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禅让
五月底,夏收快结束,又一支仅次于西出凉州规模的商队出发了,他们是前往南中的越嶲郡。这支商队由司金中郎将糜昌带队,他组织起了商人和工匠们,出发前往南中,他接到的命令是全力开发铁矿,并接受平南将军的指挥。
商人们对商机的把握是相当敏感,只要人多的地方就有商机,吃穿住行皆有生意可做。南中早已被季汉牢牢控制在手中,离成都又近,这次这么多人一起做南蛮人的生意,保不住又可以在铁制品开发出来之前还可赚上一笔。
五月二十八日,皇帝陛下下圣,平南将军陈雄(陈子杰)即刻前往南中,保护铁矿开采的顺利进行。一日后平南将军及手下一千人,带着各种物资从南门出发,通过零关道前往南中越嶲郡。
平南将军及人马并没有按常规行军,而是把行军当作练兵的手段之一经常让他下面的四支部队各自较量,胜有奖,输有罚 。他们远远坠在商队之后。
平南将军声称,只要以最少代价取胜,使用任何方法都可以。这下把兄弟伙们的激得嗷嗷叫,四支部队经常相互比拼,设陷阱,打闷棍,无所不用其极。有一次,粗心的乃娃追踪长枪营时,竟然被设伏,自已掉进陷井不说,随行的一百兄弟全军覆没,弄得他及刀盾营的兄弟很没面子,发誓要找回场子以雪前耻。
陈子杰前往南中镇守,按规定,他的父母家人要在成都留守,也就是变性的为质。这次长公主刘琳还有必须前往南中的理由,所以于公于私也要照顾一下人家的感情,让她一起随行。另外弟弟陈子豪作为他的传令官在军中效力。
在六月初五,皇帝刘禅在朝会上宣布,把皇位传给皇孙淮海王刘乐。天下又是大哗,每隔不久,季汉老是搞些莫名的东西出来,刺激天下人的神经。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次皇帝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不想再干皇帝的差事了,以前有黄皓在时还好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处处享乐。而现在处处受到限制,想玩这个没钱,想做那个没人,还要面对案头诸多书简,还有诸大臣之间的扯皮等等,弄得他这个老好人非常不好当。
而自已的太子,他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的魄力压不住其他几个弟弟不说,身子骨太弱。要不是皇后的意思,他早就想换人了,但其他几个儿子也很不争气。后来,刘乐的横空出世,才让他看到了希望,心中便早有了如此打算。
六月初十这天,太子刘璿自请辞去太子之位,皇帝准之,封其为安东王。
太子刘璿倒无所谓,即使自已当了皇帝,也要把这个位置传给这个儿子。他相信自已的儿子能做得很好。季汉是年轻人的天下,自己病歪歪地能多活几年就自求多福了,皇帝那个位置不是他想去坐的。
反而是刘乐一直惴惴不安,突如其来的好事,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只是想不到来得如此之快。
这是他和大将军之前布的一个局而已,先是以各种理由拒绝皇帝的享乐计划,让他心生退意。然后给他谈条件,皇帝不是不想管国事吗?那好,我们尊你为太上皇,每年给大笔钱财,随你享乐,如何?钱财哪里来,这个你不用管,你玩乐去就行,保证及时到位。
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就成了。
皇帝的传位明诏终于六月八日下达了,刘乐按着规矩谦辞,皇帝再传位,刘乐再谦辞,如是者三。当然这一切都是尚书台的那些博士们做表面文章,皇帝的诏旨和刘乐的谦辞都是他们拟的。虽然一切都安排好了,表面的文章还是要做,不然的话史笔如刀,会说刘乐想当皇帝想的迫不急待。最后决定在六月二十八日在宫中举行禅让大典。
谯周诸人开始安排继位大典,这是国之大事,半点马虎不得。虽然是内禅,却也要改年号,拜祖殿,挑选吉日,召见王公大臣宣示,尚书台、大司马府和御史台彻夜的忙,大臣们此时大都知道了此事,人人心里一本小九九,都要进行安抚。人心会不会浮动,边境能不能安宁?魏吴的反应如何?属国的态度怎样?每个信息都要及时准确的报上来,以备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幸好,季汉经常搞出一些令天下人侧目的大事件,已将魏吴两国的神经绷得麻木了,如此重大之事,他们竟然没有反应。只要季汉没去找他们麻烦,他们就叫老天保佑了。这段时间,魏吴两国各地的奴隶大量流失,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在头疼这个事。他们在通往季汉的边界上加设哨卡严加盘查,力图阻止奴隶逃往季汉。但满怀希望,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加之季汉内外都有人帮助他们,逃到季汉内的奴隶包括平民越来越多。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卯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天色清明,在皇城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近三千名官员,今天是新皇登基大典的日子,所有九品以上的在京官员都必须参加,不仅朝廷职官,在京地方官、散官和退仕的官员也必须参加,而军官中的郎将以上非当值者,也要一并参加大典,还有外国使者,在京人质等等,也将列席大典,这样算下来,将有三千余名官员参加今天的登基大典。
地点不在未央宫,而是在永安门外的皇城广场上,宗正寺、光禄寺等相关府衙早在十天前便开始准备了,皇城广场上画有明确的区域,每一官员站不同的位置,都有专人引导,非常详细,一丝不苟。
刘乐当了皇帝,那么刘禅的另外几个儿子也不是没有想法,传位太子也就罢了,却直接越过太子,传位给太子的儿子,让他们脸上无光。但他们也都认同只有刘乐才有能力把季汉打理好。毕竟他们也听过刘乐的施政之道,相比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没有这个能耐的。况且还有大将军姜维及几个各部门的大佬们支持,自问他们没有这个实力掺和进去。只希望自己的子侄不要对他们太狠就是。
汉朝是行火运,因为高祖刘邦是赤帝之子,因此先帝刘备认为自己是延续汉的国运,因此必须有赤色在里头,而季汉位于大陆之西,对应白虎神位,属白。那么对应国家的年号就可有得挑选了,怀帝刘禅有建兴、延熙、景耀、炎兴无不有关联。在御史台和尚书台的唇枪舌剑中,终于由刘乐拍板定了这个年号:炎熙。意为火得兴旺之意。
这次登基大典,因国府空虚,刘乐不得不厚着脸皮向各世家借钱,但效果不是很好。因为连续动荡与经商购买商品和铁矿票券,他们已无多少现钱了。新皇帝谁不想巴结呢!问题是拿不出来。
因此这场声势浩大的登基大典,也只是表面作作文章,涉及到实质上的比如赏百官、赏属国等花钱的地方能省则省。反正季汉穷,只能务实,花钱图虚名的东西不干。让别国鄙视不已。
皇城广场已经准备就绪了,一丈高的皇座矗立在玉阶上,一百八十名宫廷侍卫手执各种仪仗器具站列在皇座两旁,在两边龙尾道上也站满了身着明亮铁甲的宿卫军,他们拿着斧、戚、戈、矛、钺等等各种武器,一个个如天神般地矗立在台阶上,威风凛凛。
两名宦官扶着刘禅走到祭祀台前,他手执三支香慢慢跪下,广场上的所有人也跟着跪下了。另一侧的刘乐也跟着跪下,他此时心中异常平静。
刘禅将香插进香炉,恭恭敬敬向上天叩拜。
这时,秘书郎郤正取出皇帝圣旨,展开朗声读了起来:“季汉自昭烈皇帝开国已有四十三年,四夷敬服、万民安康,……”他足足念了一刻钟,最后昂声道:“……今有季汉宗室汉昌,人格贵重,品性淑畅,应天而起,挽救季汉于危亡,天意昭然,可登基大统,再创季汉万年基业,钦此!”
郤正收了皇帝旨意,高声道:“请新皇登基!”
刘乐一步一步登上了金背皇座前的平台上,早已立在那里的刘禅,似哭非笑地把头上的衮冕摘下,亲手将它系在刘乐的头上,冕边垂十二白玉旒摇晃着,相互碰击的声音清脆悦耳。紧接着,刘禅从另外一个太监手上的托盘中拿起传国玉玺,将它交到刘乐的手中。至此,象征着皇权的交接工作完成了。
“乐儿,好好干,季汉的命运掌握在你手中,善待百姓,善待百官。以仁义治天下,先祖昭烈皇帝在看着你,不要让他失望!……”时而糊涂,时而精明的刘禅今天说出的话令刘乐大为惊叹,看来皇爷爷是一个非常精明,近乎大智若愚之君。
刘乐头戴衮冕,手持传国玉玺。他坐在皇座上,背北面南俯视着巨大的皇城广场,俯视着近三千名臣下,望着他们每一张面带期盼的脸庞,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信,默默祈祷上天,“汉昌受命于天,望上天护佑季汉一统中原,繁荣昌盛!”
“新皇登基,百官叩拜新君!”
三千名大臣再次轰然跪下,他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万岁!”
“万岁!”
在这些官员及将士们的三呼万岁声中,刘乐也看见了成都全城,壮丽巍峨的城池徐徐铺开,他又仿佛看到了大汉的万里山河,看到了那些正欲血奋战的季汉将士。
此时,一轮朝阳冉冉升起,照射着大汉的万里河山,江山是如此多娇。
刘乐极目远眺,这一刻,他君临天下。这一刻,季汉的命运掌握在自已手上。这一刻,刘氏宗室的血脉在燃烧,在沸腾。
(第三部猎鹰展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