来兢兢业业,连个行宫都舍不得修缮,凑出大笔银子来为救灾,肩上担负着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没想到这都是假的,就是一群贪官污吏串联勾结来骗他的银子,搁谁身上能不气。

    更何况,那几家搜出来的累累白银,数目着实惊人。

    平义侯此人坚毅忠心,又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倒是个接手的好人眩

    在知道沈喻那几日迅速压服士兵,并带兵以雷霆手段扫清江南官场后,平义侯郑定原难得对沈喻起了欣赏之意,两人此前只远远见过几面,并不相熟,如今同堂做事,沈喻并不揽事争权,但事事都能处理的漂亮,郑定原越发觉得沈喻心性手腕不凡。

    这日,听人来报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大病初愈。

    沈喻得知后松了一口气。

    当初书里虽写到在年末时黛玉接到林如海病重的书信,但沈喻真怕他这一蝴蝶把林如海的病故时间提前了。

    如今看来,林如海熬了过来。

    沈喻备好礼品,准备上门探望。

    林府的管家忠伯见拜帖上写来人是林大人的外甥,告知林如海后,连忙把人迎了进来。

    见沈喻进了林家的门,几个守在门外的探子传了消息回去。

    那几个大盐商的了消息,聚在一块儿商议。

    “那沈喻小子把我们这儿掀了个翻天覆地,怎么又去找上林如海了?诸位别笑话我,我现在一听见他的动静,就忍不住多想啊,而且这两个人竟碰头了,他俩那可都不是吃素的。”

    “贤兄莫慌,如今谁都知道沈喻和端王来江南为的是水灾一事,与我们无甚关系。”

    “就是,别在这儿自己吓自己了,就算那沈喻真就多管闲事问了盐政,那林如海能跟他说?俩人一个跟太上皇一派,一个跟皇帝一派,明显站的队不一样,更不用说林如海他病了这么久,能知道我们干了什么?”

    “几位贤兄贤弟说的是,我们被林如海压制了这么多年,这是疑神疑鬼了。那沈喻跟林如海算是亲戚,大概只是按着礼节上门拜访。。”

    几人达成了共识,便把此事放在一边了。

    林府

    转过青砖白瓦,一步一景的庭院,沈喻跟着领路的小厮走到正厅。

    林如海到底还没好完全,还没来。

    沈喻打量着这蕴着书香,藏着底蕴,布置精巧的宅院,倒有些理解林妹妹初入贾府转换天地的感觉了。

    实在是武将起家,只传了三代的贾府富贵过于外露。

    相比之下,早早改换门庭成了书香世家的林府富贵内敛,也难怪能蕴养出林妹妹这般钟灵毓秀的人物。

    若是林如海不死,以黛玉之家世人品,怎么都不会孤陷于贾府一湾泥淖之中。

    沈喻正想着,见一身着青灰色袍子,脸带病容,周身带着一股儒生气的中年男子往这儿缓缓走来。

    这是林如海,沈喻十分肯定。

    却说林如海,他此次病愈,却明显觉得身体大不如前,还时常感觉精神不济,总在心里思量着自己是否大限将至。

    乍一听有位自称是自己外甥的人上门拜见,林如海想了一圈没想到自己有外甥,正想着跟忠伯说自己不见。

    但幸而及时看了忠伯递上来的拜帖,林如海才明白过来。

    他当初只知道妻子贾敏在那边只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哥哥,其他的庶出姐妹倒一概没有听说过,不想这次上门的正是贾敏一庶姐的孩子,名叫沈喻的。

    忠伯道:“这位沈大人好像就是最近惹出浩大声势的那位大人,听说就是他起头把从知府往下近半数官员都拉了下来。”

    林如海神色微变,若有所思道:“我竟不知是他,果然年少英才,锐气十足埃”然后自嘲道,“如今发生的事我什么也不知道,倒成了个聋子瞎子了。”

    于是一边吩咐忠伯把人请进来,一边让人打理好自己,又吩咐小厮把这个月的邸报拿出来,得空得看看。

    等林如海出来,见个风姿俊秀的少年郎端坐着,笑着点了点头。

    沈喻也起身行了个晚辈礼,然后自我介绍一番。

    林如海虽是文人,却不存那等看不起勋贵武将之心,两人闲聊几句,林如海便隐晦的问沈喻为何而来。

    沈喻拿出出京前黛玉让他转交给林如海的信。

    不消多说什么,林如海看到信封上的字迹就明白了。

    林如海年过半百只这一个女儿,当初自己狠心把黛玉送去京城她外祖母家教养,但在病榻缠绵之时最挂念的也是黛玉。

    林如海接过那封信,肉眼可见的对沈喻态度亲近许多。

    在知道沈喻同样借住贾府之后,又问过黛玉近况。

    沈喻只照实说了几句。

    但林如海常年与奸猾的盐商打交道,根据沈喻透露的几句话,林如海便能推测出几分情况,黛玉在贾府生活并不十分顺意。

    不免对黛玉更添几分担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