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狩猎
景耀三年(公元260年)的春天很平静,季汉国内一直在休养生息,大将军在汉中励兵秣马,准备北伐事宜,同时关注着各国时局,只要一有机会,大将军将毫不犹豫地挥师北伐。
在这个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时节,陈子杰一直很忙,忙着训练新兵,发掘和培养人才,忙着把巴鲁培养成一只勇猛的斗兽。整个春天,他都呆在阳平关,哪里也没有去。
一晃到了夏天,今年的雨水特别多,益州到阳平关的运粮队被阻在了白水关,汉水河上的桥被洪水冲走了,栈道也被损毁了不少,各地的将士与民夫一直在赶修,乐观的估计至少一个月内是到不了。
今年夏天在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魏主曹髦,魏国第四任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继位前为高贵乡公,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给敌人的进攻带来很多困难,同时也会给自已造成不小的麻烦。
虽然阳平关贮备的粮草、物资够多,但也不能轻易随便使用,傅佥将军安排不少士兵在周边地势平整的地方屯垦,现在这个时间也会安排将士下河摸鱼,到周围的山里打野味以充军用。
这段时间,魏军没来骚扰,估计他们也在为下雨而发愁。
刘军侯安排曲里每个屯轮流出去打猎,顺便侦察一下敌情。
这天,轮到陈子杰所属的屯到兴势山附近打猎,一个当地猎人出身的斥侯作为向导,还有一个从成都来的刘校尉跟着他们一起去。
陈子杰安排了有两个什的人带了弩和弓箭,都是平时射击成绩较好的兵。其他人只带了一些长予、刀及绳子等打猎和生活用具。
另外有五人,有三人是从其它屯里调过来的,他们五人作为陈子杰的直接下属,也是他着重培养的人才,王小石是一直跟着他的人,李玉是来自另一个屯的新兵,陈年和苟千来自第二曲的新兵,还有一个是他们村里来的王铁,就是王麻子的儿子。
这五个人中,只有王小石和王铁受过跟陈子杰一样的训练,其他三人只是到军中时才接受了弩机的训练,不过这三人在短短三个月当中表现出优秀的射击天赋,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冷静地把弩箭射出,击中目标,虽然准头欠缺些,另外还缺乏实战的磨练。
一路上,巴鲁非常兴奋,它前窜后跳,不时有山鸡和小动物被它吓出来,王小石他们五人拿着上好弦的弩机,略加瞄准便射出,那些小动物无一例外被射中,有的还身中两矢,其中有好几只是被巴鲁惊吓到空中时被射杀的。
和陈子杰一起走在后面的刘校尉感到非常吃惊:将弩射得准的人很多,但能在物体高速移动时仍能射中的很少,而这五个人都能做到,实在非常了不起。而这五个人对这个年轻的屯将非常服从,不敢在他面前露出丝毫得声,可以想象这个屯将的射击水平比他们更加厉害得多。
刘校尉不知道,能有这样的成绩,作为屯长的陈子杰不知付出了多少的汗水,他结合以前老爹和弩术教官的方法,再加上自已对射击的一些体会和经验,总结出了对于军队快速提高射击水准的方法,经傅佥将军同意在屯里试行。几个月下来,绝大部份人都能达到季汉军队中的甲级水平,其中有十多个人可以达到那五个神弩手的水准。
朝山里越走越深入,各种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陈子杰把他们分成了五个小队,那五个人每人带领一队,分开打猎,他们约定:猎得最少的,回去时多背猎物。一时间,每个小队的士兵都磨拳擦掌,嗷嗷叫大声夸下海口,不愿做最后一名。
为了公平起见,陈子杰和巴鲁没有跟任何小队,只在这方圆几里的地方自由活动。
陈子杰带着巴鲁和刘校尉跟着斥侯到附近的山顶上,观察周围的地形,斥侯对这一带相当了解,每个山头与河谷都了若指掌,刘校尉拿出刻刀和木片不住地在上面刻划。
陈子杰没有带“狙将”,只背着一支军中制式臂张弩,这次的打猎基本由王小石他们五个包办了,他反而成了最闲的人。
他们早上出发,除去中午就着水壶啃几块干粮,到下午太阳下山时,这五个小队都猎到很多小动物,大点的却没有多少,如此成绩回去,大家都不是很甘心。有过打猎经验的人都知道,上午下了一阵大雨,下午太阳才出来,大点的野兽都会躲在窝里,最佳的打猎时间是第二上午,正是野兽出来找食的时间。
好在刘军侯的命令是两天时间,于是陈子杰与几个什么长商量下,安排斥侯找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地方宿营,明天继续多猎点野兽带回去。
在其他士兵准备帐篷、捡柴烧火做饭之际,猎人出身的斥侯建议设几个陷阱,一是能够多抓些野兽,二是可以防范敌人的偷袭。虽在自己地盘内,但也不能大意。
陈子杰点了下头,安排几个伍的士兵去帮忙,然后把巴鲁带着一路跟了过去,让它了解陷阱是怎么回事。
那个斥侯很会弄,还就地取材,他能很好地找到野兽经常出没的路径,利用树枝的弹性和林中的藤萝,在那里做好一个又一个陷阱。
在一处接近水洼的地方,斥侯看了又看,指着一个地方吩咐一个伍长,让他带人在这里挖坑。伍长二话不说,就带着他手下的兄弟们挖了起来,而其他人则将挖出的泥土运到远处丢掉。
吃饭前,这个长八尺宽五尺,深三尺的坑挖好了,斥侯自己做好了盖子。他把树枝和杂草编的盖子盖在坑口,还在上面撒了一些特意留下的散土。陈子杰指着这个陷阱告诉巴鲁不要去碰。
这顿饭大家都吃得很高兴,山鸡炖野蘑菇,加上来自临邛郡的井盐,这个味道好极了。
饭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诺大的森林里没有什么事可做,为了不使将士们太过无聊,陈子杰决定每个伍可以享用两只自已猎获的猎物,这个决定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各什各伍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陈子杰和刘校尉、斥侯和王小石他们五人以及巴鲁享用三只肥大的野兔,陈子杰否定了煮汤的提议,决定用烧烤来处理这两只兔子。
巴鲁嘴角流着涎水,舌头伸得长长的,眼睛直楞楞地盯着烧烤架上的兔子,没有命令,它不敢动,只能卧着发出哀求的呜鸣声,听着让人有种忍不住想满足它要求的想法。实际上,晚饭后,所有人都自动把剩下的骨头集中在一块,全都给它了。现在还是这个德行。
斥侯饶有兴趣地看着巴鲁,对陈子杰说道:“对于猎人来说,狗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今天巴鲁的表现非常优秀,是一只不错的猎犬,入伍前我做梦都想得到象巴鲁这样的狗。”
其他人都深以为然,所有人中除了刘校尉和斥侯,都和巴鲁亲密接触过,这只金黄色獒犬并不只是一只猎犬而已,它的凶猛让他们庆幸自已不是他的敌人。
最有体会的还是王小石,作为屯长的得意弟子,许多事情都当仁不让地抢先去做,那次,他作为巴鲁的假想敌,身上穿着厚厚的盔甲并披着被子,把自已裹得严严实实。巴鲁在陈子杰的命令下攻击王小石,只见巴鲁一个虎扑,利用自身的重量与速度把王小石扑倒在地,凶猛的大嘴咬向要害,巴鲁撕扯着着王小石,三两下便把被子扯烂,露出铁甲,巴鲁不好下嘴,只能用嘴咬住肩膀甲胄,把王小石拖着跑了好大一圈。事后,肩膀铁甲被咬变形,肩膀上乌黑的印记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散,幸好没有把手脚露出来,否则更有苦头吃。
来自成都的刘校尉一直观察着这支弩兵部队,总感觉他们的精神面貌与其他季汉部队不一样:首先,他们的射击技术很准,这么多的猎物基本上都是一箭毙命;其次,他们的眼神显得很自信,相信在屯长的带领下能打败任何敌人;最后,他们嘴角上洋溢的微笑都很乐观,愿意为生存而战斗。
接触中,刘校尉听得最多的是那些新兵把屯长经常挂在嘴上,像王小石这些跟他一起并肩作过战的伍长,什长在新兵面前炫耀自已时往往会搬出咱们屯长怎样怎样,然后自已又如何如何等等,无形中状大了陈子杰在新兵中的形像。
刘校尉想起自己此行的使命:一是了解阳平关周边的地形,不能让魏军有空子可钻;另外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考察陈子杰本人能否胜任那个职务,这是大将军亲自给他下达的任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陈子杰还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因为晋升为屯长而有所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