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静观时变
却说刘寿提前数日猜到了袁绍的谋算之后,伏案提笔,一日之内写了数十封信,有写给何进、钟繇、曹操的,也有发给州郡想要追回袁绍之令的,好像如此这般就能给这个积重难返的东汉朝廷把命续上似的。
到了晚间,刘寿火急火燎地写完了这些文书令人快马发了出去,忽然又急急提起了笔,想给当朝的何太后也写一封奏折。他抬笔写下:“骠骑将军臣寿谨奏,今州郡有矫诏横行,内臣图谋不轨,外兵怀异心迫近京师”
一封百余言的奏折一挥而就,文思如泉。
写完以后复读一遍,忽然觉得似乎满纸都写着“大将军有跋扈之姿”。再读一遍,这字里行间好像还写着“骠骑将军手眼通天!”
刘寿读了一遍又一遍,着急忙慌了一下午的热血慢慢就凉了下来。
“唉,为臣不易啊!” 刘寿自言自语地感叹了这么一句,思索半晌,到底还是把这封半成品奏疏给烧了。
之后某日,刘寿等人正在中军议事,忽然帐外亲兵通报:“将军,大将军掾逄纪在营外求见。”
“请他进来。” 刘寿应了声,对帐中几人无奈一叹:“定又是袁绍的谋划。”
荀攸轻笑:“且听之。”
这个时候袁绍已经觉得孟津这支兵马碍事了,便去劝说何进下诏,想让刘寿交兵权回国。
好在何进看了刘寿的信之后对于袁绍私下给州郡传令有些不满,虽然后来被袁绍给哄回来了,到底没听他的给刘寿下什么诏令。
此番袁绍又派了逄纪来做说客,大抵是想把刘寿骗回京城去。
逄纪信步进帐,躬身一拜,待入了坐便直奔主题:“大将军掾逄纪拜见骠骑将军,今太后、幼主受奸宦蒙蔽,大将军延请将军过府,共商大事。”
此人本是何进征辟的名士,如今却全心全意为袁绍奔走?刘寿面无表情地看着坐在上首滔滔不绝,自称“奉大将军之命”的逄纪,心想何进有一群这样的下属也真是倒霉。
这逄纪的口才当真了得,字句锋芒,半是劝诱半是胁迫地劝道:“夫匡弼辅国者,非在朝中,何以鉴祸福?今大将军仁厚,而宦官凶恶,将军私使州郡纵宦为害,实大缪矣!将军可少带兵马,密入洛阳,与大将军共谋,则阉宦闻必骇惧”
刘寿晃着脑袋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只觉得好像对面坐着的正是那獠牙尽显的袁绍似的。
待其说完,才坐正了些,语带压迫地反问道:“足下既明宦官之害,何不劝大将军早除之?大将军宽仁不忍刑戮,然而天下汹汹,皆以清君侧为号,足下岂能不察?今不谏令主,反来邀我,是以洛阳之兵尚不足诛宦么?”
逄纪答不上来,先否定了再说:“这、将军此言缪矣!”
张既紧跟着逼问:“缪在何处?”
逄纪这才放软了语气,兜着圈子又劝了几回,见刘寿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回转。
逄纪回去报给袁绍,袁绍见刘寿不肯动,心里也暗自着急。
在袁氏最初的计划里,本来董重、董太后退场之后就该轮到刘寿与何进对立了。这么一个当初先帝最看好的嗣君摆在这,倒退回四个月前灵帝刚刚驾崩那会儿,甚至有不少人觉得刘寿会最先出局。
然而刘寿实在是太过滑不溜手了。以诛宦和立储为名挑起的掌兵权臣一个个对立,刘寿一直紧紧贴着皇帝刘辩,被人逼得狠了就主动退避,死活不肯入局。
到后来,反而是何苗收了宦官的贿赂,先一步开始给何进挖坑。甚至于,由于袁氏、何苗二人给何进提出的选项分别在两个极端,态度相对中立的刘寿跟何进关系居然还不错……
一直到了七月份,袁绍亲身上阵给何进吹风,才成功拉了刘寿入局。结果这时的刘寿眼看何太后跟刘辩没个担当,已经悄然变了想法,不再是当初那个一心为国而愿意把自己卷进洛阳官场的热血青年了。
借着火烧孟津的机会,刘寿直接跑路了。
逄纪这一趟来回,便到了八月中旬,这会儿袁绍忙得有些顾不上刘寿了。
已经有一些州郡按袁绍传的命令逮捕了宦官亲眷,而何进召来的各路外兵也陆续招齐了人马,开始从四面八方往洛阳进发。
袁绍谋算了许久的权柄和乱局,接近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又过了几日,收到刘寿传令的刺史太守陆陆续续给他回了信。有些州郡暂停了抓人,表示要派人到洛阳确认诏令,然而,也有一些州郡对着矫诏,坚决推行了下去。
有一位身为袁氏故吏的太守写道:“司隶校尉专命击断,此非矫诏也。”
另一位名士出身的太守写道:“诛宦为天下之大事,焉可悔命?”
大势已去!
外兵入京势不可挡,宦官的绝命反击已经蓄势待发,洛阳之乱无可避免。
刘寿看到了这两封回信之后,紧绷了几天的精神好像绷到了某个临界点,突然就松了下来。
而早先他因刘辩之懦弱而被激发出来的野心,在此时前所未有地膨胀了起来。
想他刘寿开府六年,打下了半个北方,坐拥四郡,布局并凉……可惜终究没能在这个昏乱的朝廷有所作为。
或者说,是这个朝廷从来不给忠正直臣半点实干救国的机会。
前朝迫害,本朝阴私,为官难,为正直之官更难!
好好一个吏治清明的光熹朝,短短四个月被外戚阴谋破坏到这个地步,当权之人无能,何不取而代之?
自从平定凉州之后,刘寿所施加的影响渐渐大到了足以让这个时空的故事走向新的篇章,他已经好久没有依托天眼作出判断了。
然而此时,他却仿佛看到了后汉书、三国志这些久远的记忆中,那个“董卓进京,何、袁二族俱灭”的未来。
这一天刘寿什么也没做,到了晚上,忽然提笔给一位故人写了封信:“阔别经年,瑜弟无恙乎?愿相见于邯郸”
骠骑营安安静静地屯驻在五社津观望局势,等待着四方外兵蜂拥而至,兵火烧进洛阳的那一天。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