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何氏覆灭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戊辰日,何进终于下定决心听从袁绍的建议,准备尽诛宦官。
明天就是二十六日,正是朝会的日子。何进提前一天去长秋宫找何太后商议此事,打算明日就下诏杀了宦官,再任用三署郎官来补充宫中空缺的职位。
已经偷偷回到了长秋宫十常侍躲在后廊下瞧见了何进,各自计议:“大将军今日忽然入宫,估计是要来杀我们的?” 于是张让派人到殿外潜听,何进之言自然全被其听去了。
生死关头,宦官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张让率领着中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皆手持兵器,从嘉德殿侧小门进入禁中埋伏。
何进从太后长秋宫出来,带着部下往外走,快走到宫门时,宦官使人诈称太后召他回去,要在朝会的嘉德殿见他。
从南宫里再去嘉德殿,要经过一道宫墙而入。这宫墙之内称“内省”,乃是东汉政权最核心的机关,由虎贲卫士值守,旁人出入皆不许带随从兵士。
何进因为袁术是虎贲中郎将,便以为宫禁皆在自己掌控之中,独身入省,毫无防备。
这日没有朝会,空旷的内省人迹全无,袁术部下那些本应值守宫殿的虎贲卫士一个都没有出现。
何进大步而入,走到嘉德殿前,突然张让从不知何处转出来,劈头盖脸地责问道:“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忠清者为谁?” 何进被这突如其来灵魂拷问惊得一愣。
不待何进作答,尚方监渠穆抢步上前,拔剑斩何进于殿前。
——大将军、慎侯何进薨。
宦官杀了何进之后,张让与段珪矫诏,用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想要替换掉早先何进布置的袁绍、王允二人,借以掌控洛阳。
位于内省围墙外面不远的尚书台接到了宦官送来的诏板,见要替换何进刚提拔的亲信,便怀疑有假,派了人过去再确认一下。
派去的尚书到了内省西侧连通尚书台的宫门前喊话道:“请大将军出来共议。”
一个宦官从门中出来,将何进首级掷与尚书,道:“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尚书大惊,赶忙带着何进首级回去通知其他人。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正等在嘉德门外面,听说何进被害,立即驱兵想入宫为何进报仇。
宦官当即把尚书门关上,又把南宫的几道内宫门全部锁住,连同内省和长秋宫一起锁了起来。吴匡的兵马不得入,只站在阁下怒骂。这时,袁术的二百虎贲卫士终于姗姗来迟,与吴匡合力进攻尚书门。一群数十名低级宦官持兵器守阁,袁术他们竟然久攻不克。
此时正值日暮,天色晦暗,宫门进不去,也不知宦官在何处。袁术让虎贲放火烧了靠近外围的九龙门及东宫、西宫,想把躲在不知何处的张让等人烧出来。
见外面火起,张让与段珪等人就跑进了长乐宫,告诉何太后说大将军何进谋反烧宫,攻尚书门。太后、皇帝及陈留王刘协就此被宦官扣住,随后宦官又劫持了在内省办公的少府等几处官属,不放官员回家。
袁术和吴匡用了整整两日都没有攻下尚书门,而何进的其他部曲都不见踪影。
随着宫里大火越烧越烈,宦官们先胆怯了,准备弃守内省。
八月二十七日,宦官劫持了何太后、刘辩、刘协和一批官员,通过复道跑去北宫。
这时,复道之下传来一声痛斥:“段珪!贼子敢尔!” 却是尚书卢植执戈立于复道窗下,仰头痛骂段珪,声如洪钟。
段珪害怕了,便放了何太后。何太后从二层楼高的复道跳进护城河,被卢植救起。
张让、段珪等宦官裹挟着皇帝和陈留王躲进了北宫,赵忠曾经担任车骑将军,略有点武力,就带一拨低级宦官把守宫门。
这时车骑将军何苗带了人来参战,开始攻打北宫的朱雀门。
何苗虽然是何进之弟,素来不与何进同心,何进想杀宦官的事屡次被其劝阻,后来还在太后面前说何进的坏话,何进部将吴匡等人一向都十分怨恨何苗。
如今何进被害,袁绍、吴匡便怀疑是何苗与宦官同谋。吴匡对兵士们说:“杀大将军的就是车骑,你们能够为大将军报仇吗?”
不经朝廷诏令擅杀重臣,放在平时自然是不行的,然而此时情形却不同。何进对部属仁惠,如今何进突然身死,士卒经吴匡一激,纷纷流泪喊道:“愿以死相报!”
吴匡见军心可用,就带了兵与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一起赶到北宫,与何苗战于朱雀门下。何苗被人突袭而死,遭弃其尸于苑中,车骑将军长史乐隐一并战死。
——车骑将军、济阳侯何苗薨。
八月二十八辛未日,袁隗、袁绍连夜带着一百家丁,汇合了刚刚带着新征的泰山兵赶回洛阳的王匡,一起来到朱雀门下。
二袁矫诏传了宦官想用的樊陵和许相到宫门前,直接将其斩杀,随后又和吴匡、张璋一起攻打朱雀门,抓住赵忠等人杀了,夺取了北宫。
袁绍志得意满,高声下令:“关闭宫门,尽诛阉宦!”
士兵们蜂拥而入,见人就杀,凡是宦官无分大小良莠,统统杀掉。被劫持在北宫的官员也有因脸上无须而被错认为宦官杀死,有的被追得顾不得脸面,主动露出了自己不是宦官的证据,才得以免死。
一场北宫屠杀,从中午直杀到晚上,死者两千余人。
张让、段珪那一伙数十人眼见北宫被攻破,赶在封锁宫门之前逃了出来,劫持着皇帝与陈留王步出穀门,逃奔距离洛阳最近的黄河渡口小平津。
没被劫持的公卿百官都从平乐观出了宫,没有一个跟着他们去追皇帝。只有尚书卢植连夜骑马追过去沿河寻找,河南尹王允也派了一个掾属闵贡跟在卢植后面。
这一夜阴雨绵绵,黄河水声隆隆,闵贡追到黄河边上,拿剑斩了几个落后的宦官,张让等人眼见大势已去,遂拜别了皇帝,纷纷投黄河而死。
皇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躲在河岸边的草丛里,外面一片漆黑。
两个少年步行循着微光了走好几里,遇到了寻过来的闵贡。闵贡找了一个民用的板车,给刘辩、刘协二人同乘。
快天明时,皇帝到了洛阳北面的北邙山,公卿百官由太傅袁隗领头,都在从北邙回洛阳的官道旁等着迎接圣驾。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只有圣驾,还有董卓的三千骑兵。
却说董卓自从当日被种劭斥退之后,一直屯兵在夕阳亭观察局势。二十八日,他远远看见皇宫中几处黑烟滚滚,知道必有变故,遂领了三千骑急进,天未明就到了城西的显阳苑。又听了他弟弟董旻说皇帝在北邙,于是带兵赶去北邙,直接到上山寻找。
刘辩看到董卓带着兵马来到,害怕得哭了起来。董卓问时,刘辩不能答,又问了陈留王刘协,才弄明白事由。董卓遂带着兵马与出城的百官一起奉迎天子还宫。
执政的何太后下令大赦天下,改元昭宁。而救驾有功的闵贡被拜为郎中,封都亭侯。
正好是圣驾还宫这天,何进派出去募兵的另一个部曲鲍信带着一千多人也赶到了洛阳。鲍信见了这个情势,就劝袁绍说:“董卓拥强兵,有异志,其初至疲劳,宜早袭之。”
而袁绍不知是害怕凉州兵还是太过信任董卓这个袁氏故吏,不肯袭击董卓。鲍信失望万分,于是就带兵离开了洛阳,准备回乡去。
董卓进京时只带了兵马三千,自嫌兵少,恐怕不能唬住洛阳公卿。这天夜里,董卓让兵士偷偷出城,次日早上再大张旗鼓回城。如此,公卿都以为他又有部曲到了,皆不敢再违逆董卓。
此时何进、何苗的部曲皆无所属,见城中就一个董卓站出来要领兵,便干脆都归附了董卓,董卓又诱使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兼并了他从并州带来的部众。至此,两日之内,洛阳举城的兵权皆入董卓手中。
洛阳自从六月就开始下雨,阴雨绵绵,一直没有放晴。
董卓既得兵权,便想执政,于是下一场朝会上,董卓发挥了东汉的惯例:以“久雨”为由,让三公免官,他自己做了司空。
当初灵帝辛辛苦苦挑上来的司徒丁宫、司空刘弘二人皆免官,只有太尉刘虞远在幽州才没有被波及。
董卓轻而易举做成了这一步,自然不会就此满足,顿时便有了更进一步的心思。于是找袁绍商议道:“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为当如此,刘氏种不足复遗。” ——灵帝令人愤毒,刘辩也不贤明,刘协看起来好像还可以,不如立他当皇帝,要是再不行,就不需要再有皇族刘氏了。
袁绍表示:“问太傅。”
董卓当了司空脾气大得很,当场案剑怒斥:“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这才发现,眼前的董卓跟之前那些恭恭敬敬的袁氏故吏们完全不一样,顿时勃然大怒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于是横刀长揖而出。怼完又有些害怕,当日便悬印绶符节于东门,连夜逃奔冀州。
董卓在袁绍这里没说通,又去找太傅袁隗,而袁隗同意了废掉刘辩。
董卓效率神速,当天晚上就在显阳苑设宴,召集百官商议废立之事,席间又借霍光田延年之典故,派人按剑威胁百官。
公卿以下无人敢说话,只有尚书卢植反对说:“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大怒,当场就要杀卢植,在坐的官员们好歹将其劝下了。董卓径自离席而去,次日便将卢植免官。
九月初一甲戌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逼何太后,使她下诏废帝,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
何太后在短短数日之内接连失去了两个掌兵权的哥哥,此时满朝公卿无一人敢抗声,太后哽咽流泪,终究不敢不从,只得下诏。
于是改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改年号昭宁为永汉,何太后还政。
袁隗解下刘辩腰间的玺绶,扶了刘协正坐,又扶刘辩下殿,北面称臣。
董卓又议何太后害永乐太后,逆妇姑之礼,令其搬出长秋宫,迁于偏僻的永安宫。
九月初三丙子日,董卓鸩杀何后,又杀其母舞阳君。
何后在位十年而崩,谥曰“思”,称灵思皇后何氏。董卓令公卿皆白衣会,不为吊丧,仅遣人送其棺椁与灵帝合葬文昭陵。
自八月二十五日到九月三日,洛阳九日之内时局剧变,灵思皇后、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相继身死。
东汉的最后一家外戚、出身于南阳民间的何氏轰然倾覆,而汉室亦自此败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