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发科举财
似乎感受到了他低落的情绪,姜誉上前一步,站到他后面,“已经很好了!”
陆渝邻扭头看他,有些委屈,他一直认为正面的效率应该更高一些。
蜡纸可以反复试验,可是带密纹的钢板他却没办法。
几人这时才发觉他有些不开心。
“诶,陆子望,就这个已经逆天了,我要能赶上你一根手指,祖父睡着了恐怕都会笑醒。”傻小子赵棠这时表现出了超高的情商。
陆渝邻露齿一笑,捶了他一拳:“你把我安排的书认真读完,可以赶上我五根手指。”
一听这话,赵棠脸都垮了:“还能不能愉快地玩了。”
“哈哈哈……”
准备安慰他的几人,打好的稿子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公子,菜已经摆好了。”郭威在门外探个头进来。
出新品必须让朋友们来尝个鲜呐。
因为没有长辈在,几个人把餐桌礼仪抛到了脑后,七嘴八舌。
“印刷厂得马上开始找地方。”
“不用找,我家外城有一处宅子空着的,正合适。”
许平之的父亲没升任前一家人住在外城,后来搬进内城,外城的宅子租了出去,前几天租宅子的商人说要去南方,退房了。
“各州府的县城得有一间直销的书铺,掌柜还得培训,可以接单帮别人印制。”
“还得招几个雕刻师。”
“我写信让郁林兄在淮州开一家印刷厂,南方富人多,学子多。”
……
一顿饭,生意谈妥,换现代,这可是不能的,涉嫌内幕交易,不过古代嘛,哈哈哈!
过了两天,取回油墨,开始在王府试验。
姜誉特意给他准备了个院子。
陆渝邻带着手套,取了少量油墨放在调板上抹开,取刷子左右反复蘸,直到刷子的毛全都蘸上油墨,再刷到雕版上,盖上纸,用干净的刷子轻刷纸面,揭下纸。
字迹清晰,周围一圈淡淡的油印,油墨中加有某种香料,味道很好闻。
“怎么样?”他举着纸。
“很好。”姜誉看看纸,又看看他的脸。
那块正面的母版没用了,被姜誉收走了。
印刷成功,他去印泥店订了大量油墨,要求比样品黏稠一点,样品稍微清了些,老板一脸讨好,笑着应答。
冬季来临,北方的穷人很难找到做工挣银子的地方。
印刷厂大量招工,工钱很高,但要求很严。
第一关先得面试,手巧机灵的优先,女子也可以。
第二关一旬的试用期,试用期不过的马上辞退。
第三关,印刷的单独一间房,要签保密协议,允许一定数量的报废,但报废品不准带出印刷厂。
采购、裁纸、印刷、装订、会计、仓管、安检……陆渝邻想到的岗位都招了人,还让王鹏程去县衙报备,签了文书。
分到铺货的王鹏举几人派了几个培训好的掌柜出去,把铺子整理好等着接货。
南方的高郁林一边建印刷厂,一边回信。
他没想到陆渝邻如此信任他,将技术毫无保留地告之。
上次让打探的事一直没得到确切消息,他有些自责,连这点小事也没办好。
防水布和百味居分店让高家赚得盆满钵满,高记的东家高铭文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定要把陆渝邻安排的事做漂亮。
眼下又有淮州独一门的生意,高铭文亲自出马忙活,还安排人往京城陆家送了一车水果,一车海鲜。
怕水果和海鲜坏掉,花了大价钱的冰块与水果海鲜一起捂严实,每到一地就会换新的冰块。
…………………………
新上任的朝官陆渝邻,在上朝日,就带着一双耳朵和眼睛站在那里,差点打瞌睡,只听,不发表意见。
“这件事情陆爱卿怎什么看?”想装聋作哑也不成,皇上点他名了。
陆渝邻谨记罗翔老师说过的:千万不要在上司面前说我认为怎么怎么样。
所以皇帝在问他意见时,他问:皇上,您怎么看?
皇帝说怎么怎么……
他就说:嗯,还是皇上英明,臣就没想到,然后说上一两句关键的。
皇帝对他满意极了:这小子会做人!
其他大臣:这小子巧舌如簧!
朝中人人都知道皇帝面前有两个红人,其一中书侍郎陆邻,其二紫金观道长曹方。
渐渐的,他成了别人口中的佞臣。
这个名头传到他耳朵时,他嗤之以鼻,仍照独来独往,与其他重臣既不交往过密,也不疏远,低调做人!
姜誉既有些生气,又有些担心!
……………………
文景十一年冬月,太历朝实行了一道对读书人的改革:科举制。
科举制的告示贴满太历朝的各个州县。
从低到高依次为:童生、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贡士(第一名称会员)、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
【乡试】每三年在各州府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秋八月举行。
【会试】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春季举行,各州及太学的学子皆可考录取三百名。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学子们激动了,沸腾了,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学子,他们有了入朝的机会。
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州府开始扩建官学,当地的大儒担当教授,明年开春即可童生试,不分年龄大小,考试合格即可进入州、府、县学学习,不再是原来的有钱就可以进,但以前取得秀才的可以直接进官学。
各地私塾规模也开始扩大。
学子们苦恼手中的资料缺乏,誊抄一本也得要从有钱公子那里租书来,既费时又费钱。
这时他们发现城里新开了一家书铺:百川书铺。
书籍数目繁多,品种齐全,想要的书都有,而且上面字迹工工整整,比他们夜以继日誊抄的好太多太多。
书,装订得很漂亮,价格,却不那么美丽!
最便宜的也要五十文一册,还有的要三百文。
有钱的公子跨进书铺,不一会儿书僮就抱着一大摞书跟出来,他轻蔑地看着囊中羞涩的学子:哼,就算科举,你们这些穷人连书都买不起,拿什么与我争,趁早回去种你的庄稼吧!
穷学子看着一个个进去,又一个个抱着很多书出来,担心书被卖完,转身回去筹措银两。
奈何家徒四壁,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银两去买书,只得将手中誊抄的一两本书翻了又翻。
每天去书铺望上一眼,看看书还有没有。
过了几天,书铺贴出一个告示:凡家境贫寒的学子,可以提供帮工的机会,凡帮工者,可以提供每天免费看书一个时辰,凡每过一级考试者,可免费送两本书,自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获得,拿劳动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