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岁在甲子 > 第79章暗礁(四)

第79章暗礁(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暗礁(四)

    如果她们够聪明,带一点回去的话,一定能有人尝出来,这酒根本不是丛台。而是雍国的御酒,就是雍王也只有在祭祖大典上才会用的九酝古井。

    旁人尝不出,因着九酝古井只有在祭祖大典上,有资格站在最前列的那些人才有资格分得一杯,还是祭祖大典过后,由宫中的内侍亲自捧到府上。雍国每年也就出产一两坛。

    这酒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了,是这酒背后,代表的东西。如果说王上赏赐丛台,代表的只是偏宠,一杯九酝古井,背后代表的确是真真正正的来自君王的信任和亲近。

    作为祭酒,数量又少,绝对没有整坛整坛赏给别人的道理。何况王上对这个长安侯根本没有什么宠信。

    太后好歹也在几次祭祖大典上来过了,没有理由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长安侯势大,众人自然愿意附和一二,也愿意在太后面前露个脸,但若说长安侯和太后若是谋反,他们要站在太后一边还是王上一边,众人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其实明昶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在长安侯问宁侯府要丛台酒的时候,将丛台酒换成了九酝古井,至于秦非淮的酒乃是先王所赐。

    长安侯自然不可能明白这到底是不是丛台,但几位能参加祭祖的长辈和老臣确是知道的,即使长安侯如今没这个心思,几位重臣心里估计也给他扣下了联手太后,意图谋反的帽子了。

    唯一一点可能会出差错的,就是太后娘娘,她确是实实在在尝过的。

    对此明昶似笑非笑地说:“太后不会喝的。”

    哦,对,她有喜了,又不方便让人知道,所以看着是酒,大概率是水。

    纪子灵感慨道:“你对宫中这些弯弯绕绕的规矩倒是了解。”

    明昶垂眸:“我也只对这点东西有所了解了。”

    “只是这点恐怕不够。”纪子灵道。

    明昶道:“这就要看殿下想走到哪一步了。”

    纪子灵忽然意识到云安已经好几天没来了,随口问道:“云安呢?”

    “宁侯有事,这两天他在外边儿呢。”明昶道,“他嘛,这种事情上,多是兵家的那一 套,赶尽杀绝,不留后患,若真的想有些变通,还需得在你我之间,如今已经有人承上密折给宁侯和定侯,说长安侯艾姜多半有谋反之心,若此时发作,除去长安侯尚且有些困难,但废为庶人,至少爵位没了倒是不难。”

    “不如稍加诱导,等长安侯开始私铸兵器,或者有了更大的罪名的时候再动手,届时太后娘娘也保不得他。”纪子灵道。

    明昶平静道:“人人都说殿下心善耳朵软,如今看来倒不假。”

    纪子灵略微蹙眉:“此话怎讲。”

    “王上的忧患又怎么是一个长安侯呢?艾姜倒下来,只要太后还在,就能再弄出李姜王姜,届时我们一个个杀过去,白白添了罪孽是小,叫雍国内政动荡才是大。”

    纪子灵笑了笑:“这话可别叫别人听见,胡乱揣测王上的心意。”

    “为臣者,无非也就是想替王上分忧罢了。”

    纪子灵支着下巴:“到太后为止?”

    明昶含含糊糊地说:“这自然看王上的意思。”

    纪子灵用银签子插了一个梅子,暗中感慨比文徵的荔枝差的太多了:“宁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长安侯作恶多端,至于太后,王上想必不愿意担上弑母的罪名。”

    明昶没回话,仿佛此事真的就此作罢了。

    大约太后纵容长安侯过甚,折子虽然在宁侯处被扣了下来,但楚太后虽然病了,但在朝中还有诸多眼线,总归是没瞒住他,楚太后从病榻上爬起来,把太后娘娘拎到昭阳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太后到底是小辈,在楚太后的训斥下安分了几天,等到了晚秋,南诏的大部分叛乱被镇压了下去,奈何那边多山,许多叛军藏在山中,剿灭也好招安也好,虽然不难,但都是费时间的事情。

    但经过长安侯的事情之后,众多大臣递了无数个明示暗示长安侯只怕要谋反的折子,都石沉大海,众人知道就算宁侯没有帮助长安侯谋反,折子压下来也必定有宁侯的意思,多少人上书请王上回来,北边的柔然已经安定了,兵将都不是那么紧张,何况南诏的琐碎事情,远远不到需要王上亲征的地步,若是趁着王上没回来,长安侯逼宫兵变,咸阳变了天,那才是渔翁得利。

    而几次之后,楚太后也给文徵写了密信,王上终于决定回朝,剩下的事情由定侯去南诏处理,并且留了自己的副将在南边给文徽做副手,不至于来了两眼一抹黑。

    此次亲自平定南诏之乱,朝臣都准备写些歌功颂德的话了,毕竟损兵折将是小事,主要的目的大部分达到了,南诏那些蠢蠢欲动的部族首领,被文徵杀鸡儆猴了几个后,其余的大部分都表示自己是被迫了,剩下几个死不悔改的,也带着残兵败将被赶回山里去了。

    没想到王上回来只是轻飘飘地说一切庆功等定侯彻底消灭南诏叛军回来再说,先没理长安侯的事情,直接跑到楚太后处去了。

    文徵从前线回来,有不必再留在南诏的原因,也有楚太后信中写道自己只怕时日无多,想见他最后一面的原因。

    虽然文徵没和楚太后相处几日,但却听过这位祖母的故事,也佩服这位祖母的功绩。

    当年嫁给不受宠爱的异国王子,夫妻二人都不是家族最看好的孩子,最后他们却影响着两个国家。曾听闻当年楚太后嫁给明王时,带来的嫁妆不过寥寥,雍国宫中多有耻笑,而多年以后楚太后可以骄傲地说,她与明王二人,让雍国的土地足足扩大了一倍,她绝不仅仅是帮助明王安定后宫的那个人。先王不理朝政,宠信秦非淮,也是楚太后出面安稳大臣,把持朝政,至今应当也十年有余。

    期间自然也有人质疑她荆国人的身份,也有人质疑她只是个女子,后来那些人都不在了。

    如今楚太后也要不在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