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划水三国 > 第六十二回 稳了,文和说的指定没错

第六十二回 稳了,文和说的指定没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嘚嘚哒~嘚嘚哒~

    “吁~~~”

    士卒翻身下马,不待将缰绳抵与同僚,便奔向门内,直行至大殿之外。

    虎卫朗声通报:“报!南下育阳探查的斥候,已至殿外!”

    殿内本便并不嘈杂,无有争执,此时更是顿时沉寂。

    曹操微微颔首,斥候快步入内。

    “禀丞相!卑职领轻骑南下,直至遥遥可见育阳城池,途中并未遇到刘备士卒,田中亦无新野农户耕作。不过,沿途偶有已经收过的麦田,也许是只先收了长势较好,籽粒饱满的部分田地。”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方锦帕,轻轻打开,手捧向前,道:

    “丞相,这是从育阳城外,所剩麦田割下。”

    许褚向前一步,接过锦帕,转递曹操。

    曹操轻轻搓着麦穗,开怀道:

    “嗯~新野今年的麦子,长势着实喜人。此次盛夏起兵,本是为了有备无患。如今麦穗未丰,麦花已落,倒是来的正是时候。”

    谋臣上首,程昱躬身赞道曰:“新野背靠汉水,又有沔、淯两水交汇,可供灌溉,本便是乃荆州粮仓。故而地处三战之地,且无有刘表跨江驰援,仍能为刘备所守,以扼南阳之兵势。

    如今,丞相率雄兵百万,挥师南下。这新野,便成了刘备不得守,而又不可不守的死穴。”

    曹操笑而不语,只是捧起双手,轻轻吹了吹,随后捻起麦粒,尽数丢入口中。

    《兵法》有言:国之贫于师者,远输。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因粮于敌,则军食可足也。

    而地处新野、南阳两郡交界的育阳,尚且坚壁而未清野,新野境内良田,大抵也未收割。待大军南下,这襄阳依为屏障的汉水之隔,反而会使刘备无暇将军粮运至荆州其余各郡。

    故而诚如程昱所言,无论刘备守与不守,新野都将为曹军所得。新野一郡之粮,无论刘备收与不收,都非其能据有。

    无论刘备因何目的,坚壁而未清野,对曹军将士,对司、豫、并、兖数州百姓,都是天大的好事——区别,只是风险的有无。

    至于风险……

    “呵,怪哉。人呢?”

    曹操拍去手中麦麸,再抬头时,目光一扫,正看到有一人,缩着脖子,微蜷着身子,隐于众人之后,仿佛比程昱、贾诩二人,更显老态。此前目光或在手中,或洒向程昱,倒是没有留意到此人。

    “司马懿,有何见解?”

    察觉曹操目光之时,司马懿已是心中一凛,只是佯装不察。此时躬身出列,心中已有承接程昱所言,用于作答的腹稿。

    “丞相。丞相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昔刘备夺下邳以谋逆,口出狂言,言称不惧百万之师,而闻丞相亲至,抛妻弃子,背誓而逃。

    若刘备真不用此人,那丞相收荆州用武之地,得此等当世良才,皆将一片坦途。今日,丞相亲率百万雄师,克复荆扬国土。刘备,想来是效下邳旧事,早已~望风而逃。

    众将皆忍俊不禁,见曹操嘴角亦挂有笑意,也便放心开怀大笑起来。

    “呵,伶牙俐齿。”

    司马懿眉头一跳,诚惶诚恐道:“卑职愚钝,班门弄斧,望丞相恕罪。”

    见曹操挥了挥手,司马懿躬身缓缓退回原处。

    [伶牙俐齿,便是答非所问……]司马懿低眉无言,心中边仔细揣度程昱此前所说,边静候着众人接下来的话语。

    “丞相。”待司马懿退回原处,程昱拱手道:“丞相,此人既能料定我军南下,定然是早有准备。在我军兴师之初,便应已得了消息。如今却只令士卒,收割些许良田……若非刘备举棋不定,便是自认为,已有拒敌之策”

    “哦?”曹操笑容玩味道:“真有此等良策?”

    至于举棋不定,曹操当然不做此想。毕竟当初青梅煮酒,称刘备为当世唯二之英雄的,正是曹操自己。

    若说他刘玄德,有何处最当不得英雄,也绝非举棋不定、将能君御,而是为帅而不能窥全貌,虽能领兵,统兵却不可过万,过万,则政令不行,收尾不应。只是其如今得了徐元直、李游玄二人,正是如虎添翼。这也是曹操大势已成,却仍心有不安的原由……

    程昱略作思索,亦有疑色:“自宛城至新野,一马平川,难有伏兵。而雄师百万,已远非奇门幻象所能惑……”

    “以寡敌众,必用奇谋……”曹操面色转冷,半晌无言。

    一旁,昏昏欲睡的贾诩,蓦然睁眼。

    倒非是他能掐会算,有何神通。曹公此语,也非唤他,只是之后所能问的,却只会是他。

    能奇谋迭出,算无遗策者,自古少有,而曹营众。

    只是,去年,曹公赠荀彧食邑千户,赐三公,荀彧固辞不受。继曹公得邺城,欲复九州古制以来,荀令公又一次毅然站在了曹公霸业的对立面。随后,曹公便开始了对既是颍川执牛耳者,又是汉臣之首的荀彧、荀攸二公,逐渐疏远。

    除欲以邺城代许都,以及复丞相一职外,又转荀攸荀公达为中军师——参议军国大事,并典刑狱,却不再从军随行。

    此所谓当仁不让,愚不可及也。非为汉室之愚忠,亦是为后世钉下楔子,锻成脊梁;为后世之士,不以纸上皆为虚言,敢以身死挽天倾。贾诩自然钦佩。

    而曹公的心思,贾诩也“略知一二”——从司空,到丞相,觉得赏无可赏的,不是曹公,而是跟随曹公文武百官。而复丞相一职,还可以顺便改善三公平级,政令却皆出司空府,这一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局面。

    而无论是将百官牵至邺城,还是将二荀剥离权利核心,都有利于摆脱颍川士族今后独揽朝政的可能……至于礼法,依曹公来看,若无他曹操,礼法何存?而治乱扶危的,又岂是他刘协?屡以屠城以绝后患,曹公志在己,不以史载如何为重。

    只是,郭奉孝命陨辽西 ,英年早逝。而刘晔是刘氏宗亲,杨修又是肱骨汉臣杨彪之子,二人虽然从军征讨,却皆不可信。

    故而,此次大军南下,本是欲毕其功于一役,可从征谋臣,有奇画策算之能的,却只有程昱与贾诩自己,两人而已……

    [哦,还有这个河内司马家的小子,司马懿,倒是有自己的风范,可惜还差这些火候……]

    “文和,可有推测?”

    贾诩心中早有计较,当即答道:“无有险地,则无势可依,若仍欲以寡敌众,唯水火二途。至于粮草,或为迟滞我军,以期能得新野半数之粮,退襄阳以自守。”

    “嗯……”曹操以手抚额,轻轻叩击,略作思索,道:“那便令斥候往来奔于军前五十里,以防不测。

    夏侯惇!”

    “在!”

    “命你领精兵五万为先锋,如遇贼寇,只消击退便可,不得冒进。”

    “是!”

    “至于副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