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奉藩
趁着还在孟夏四月,李燮给刘寿找了个吉日吉时,去祭拜一下赵国这里已经立了一年多的……
社稷。
也就是邯郸城外的一座小庙,主要用来供奉当初刘寿封王时得到的那团茅土。
这次祭祀的规模极小,在场的都是熟人。刘寿祭拜完,直接走上前去解开了台上供着的包裹。里面的白茅早已干枯了,有些地方都漏出了里面青色的土块。
刘寿伸手摸了摸这团茅草。这东西所代表的意义早就没了当初的新鲜,只有生为刘姓皇族而享万民奉养的那种责任感还是一如既往地强烈。
身边充任礼官的夏馥:“大王,算了……”
奉藩实在是个让人提不起半点激情的活。
藩国的祭祀又多又麻烦,每一场都得恪守礼制,以彰显皇室威仪。而如果有违礼制就是“不道”,严重的甚至会被处死。刘寿为了小命,也只好老老实实地参加各种祭祀活动,不敢有半分轻怠。
祭祀分为“祭”和“祀”两种。
“祭”要简单一些,按节气有立春祭青帝句芒、立夏祭赤帝祝融、立秋之前十八日祭黄帝后土、立秋祭白帝蓐收、立冬祭黑帝玄冥,主要就是看人按照礼仪唱歌跳舞。
“祀”则有许多种,且极为频繁。
最频繁的就是祀宗庙,两汉有庙号的皇帝都要按期祭祀。前汉只有四宗:高祖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中宗宣帝刘询;后汉则有世祖光武帝刘秀、显宗明帝刘庄、肃宗章帝刘炟、穆宗和帝刘肇、恭宗安帝刘祜、敬宗顺帝刘保、威宗桓帝刘志,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天在祭祖,给人一种祖先们轮流盯着你的感觉。
此外还有祀社稷、祀灵星(后稷)、祀先农、风伯、雨师等等,礼仪规矩各不相同。
而除了定期祭祀之外,东汉的藩王生活实在是无聊地让人浑身难受。
政务都交给国相;
缉盗剿匪这些事都交给中尉;
王府里人员的当值都交给郎中令;
连王府后院的车马都有一位秩千石的“仆”来负责;
藩王本人除了祭祀的时候当个人形吉祥物,再没别的职责了。
而食邑多的藩王又很有钱。刚刚分封出去的初代藩王有食邑十几个县是常态,每年什么也不用干,收入至少一千万钱,相当于做三公或者大将军一百年的俸禄。
这些钱呢,又很难被花在“正地方”。想要救济贫苦、或者搞点基建修修路?分分钟有人告你谋反哦!
怪不得那么多藩王要么奢侈成性、妻妾成群,要么养狗,要么就醉心文学、艺术,多才多艺,有的还能著成十余万言的书流传后世……实在是有钱没事做。
至于说某些小国的藩王穷得吃饭都困难,那都是因为推恩数代之后分薄了食邑,藩王又不能做别的事,才会渐渐贫穷起来。
此时的刘寿坐拥二十二个县的食邑,就属于那种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的初代藩王。
刘寿面对这么多钱也很难受。他唯一能花点钱的爱好就是研究医术,可是自从拿出十万钱,请了数十位国内名医到府里之后,每天这些人自己就会按时完成“探讨医术 - 炮制药材 - 整编成册”一条龙,根本不需要刘寿插手。他只要每隔一段时间去验收成果,然后稍微动动脑子吸取知识就可以了。
而存了太多花不出去的钱更是麻烦。这个时候是没有银行的,钱就是沉甸甸的一串。几千万钱装在数十口箱子里,堆满了王府的一个厢房,每天光守着那间屋子的卫士就有二十人。
刘寿对于身边的亲信从来都是宁缺毋滥,原先在洛阳时,他府里每天只要二三十个人当值就够了,现在一百名亲兵全都布置在府里宿卫尤嫌不足,还得让黄盖增派一些在王府外面巡街的人手。
这边闲不住的刘寿天天想方设法打发时间,荀攸和枣祗倒是把清闲日子过得舒服,各自新娶了一个本地士族出身的妾室。
不光这两人,骆俊也一样是这种标准的仕宦状态,妻子留在老家,身边只带着侍妾。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
--------
进入了六月,正是河北一带青黄不接的时候。本就不多的陈粮已经吃完,今年的新麦和野果还有几个月才能熟,于是乎,太行山中的流寇们开始不安分了。
邯郸的西边紧挨着就是太行山的东麓。
刘寿从不过问剿匪的事,只是眼见黄盖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心里也知道他们要出兵了。
某日,黄盖一大早就调动驻扎在城外的兵马往西边去了。城中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街道都比平时冷清不少,早市也匆匆就结束了。到了当天中午,李燮就下了严令,一到时间,各处城门准时下匙,有不遵者斩立决。
邯郸城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动,王府的人不可能一无所知,夏馥和典韦也派卫士们加紧了轮值。刘寿一开始被吓得不轻,后来又过了几日,一直无事发生,也只好在心里放下了这回事。反正在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下,他身为藩王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祈祷李燮他们靠谱了。
六月底的一天夜里,贼寇聚集了几千人,攻城了。
刘寿在睡梦中被典韦拍醒,还没清醒过来,就听见门外边夏馥急急叫道:“玉郎醒了没有?贼寇攻城了,李公问我们能否派卫士去助战。”
刘寿眨了眨眼睛,好不容易才消化了这个消息,赶紧高声应道:“自然要派!” 转头对典韦道:“今夜有谁当值,都叫他们披上甲过去吧。”
典韦没动,说道:“下官只护卫大王。”
“唉!” 刘寿急得叹了一声,无奈又隔着门对夏馥喊道:“夏君,你带当值的卫士去府库取了盔甲,就让他们去找李相吧。再有,快去城中传其他人过来。”
夏馥应了一声,之后外面就彻底没了别的声响。刘寿披衣起来,套上盔甲,又带着典韦去厢房边上取了马,这才全副武装地来到王府大门处等着其他卫士过来汇合。
忽然,西边的天好像亮了一些。刘寿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眼花,走出门外往西边看过去,却听见了一片尖锐的惨叫声,在黑得发红的夜里让人毛骨悚然。
刘寿心里知道,这应该是守兵往城下泼油点火了。
偏偏又无法打探前方消息。他身边只有二十来人,并不敢靠过去,只能远远地看着一千多米以外的城墙那边隐约的火光,努力分辨出各种声音来猜测着战况。
不一会儿,城外的贼寇开始大声喊话,王府这边隔得太远听不清详细。很快,城墙里就有了回应,一个庄重的声音低喝道:“贼人安敢犯我城池!”
刘寿猜这大概是李燮?
随即城墙里面和城头上响起一片应和:“誓守邯郸!” 他们视线所及的民居那边,陆续还有些百姓抄起家伙出了门。
整个晚上,刘寿都心神不宁地,前方的撕杀声更是听得他毛骨悚然。连韩暨都安慰他:“大王宽心,李相早有对策,必然无事的。”
夏馥有些担忧,但也道:“大王勿忧。” 说着,叫了个卫士去给刘寿泡碗茶来。
刘寿听得眉眼一抽,这种时候,不是应该他在府中主持大局稳定军心的吗?怎么反过来了?看着周围人安稳的神态,心中暗叹一声,不管经过多少场战争,对于这种生命倏忽消逝的事,他内心还是无法坦然视之。
一场攻城,城外是饥荒之下走投无路的农民起义兵,城里是保卫家园的军民,只为修皇家的南宫,又要牺牲多少人的性命去填?
城头上一直交战到天明,贼寇久攻不下,留下一地的尸体自行退走了。
刘寿见外面乱成这样,只好就此打消了原本想去看看黄巾起义主战场广宗和下曲阳的心思,接下来直到秋收,他都没离开过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