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合围
淮海王刘乐全身着精良的甲胄,手持长枪,骑着一匹骏秀的白马。他一脸忧郁地望着西门城墙,而身后的二世祖们却一脸兴奋地望着那些所谓的叛军,如同恶狼盯着羊群,欲欲跃试。
可城下叛军一见到他们后,立即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望着那些毫无斗志的叛军,以张遵、关彝为首的二世祖们提议冲杀一阵,但被刘乐摇摇头给否决了。这次叛乱,死的人已够多了,给季汉多留些人口,才是当前最应该做的。
刘乐仔细观察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叛军无组织,无纪律,到处乱窜,他们只是些被抛弃的累赘罢了。真正的叛军主力在哪里?现在还没有答案。
通过询问,他决定先去饱受攻击的北门,虽然他知道北门城墙还在汉军手中,但他一定要亲自看过了才能放心,因为联系中断的原因,他还放心不下陈子杰,承担那么重的压力,也不知他怎样了,皇城内的皇帝与父王应该也没什么事吧!刘乐心中想到。
他留下少数人,接收这群叛军,带着剩下的人,准备沿着城墙前往北门。
就在这时,城门楼上一个大将军亲兵装束的人看到了他们,向他们喊道:“淮海王殿下,奉皇帝陛下与大将军令,请你们立即前往南门阻敌,卫将军已到南门,请你立即率本部人马,前往南门接受他的指挥!”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北门和东门,领着无当飞军的阿楠哙和孟柄也接到了命令。
阿楠哙带着两千飞军迂回到北门,孟柄领两千人马出现在东门,他们正准备大开杀戒,却发现这些毫无战斗力的叛军竟然头也不回地逃了,飞军便跟着追杀。
哪知,在北门汇合后的叛军竟然放下武器,整体向汉军投降了。飞军的兄弟们气得哟,非要叫叛军拿起武器来撕杀。
幸好,城门上大将军的军令及时下达:让他们即刻前往南门方向,合围叛军主力,他们才又兴奋起来。
无当飞军中以羌蛮者居多,好勇斗狠,常拿性命当儿戏,为获一首绩,可以三天不吃不喝,在敌人眼皮下潜伏,只要敌人有一丝松懈,他们抓住机会就一击杀之。因为汉军军功奖励相当丰厚,首绩在他们眼里就是美酒、财富、女奴,会让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距离成都城南门四十里处,有一个地方叫万安镇,这里原本是一个人口上千的集镇,但因这次叛乱的影响,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跑到山里逃生去了。只留下空荡荡的草房民居,叽叽喳喳的麻雀在房顶上跳来跳去。
过了此镇便进入山区,镇后有两条道路,一条官道直通南中,另外一条稍窄的路,则是通往犍为郡的必经之路,从犍为郡经过一百里便是江阳郡,过了江阳郡就是巴郡然后可直达江州,李丰来的时侯就是走的此道。
李丰和几个家主率领三千人马,正快速向万安镇运动,只要过了万安镇,就进入山区,无数崇山峻岭将成为他们最好的屏障,凭现有的汉军军力,不可能玩得过这些地头蛇的。
快到万安镇了,军中仅有的几骑已派到前面去打探消息,奇怪的是,这几骑一直没有回报。李丰的心不由地又开始一阵阵紧缩,不祥的预感又涌上心头。
过了一个大弯,万安镇前那棵高大的桉树出现在众人面前。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忽然,五个大大的汉军军阵出现在他们面前,军阵中鸦雀无声,萧杀之气凛然。阵中心位置,竟然排列着几十辆弩车。
汉军中的旗号中竟然有一个“霍”字大纛高高飘扬,这是安南将军霍弋的将旗!
“霍弋不是在南中平叛吗?怎么会在这里?”李丰心中无数个疑问,但没有人给他解释。“难道朱提郡的叛乱已平定?但不对,即使平定,来回也不会这快,难道朱提郡的叛乱只是一个假象,根本没有发生?……”
“李都督,这是怎么回事?……”旁边的宋渠问道。
“李太守,近来可好”汉军阵中有一身材魁梧、年纪六旬的老将军向他喊道,声音雄浑响亮,数员战将正簇拥在他身边,正是镇守南中的安南将军霍弋。
季汉军制,安南将军统率南中七郡驻军,其中朱提郡驻军指挥为牙门将毛炅,霍弋经常到朱提郡视察驻军,与太守李丰较熟络。
“李丰,某视李家为季汉之支柱,自诸葛承相以来,季汉对李家是多有照顾,为何要反叛,难道季汉给予你们的,还不够多吗?你这样做,对得起你死去的父亲吗?你对得起那些因你而死去的季汉子民吗?”还没有等李丰回过神来,性情激烈的霍弋便骂了起来。
“霍将军,人各有志,季汉推行废奴,令某和其它世家,损失惨重,几近家破人亡,若不奋起抗争,皆以我们是绵羊,好欺负,任人为所欲为!我们不过是为自已挣取一丝活命的机会罢了,何必要赶尽杀绝!……”李丰在为自已找一个好的理由,有些情况,他不便说,象征性的还了两句嘴后,他在思索该如何办。
出现在叛军面前的是南中来的近万名汉军,先锋就是朱提郡的牙门将毛炅,他的凶猛与对季汉的忠诚,李丰最清楚。他出现在这里,说明朱提郡的叛乱早已消为无形了。
“李丰,你早已落入大将军的算计之中,现在你已被围,某这里有万名精锐将士,你是逃不出去的。只要你下马投降,某保证在大将军面前为你求情,否则,你等只有死路一条。”霍弋说完,一声令下,一排排弩车被推到阵前,叛军里便掀起一阵骚动,弩车的威力与厉害,叛军们尤为清楚。
前面是人数武器占优的汉军,正面冲击肯定是不行了。左侧是一条较深的河流,右侧是一片长满密林的坡地。作为资深的将军,肯定会在两侧安排伏兵的,想绕过去,这个方面考都不用考虑。
就在这时,后面传来马蹄声,斥侯来报,后面有追击的叛军,正快速接近中,有数千人旗号不清,具体数量不明,距此十里。
李丰的脸一下惨白,他明白,等后面的汉军一到,他便被合围在这里,到时升天无路,下地无门。顾不上其他人的意见,吩咐全军往回走,他要在两军合围之前,另寻一条道离开这处危险之地,同时,他把李同叫到身边,吩咐了几句,便前军作后队,后队作前军向回路赶走。南中汉军倒是没有攻击,只是派出严整的队形,紧紧跟随。
李丰退后几里后,周边的地势也对他不利,在一处丘林旁,叛军停了下来。他吩咐李同到林中探路,其他人等所有人结阵,准备拼死一战。
当孟柄的大纛出现在眼际之时,李丰感到心落到了谷底。汉军不是胡乱应战,他们是早有预谋早有计划要灭了他们。
叛军被一前一后堵在路中,南中的汉军将他们紧紧围住。
很快,无当飞军就发动了攻击。飞军们证明了它在山地和平原作战中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就算是同等条件下,同数量地魏军与汉军交锋,也绝占不到任何的上风,更何况乌合之众的叛军大战才罢,狂奔数十里,早已力竭筋疲,如何敌得住汉军优势兵力的迅猛攻击。
卫将军诸葛瞻带着淮海王刘乐他们,赶到战场时,战斗已开始了。战斗虽激烈,但呈一面倒的态势,诸葛瞻他们只是作为威慑力量在旁督阵。
那些二世祖们在一旁观看,没有参加战斗,他们并没有过战场搏杀的经验,诸葛瞻与刘乐害怕有个万一,他俩将面临着所有权贵们的指责,那个滋味是不好受的。
叛军最后奋起一搏,与汉军拼死战斗的情形,其惨烈的场面让二世祖们震撼不已,有些人的腿都在发抖。在人前耀武扬威也就算了,真让他们上战场,这得两算。
只有诸葛尚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在其父的默许下,单枪匹马,左突右挡,在早已呈败象的叛军中杀了个几进几出,最后还一枪挑死了宋渠。血染征袍,满面是血的他看起来威武不凡,连刘乐也暗暗点头,权贵们中又出了一员大将。
此战结果,不出意料之外,李丰和几个家主都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一起战斗到最后一息,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尊严。其实他们也知道,即使投降,他们的结局比死还难看,那么不如痛痛快快地战死。
李丰死了,没能实现与姜维单挑的愿意,而是死于孟柄将军的长刀之下。米贵和宋祥死于战阵之中,所属的三千人马全军覆没,其中一千两百多人选择了投降,基本上都是些平民和奴隶中选出的精悍之士。
只有少数几十人漏网,他们钻进了周围的高山密林,包括李丰的儿子李同和十数名家将。
战斗结束时,天还没有黑下来。战场上数员大将会师,以卫将军诸葛瞻级别最高,于是他便下令,加紧打扫战场,抓捕漏网之鱼,并安排人把几个主要人物的首级砍下来保存好,送往成都。同时他和霍弋、刘乐、孟柄等一道商议如何写报捷文书,尽快将喜讯传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