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鹰飞 > 第5章 回家

第5章 回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景耀元年七月的最末几天,阳平关军营热闹非凡,许多附近的商贩到军营旁边向路过的季汉将士兜售他们的产品,同样也有军人三三两两地围在货摊前在与商贩讨价还价,每年这个时侯都是这样,只要没有什么可疑情况,值勤的军法官们也不会去管。

    诸葛丞相曾立法规定:凡服役未婚将士,满两年以上者需回家成婚,妻有孕而回;已婚将士亦然。

    继存遗志的大将军一直沿用丞相当初的法规,少有更改。同时,为了缓解国内劳力严重不足,将大部分军人的假期统一安排在八、九、十月份,这些轮流放假回家的将士还可以帮助家里做些田间农活。

    整个三国时代,人口数量相比之前有严重减少现象,汉魏吴三国都将人口视作最大的财富,其中季汉地盘最小,人口也最少,人少弊端尤为突出,最富有的益州后世可养上亿人,而现在百万人口而已,还是经过几十年的精励图治后的成果。当然也有其它原因,有许多的隐户、豪强世家的家兵佃户及各蛮族等未计算在内。

    因此,从皇帝陛下到民间黎民,都在想尽办法造人,以增加人口。只是这个时代的卫生条件太差,大多生下来的婴儿存活率不足三四,另一个原因是粮食不足,父母都吃不饱,还敢要小孩?人口一直是季汉发展的瓶颈。

    季汉《蜀科》规定:禁止坠胎,鼓励生养,若生下来无力抚养者交县衙门,由有司抚养,生养超过三胎,婴孩能活过一岁者,奖羊两只,狗一只; 若成年没有婚配的女子,由有司强制安排成婚。

    和陈子杰一起休假回家的人有很多,大多是三年前与他一起到阳平关的那批士兵,其中一个就是当马夫的何俊,他没有参加北伐,只有比较低微的月饷,看着陈子杰大包小包地买东西,羡慕得不得了。

    军中的泡泽一个个呼朋唤友,或把酒、或叮嘱、或明志、或娇情,严厉的军规只有这几天才能得到放松和宣泄,军人的豪迈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另一种诠释。

    也有一部份退役的将士和他们一道,他们或完整或带着伤残返回自已的故乡,领到一块属于自已的田地,继续为季汉效力。

    七月最后一天,陈子杰他们起程前往汉中首府南郑,汇合其它各城回益州的将士,顺道护送一批物资前往成都。

    经过近十天的跋涉,他们翻爬了高耸秦岭,跨越了绝险栈道,穿过了剑阁天险,终于来到了涪城——季汉军队的大本营,所有从汉中方向返回的将士将在这里休整一天,换了关凭文书,便各自归家。

    陈子杰本想将手中的环首刀还给宁随将军,但他人地两疏,人小位卑,没办法打听到宁随将军的消息,只好放弃这个想法,等以后再说。

    陈子杰、何俊和一些将士一起搭上他们护送的车队,结伴往京师成都前进。

    当他们过了绵竹关后,成都平原便出现在眼前,晴朗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田野纵横交错,一片片桑村林郁郁葱葱,一块块田地里长着已经结穗的稻子,稻草人穿着的旧麻布片随风飘扬,偶尔会看到一两个老农在田间忙碌,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水田周边旱地里种了不同的蔬菜和大豆,成熟的高粱早已经收获了,只留下光秃秃的高粱杆子,距离村庄远点的地方还有好些田地没有耕种,里面长满了杂草,麻雀一群群地此起彼伏,噪杂的鸟叫声随处可闻,偶尔还能看到少许的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

    一路上,都见不到几个闲人,只有一些商队和部队在急匆匆赶路,经常听说益州人力疲惫,而今活生生的现实摆在眼前,陈子杰的感触更深了。

    快接近成都时,周围的村落明显多了起来,各村庄房屋前后无一例外到处种的是桑树,周边的田地有一大半都种了庄稼,没种庄稼的土地看起来不是很肥沃。

    不少一起的伙伴陆续和他们打招呼作道别,看样子,他们已经到家了。

    到成都城时,已是晚上撑灯时分,陈子杰和何俊在外城随便找了个驿馆住下来,用了点饭,到附近的夜市买了些小礼品,就睡觉了。因为季汉穷困,连雇辆车都很困难,只能凭借军中练就的铁脚板了。

    第二天寅时,天还没有麻亮,他们就起床背着包袱出发了,向西,蜀郡灌县,家的方向。

    当天下午,他们走回了离开三年多的故乡,在村口的桑树林边他与何俊分开,各回各家。

    陈子杰兴冲冲地往家里跑去,待到自家大院的门前,稍使力一推,门“嘎吱”一声就开了。“阿爹,阿娘,我回来了!”陈子杰兴奋地大声喊道。

    一阵脚步声,有几个人从房中先后奔了出来,正是爹娘和小弟,老娘手中还抱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正好奇地望着他。

    “阿哥,你回来了,真的太好了。”小弟陈子豪说着,就要上去帮着他拿身上的东西。

    “小杰,你回来了就好,我们盼你好几天了。”这是老娘,永远是那么爱他。

    “好,小杰,回来就好,还没吃饭吧,我们一起吃,我估摸着你回来也就是这个时辰。让他们等了一会儿,正准备吃呢。”只有一只手臂的老爹关心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上。

    进了大屋,饭桌上的饭还冒着热气,几碗大白米饭,中间是小白菜,煮豆子、还有一碟咸菜,和他们军中的伙食差不多,看起来,民间的生活还是过得比较温饱。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这是你妹妹,叫小英,你看她真乖,叫阿哥。”老娘抱着小女孩对他说着。

    “阿哥!”一声稚嫩的声音里带着怯生的味道。

    “哎!”陈子杰顺势把妹妹抱在手上,亲了一下她胖胖的脸蛋,妹妹不干了,在怀里扭动,吵着要娘。陈子杰没法,赶紧给老娘还了回去。

    “阿哥,你现在是什么官?赵家村的赵老三他哥都当屯将了,他比你早两年出去的。”

    “哦,我只是一个什长,比他差两级。”陈子杰实话实说,但他隐瞒了赵大头阵亡的消息,以免为小弟带来心理阴影。

    “小豪,为父我跟你说过,不要去比这些,只要你阿哥在军队里平安就好。”阿爹说出了每一个军人的心里话:对于官职、权力远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老爹是过来人,年过半百,当了多年的里正,上位者的威风还是很足,立马把陈子豪训得低下头去,扒拉着饭不再开口。

    “小杰,你先休息下,我还要到河边去训那帮小崽子们,你王叔已在那里等着了,小豪跟我走。”吃完饭后,身为里正的老爹还得去忙。

    “阿爹,你去忙吧,多训训那帮小子。免得到时上战场轻易地就丢了命。”陈子杰深有感触,他见过很多刚上战场的新兵,由于恐惧,动作非常僵硬,对于敌人的攻击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杀掉了。

    阿爹意味深长地望了他一眼,带着小豪走了。

    “阿哥,等一会你来看我练得好不好,比得上你没有。“小豪跟初生牛犊一样,倔强、好强,正是热血沸腾冲动的年龄。

    陈子杰帮老娘洗涮完后,老娘就抱着小英与他拉家常,陈子杰顺便把带回的礼物,一样一样拿出来整理好。

    有一件大瓷盘子给家里盛菜的,一件一丈多长的粗布可以给家里人做几件衣服,一支现在流行款式(卖给他的商人说的)的银簪子送给老娘的,还有一柄精美带鞘小刀,是送给弟弟的。还有一串大钱,塞给了老娘。除了银簪子是陈子杰花钱买的,其它的要不就是军功奖赏,要不就是战利品。

    陈子杰娘俩聊着聊到了他的婚事,“小杰,你不知道王家二妹,都到咱家好几次了,问你什么时侯回来。”

    “我回不回来,关她啥子事情嘛?……阿娘,您是咋回答的?”陈子杰还是显得有点害羞,特别是和家里人说这事,感到很别扭。

    “你不晓得吗?王二妹已经十七岁了,再不出嫁就要被县衙强行婚配了。”

    “她看上了我!?我都还没有准备好呢。”

    “得了吧,你和她的事,我还不清楚,要不是你当初牵过人家的手,嫁不出去,还不是你害的。”老娘揭了他的老底。

    “呃!”陈子杰差得被水给哽着,满脸通红,老娘抱着妹妹,笑着给他捶背。

    “等阿爹回来再说吧。”陈子杰飞一般的逃出家门,想到处逛逛,毕竟有三年没有回来过了。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详和,正在做针线活的阿婆们正热情地向他打着招呼,没有多少人在外面走动,夏天的下午显得很安静,除了蝉在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

    东看西瞧,现在的村庄和三年前一样,没什么变化,兴致过后,陈子杰不由自主的,沿着村口的碎石大道向河边走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