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丰盛”的晚餐
“对了!还有一件事可能要麻烦你一下!”
汪和平开口道。
“可以!你说!”
吴桂英这傻姑娘!也不问人家是什么事,就满口答应了,人家要是想把你给卖了呢?
汪和平说道“有没有办法帮我弄到去年市里发布的纪念版布票?需要一整套。”
龙溪县虽然是贫困县,但是布票在83年也紧跟国家步伐取消了,不过去年,即84年,市里为了纪念三十年布票生活,特意发行了一百套最后的布票,但并没实际用途,只是一种纪念票,用于收藏使用。
材质采用软塑料,图样是市纺织厂女工工作时的图片,还是蛮漂亮的,因为是限量版,所以市、县里的人又兴起了结婚附带84年纪念版布票的热潮,这或许就是纪念当初结婚时需要用到布票的那些时光。
祖树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没少招人说笑,汪和平想给二哥办一场县里标准的婚礼,好给祖树村出口恶气,让十里八乡的人知道知道,他汪和平回来之后,一定能改变村里的面貌。
“啊!这是结婚用的,你要这干嘛?”
二哥看出吴桂英误会了,立马解释道“桂英同志!你别紧张!不是我三弟结婚用,是我要讨媳妇用。”
“我……我有什么紧张的……我……我只是好奇。”吴桂英竟有些不知所措,双手捂脸一笑后:“好吧!我帮你问问看!问题应该不大吧,我们供销社去年从总社那边搞了十套过来。”
“那就麻烦你了!如果有,你打我们以前大队的电话,到时我到供销社找你拿,再把钱给你!”
汪和平说着,便从军垮里拿出一支英雄牌钢笔,自然而然的牵起吴桂英的手,在她白皙的手上写上以前大队,现在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嗯!”
吴桂英这一声“嗯”有藏不住的高兴,因为这代表她又有机会和借口跟汪和平再相见,她一手扶着自行车,另一只手温柔地摆了摆手,道“那春芽同志!再见!”
“桂英同志!再见!”
迎着满面春风,扶着自行车向姐姐家走去的吴桂英,时不时看着手上那字迹还算工整的号码,心中说不出的愉悦。
这哪里是电话号码,这简直就是拉近自己与吴春芽关系的幸福密码。
离家十一年的小儿子回来,而且还是荣誉加身,吴大河嘴上不说,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走在村里好似都觉得阳光比起平时更艳阳高照了。
晚餐还下了血本,让王招弟杀了一只母鸭,用生姜和砂锅做了姜母鸭,而自己从太阿公那边出来后,还到村两委办公室和支书打招呼,去村西边的那条贯穿四个村,有七八米宽,四米深,用西瓜大的河石垒起的水渠里钓了条草鱼。
祖树村虽然穷,但是拥有“天然资源”,谁家有个亲戚来往,或喜事,只需要向村领导班子的人打一声招呼,就可以到水渠里面去捕鱼抓虾。
本来水渠里的“水产”属于公共财产,但是前些年被村民们无节制的打捞,“水产”渐少,这可是祖树村这些穷人改善伙食的重要渠道,于是村两委开会后决定,要管制起来,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有特殊情况下,才允许村民们去打捞。
吴大河把钓到的草鱼回家和豆腐一起做了道鲜美的鱼汤,用簸箕捞到的河蚬与河虾就用生姜加葱丝爆炒。
在那个纯天然的食品年代,野生的东西不需要用复杂的调味料,只需简单的佐料,就可以炒出一道可口的美食,且原汁原味。
四菜一汤,有鱼有鸭,还有特曲酒,这要是不知情的,定会以为吴家今天过年了。
这样的一餐,在祖树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可是一年罕见一次,平时的家常便饭都是以地瓜干煮汤为主食,要么就是大米饭拌猪油,再配个地瓜叶,又或者是炒个豆角,还有家家户户都腌制的咸菜,咸菜主要是两种原材料,以芥菜还有豆角为主,有些喜欢吃藠【jiào】头的,也以藠头来腌制。
藠头又称荞头,长得像葱,头部可加工成酱菜,闽南农村常见。
吴大河见汪和平给自己买了特曲,口中骂着小儿子真败家,一瓶酒就花了自己一个月四分之一的收入,自己喜欢喝啤酒,以后给他买啤酒就好了。
但动作却非常诚实的拿着玻璃装的特曲,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的看起上面的字,尽管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但还是看得有模有样的,因为他看的并不是字,而是离家十一年的儿子的一片孝心。
王招弟就更不必多说,看着精致的铁罐装雪花膏,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一直念叨春芽懂事了。
幽灵看着这一桌虽然不算佳肴,但胜在原汁原味的原生菜肴,没出息的流着口水,简直就是给鬼魂界丢脸,也就阎罗王不知道,否则非得给他开个“学习班”不可。
餐桌上,一家之主吴大河把两只大鸭腿分别分给外孙与老三。
4岁的外孙接受到外公这个家庭最高“总指挥的命令”后,像个小战士一样,立马亮出自己的小牙牙,狼吞虎咽地与快有他半个脸大的大鸭腿战斗起来。
场面十分激烈,不输任何一场有名的战役,最后4岁的“小战士”胜利了,而付出的代价是满脸满手的油渍,甚至有一小块鸭肉粘在他稍显消瘦的脸颊上,以示鸭腿最后的倔强与不服。
汪和平则是把鸭腿孝敬给阿母。
王招弟哪里舍得吃,立马给了老大,并且说道:“春来干的农活比较重,春来吃。”
可大哥吴春来则又夹给了三弟,说道:“三弟是这十一年来在家吃的第一餐,三弟吃!”
可汪和平又把鸭腿给了三姐,一只鸭腿就这么被吴家“南水北调”着,这是那个年代普遍现象,只因为一个字——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个贫瘠的家庭里,吴家兄弟打小骨子里就早就已经刻入孔融让梨的优良传统。
“就阿母吃吧!”
汪和平见鸭腿这都长征完一圈了,又与自己的那只画有一只公鸡,且碗口破了两三处小口的白瓷碗“会师了”,再次夹给王招弟:“阿母!你就吃吧!放心,你儿子我以后一定会让全家人顿顿有鸭腿吃!”
吴大河见王招弟又要让,便说道“那你就吃了吧,你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两次,况且这也是春芽的一片孝心。”
在那个年代的闽南农村,男人负责干重体力活,家里的“硬菜”都归男人吃,而且男人就是家里的天,一言九鼎,甚至家里来客人的话,女人是不能上桌的,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
王招弟颇有些受宠若惊,应一声,将沉甸甸的鸭腿分三份,各分给了自己的女儿与大儿媳妇后,这才心有负担的吃了起来。
汪和平后来时常告诉那只幽灵,说自己刚退伍,还没从商前,家里的日子是真的苦,一只鸭腿都得让来让去的。
以前幽灵压根不信,认为老汪同志这是夸大历史来教育自己勤俭节约,有时还怼他两句,说他怎么老是讲历史讲传统,甚至是不尊重事实的。
但如今这历史性的一幕在自己面前上映时,不由泪目,更是由衷佩服老汪同志,他凭着闽南人爱拼敢赢的传统精神,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吴家,甚至全村人的命运,令全村人脱贫致富。
酒到下半场,吴大河手中的特曲喝了一半,他再也没舍得喝,一来是这么贵的东西哪里能一次性喝掉,二来是因为这是小儿子的孝心,还不得留着慢慢品尝。
他自知自己这个“老顽固”在场,三兄弟不方便聊天,便以不胜酒力为由,离席了。
王招弟与三姐,还有大儿媳妇,三人见家里“掌权的”都下了桌,便也纷纷退了下去,大嫂与三姐走前说让他们三兄弟慢慢喝,好好叙旧,完了她们再来收拾碗筷。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闽南女人,艰苦朴素,默默付出。
汪和平在部队呆久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没那么重,说道:“大嫂还有三姐!你们都座下,该吃吃,该喝喝,没事,咱家以后不讲这一套。”
吴春来与吴春风见三弟的态度坚决,便也没说什么。
但三姐与大嫂一个以照顾自己孩子为由,一个以照顾老三孩子为由,都各自退下了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