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寻找阳光 > 第46章 他又想来了

第46章 他又想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们骑着自行车到了镇子中央,老板娘坐在一个小摊上向我们招手。

    这是传统的十字街头。利东南方,西北方的生意就不怎么好。

    小吃摊夹在夹字路隔开的几个方位。

    这没有集,倒也一眼能看过去。

    要是有集市的话,那玲琅满目的物品和摊位,还不一定找得到。

    我们两个这时都没有手机,也不好找。我们老板有一个小小的手机,平时用来接听电话,玩贪吃蛇游戏。手机这时还是翻盖和砖头型,没有流传到普通人手里。

    “我们吃过了,你们点,你们吃,我一会儿过来结账。”

    老板发话:“这么一时等不及吗?净弄这拖拖拉拉的事。你们点,点好了我付钱。”

    我要了一份豆腐脑,两个蒸馍;魏龙要了一个蒸馍,一碗豆腐脑。

    “来,给他们一人上一份米线。”

    “叔,我吃不完。”魏龙小声说。

    “你吃时给你师傅往碗里挑点,他多少都能吃完。点米线是让你们喝汤的。”

    “那我能不能换份凉皮?”

    “可以啊,你这姨米线和凉皮都卖。”

    当时,我不明白这魏龙什么意思,老板走后,我就明白了。

    “来,师傅,咱两个人换着吃点,这样我们就米线和凉皮都有了。”

    我的天神爷啊,原来这娃打的是这个主意。这也太精明了吧?我一般是他们点什么,我就吃什么。

    那有没有我不喜欢吃的?好像还真没有。

    怪不得,这样一比,这小毛孩长这么瘦小是有原因的。

    挑食。

    胖子为啥胖?不挑食啊!

    “你小子,好聪明啊,我都没想到。”我实话实说。承认别人比自己聪明不丢脸。

    “不是我聪明,是因为我不喜欢吃米线。家里以前动不动逢集,都叫米线。”

    看来,这小子的家境比我好。

    不用说,人家在平原地区,水浇田,肯定比我那黄土高原上的旱田富裕。当然,他只是相对他们邻居来说有点穷。这就和某一线城市和某山区相比一样。

    刚吃完饭,老板又过来了:“你们吃饱了吗?”

    “吃饱了。”

    “来,带你们认认这些饭店的老板。以后你骑自行车来送馍。记住,一定要在本子上签字。不然,人家不会认账。你这个师傅,曾经送了15个馍过来,他自己写了名字,服务员没签字,就这么没有了。”

    魏龙点点头。

    是啊,这样的事,都是发生过的。

    明明有这样的事,却不承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儿我讲究当面锣对面鼓说清楚的原因。

    就是定婚交钱,也要双方媒人见证,以后不要出岔子。讲究私下不能给钱。翻脸不认人的事情多了去了。

    严重的,气的你大骂一场,别人气硬,还会打你。有时,气的你口吐鲜血,轻者生病;重者,自己去人家门口喝药上吊之类。

    人啊,气不过,就容易结束这一生。

    老板在前面介绍,我们在后面跟。现在,已发展成了三家。原本是三家羊肉泡馆要我们的馍,有一家关了,改开澡堂子了。现在,又有一家新开的,觉得我们的馍大,也要了我们的馍。

    生意,真是生生不息。

    “魏龙,好好干,以后学会了,这就是一门手艺。你也知道,这烙馍在咱乾州是有名的手艺,号称乾州三宝。你给你师傅说说,这乾州三宝都是啥?”

    “锅灰馍,细挂面,豆腐脑。”

    “小良,你知道了吧?这三宝,你也吃过了。锅灰馍就是咱烙的这种。豆腐脑就是你刚吃的这。至于挂面,你在那边时,你婆给你做的酸汤面,就是用的挂面。”

    我的神啊?我来了乾州一次,还吃了这三宝。

    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在广东,豆花是甜的。

    我的神啊,我自小体弱,吃中药时,母亲加以白糖给我灌。对这一切甜的东西都反感。你把好好的豆腐脑给我做成甜的,吃不成了。

    “老板,来份豆花,不放白糖,放盐。”

    “这娃,放盐咋吃呢?”

    这是我在南方经常遇到的局面。

    一个北方娃,和一个南方老板,都想说服对方。不过,那南方的小老板也灵活,把糖改为盐。看着我又加了一勺子桌子上的辣椒。

    “唉,这个北方的靓仔啊。”

    “这才好吃,正宗。”

    “好吃不好吃,你不要退货。我反正是吃不惯。我自小吃的豆花就是甜的。”

    好嘛,我知道,你们吃的粽子里面还包有五花肉。真是,怪事。

    老板对魏龙说:“你以后学会了,就是去县城打工,或是在家里开一个烙馍店,也是好的。你师傅那边不喜欢吃这种馍。不过,他也可以回他县城开一家烙馍店。就是他没这本事,要不然,他也不会打了两年工了。”

    我呸——这狗日的老板,当着人面前揭我的短。

    人,在生活里,都想得到别人的承认。

    我们馍店的老板自从出来后,脱离了丈母娘的地盘,就努力地营造自己的交际圈。

    别的不说,以前交往的几个闲汉,有事没事,就来打麻将。打的小,为的就是热闹。

    有集时,他们都摆摊,没集时,就休息。

    再说,这儿经济发达,农历逢双有集,逢单空集。

    只要是空日子,这些人就聚在一起。时间久了,周围这些修车的,补胎的,卖配件的,都来参与。

    这时,老板挤一下眼,意思一下,就有小弟下桌,让新来的上桌。

    为啥?

    过后,老板说了:“我们要一致对外,赢别人的钱。老是我们几个人身上的钱倒来倒去,有什么意思呢?”

    好嘛,人太多,附近也支起了场子。这老板娘的牌技有好有坏,出去竟然也能大杀四方。

    我的神啊,这附近的人有多菜?

    当然,也有人不参与你这场子。

    就像对面修摩托车的。人家说了,我天寒地冻的,才赚人几个钱?为什么要送出去?他有三个孩子要供养上学,肩上的负担重。

    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理解了,各自成圈。

    这个烙馍店成了外来打工,以及创业的聚集地。当地的原住居民,他们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般不会来这儿。

    这天,那纺织厂的下岗工人过来说:“老板,那个闫平回去耍了几天。这秋季的活多的,把娃累到了,他打电话,又想来,让我来问问你,看能来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