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东去
这天,马腾终于把他正室所出的幼子马休、马铁送到了金城。两个五六岁的小朋友老老实实地趋步上前,拜于堂下,齐声道:“小子拜见骠骑将军。”
“呵呵,马寿成倒也舍得。” 刘寿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这才随意地叫了“起”,对着堂下侍立的马超道:“孟起,去给你兄弟寻个住处。”
马超应一声“是”,表情有点不爽地上来领人。他已经在刘寿府上有半个月了,平常刘寿对他还算亲切,这会儿见了这两个小子,就阴阳怪气起来。
傅燮答应了马腾照应诸子,见刘寿就这么安排下去了,连忙在旁劝道:“将军,如此垂髫稚童,尚未到从军之年呢。” ——让人家五六岁的儿子给你当值,你还是个人么?
刘寿嗤笑,对马超道:“孟起先带他们去吧。”
马超恭敬地抱拳应是,带着马休和马铁出去了。
刘寿看着这几个小家伙的背影走远了,这才转过来对傅燮说道:“师兄何不过去关照一番?待我班师,就把这两个小的放回去,也让马寿成受了你的恩情。”
现在这个时候刚刚招安的马腾自然是怎么看怎么恭顺,可是等到朝廷诏书下来了,马腾就是名正言顺的二千石陇西太守,而傅燮是六百石刺史,仅有督察之权,待刘寿回京以后,马腾可未必还肯低他一头。马腾毕竟是个颇得军心的反贼头子,要说这人真的忠厚老实,刘寿是万万不信的。
“唉,将军” 傅燮无语,对于这种小手段也不知该说好还是不好,只得答应了,放下手中的账册,就要跟上去看看。
“等等。”
刘寿一低头,正好看见傅燮搁下的账册上有个“眼熟”的名字,忙叫住傅燮问道:“这个成公英是何人?”
傅燮答道:“是在金城选拔的书佐小吏,约莫刚及冠。”
有趣,有趣。碰上这种天眼辅助的事情刘寿自然不会说实话,随口扯了个理由,笑道:“卫成公之后么?到我这做个令史吧。”
“好。” 傅燮不会跟他争一个小吏,成公英当天就到了刘寿府上当值。
九月底,傅燮差不多忙完了金城的事宜,准备北巡武威。
刘寿自然要同去。只是算算送战报的日子,朝廷使者和班师调令估计已经进凉州了,于是让骆俊带着大军先往回走,他自己只带了荀攸、贾诩和少数几个掾史,准备跟着傅燮去武威看看大漠的风土人情。
贾诩的家乡便是武威姑臧,贾家乃是当地的儒学豪门。刘寿得知贾诩有老母在堂,便去登门拜访了一回。
贾诩的长子贾穆在旁作陪,而这个落落大方的青年已经满二十岁加冠了……刘寿顿时有种诡异的感觉,对仿佛突然就隔了一辈的贾诩说道:“公入仕以后,吾当辟公长子。”
贾诩父子二人面不改色,坦然应道:“多谢将军。”
这一次登门虽是临时起意,在外人看来却是刘寿做足了求贤的姿态,而贾诩迟迟没有传出任职,乡里人还以为他拒绝了征辟。
刘寿听说了流言,反手把荀攸升官做骑都尉,腾出一个从事的位置给了贾诩。
没过几日,刘寿又征辟了傅燮的同宗傅巽为掾属。傅巽之父曾任太守,也是高门子弟,此时约二十四五岁,容貌瑰伟,是位温润如玉的青年俊才。
十月中旬,刘寿刚从休屠出塞去看了一眼大漠,朝廷的诏书就追上来了。诏曰:“赵王寿克定凉州,招抚有德,加食常山,使自治民。”
皇帝想让他争储之心愈发明显了,刘寿心想,有了治民之权,威势直追西汉初期的那些诸侯王,将来新帝也容不下他,他不争都不行。
可是,您老人家废个后有这么难吗?刘寿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觉得皇帝一定是在试探他,或者挡枪什么的……
总归自此以后,他的赵国就不再只是个钱罐子,好好经营起来,便是一处稳定的根据地了。
接诏之后,刘寿最后看了一眼塞外壮阔无垠的万里沙海,便带着人打马往回赶。
傅燮虽然还要巡视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却还是抽出时间给他送行,一路走过熟悉的允街和枝阳,几乎快要送到金城了。
这回诏令封赏的“自治民”可以说是把皇帝鼓励刘寿参与皇储之争摆到台面上了。政斗倾轧之下,谁又能说谁可以保全呢?
傅燮实在是担心,却也知道刘寿如今不争有违皇帝之意、争则违背礼法,只得说些保重的话,送了一程又一程。
走到了黄河岸边,刘寿忽然驻马,直视傅燮。傅燮被他盯得发毛,勉强笑着问道:“将军何事?”
刘寿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傅燮半晌,方才轻笑起来:“天下将乱,大势所趋,已不可止。公宜保重,效法盖元固未为不可。不然我身后若是凉州羌乱再起,千百年后的民间志怪,怕是要说我化鬼降祸于西州了?”
对于矢志三复白圭、义节高致的傅燮来说,盖勋和刘寿的这种变通他完全能理解,但是从来都不是他的选项。傅燮静默半晌,沉声答道:“大王贤德,必留令名千古。”
刘寿也不知道傅燮听进去了没有,总归皇帝和宦官这三年的疯狂已经彻底摧毁了这个皇朝的吏治和礼仪风化,天下大乱在所难免,傅燮迟早要面临这个时代赋予每个人的难题。
有些话只能跟“聪明人”说,跟傅燮还是下次见面再说吧。刘寿这么想着,遂拱手告辞,催着傅燮回转处理公务去了。
这时候正好是傍晚,刘寿渡河之后也不急进城,又最后看了一回凉州的长河落日。
夕阳下,金红的黄河水从天上来,流到天边去。
当初他们打韩遂的时候,这里的青草曾经铺满河岸和山冈,如今地上草都已经枯萎,被微风轻轻摧折,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刘寿陶醉地欣赏着浩瀚的美景,马超在他身后问道:“将军,洛阳是什么样的?”
刘寿闻言也不答话,手一扬,腕一甩,马鞭直挥向东方。
荀攸幽幽吐槽:“洛阳富贵穷极,正是你家将军日夜悬心之地哪!”
刘寿抬手收了鞭梢,仍遥遥点着洛阳的方向,念道:“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想想后两句不应景,便没再念下去,回头对马超大声笑道:“来日你见荀公达做了二千石太守,再来问我悬心否?” ——你荀攸都怂得不敢出仕了,还笑话我呢?
荀攸会心一笑,贾诩也跟着笑了起来。新来的掾史们听不懂他们几人的机锋,都有些莫名其妙。
……
出了金城,刘寿这一行快马通过了熟悉的狄道、鄣县、冀县,终于在望垣附近追上了班师回朝的大部队。
皇帝特下手谕,令沿途州郡尽数出城相迎。骆俊已经准备好了全套的王爵车驾和仪仗鼓吹,一进到司州,就给他前遮后拥地安排了起来。
这一回到长安,黄土清水净道,锦衣仪仗开路,刘寿坐青盖王车入城,一面“骠骑将军”大旗下百名亲兵着甲护卫,身后是军容严整秋毫无犯的万人大军。
长安百姓不能上街,启户相窥,争相一睹远征凯旋的汉家将士。
刘寿在长安的馆舍中休息不过片刻,京兆的高门名士们便开始陆陆续续地登门拜访了。
此时堂中一位名士侃侃而谈:“将军威震海内,苟仁义之道行,四夷归服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无策乎?”
在刘寿迷惑的目光中,众人纷纷附和,又一人道:“是啊,将军守藩国之治,假使名德傍之,则国家安定而无疑虑也。”
“……” 刘寿好像更听不懂了。
京兆尹在一旁作陪,心里已经骂开了,这帮讨官做的名士都把手伸到赵国去了,你们要教这位做事?前任京兆尹刚因为军粮的事被这位上奏诛了三族,他侍奉王驾战战兢兢,可不想被这些名士给坑了。
趁着刘寿还没发话,京兆尹小心翼翼地半劝半提醒道:“将军若有纳士之意,吏民无不竭诚以奉将军。”
“哈哈哈哈,公所言极是!” 刘寿一听京兆尹之言,只觉得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这种“仁义”“道行”大约是门阀之间的黑话,“名德”指的就是名士自己。这些话说来说去,意思就是:只要你让我来做官,别的事你都不用管,我有各种地头蛇的通行证,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京兆尹被刘寿突然发笑吓得不轻,一脸惊恐地打着圆场说道:“将军府员未足半,众皆顾惜,本无他意。”
“明公勿惊,孤已有成算。”刘寿本就没生气,反而被京兆尹提醒着,起了征辟之念。
按制,骠骑将军仪比大将军,应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营五部,每部有校尉、军司马各一人,现在他府中的文武人数都还差得远。
当晚京兆尹带着众名士告辞之后,刘寿就让傅巽拟了征辟文书,征扶风处士士孙瑞为军司马,又辟京兆韦康、杜畿、冯翊张既、扶风苏则这四位二十岁上下的名门子弟或德才之士为掾属。
次日大军再次启程,出了长安继续东行,经潼关、出函谷,沿着两京故道一路向东,直往京师洛阳而去。
旅途奔波中,忙碌的中平四年接近了尾声,中平五年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