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九华2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僧尼散居山中各寺,习武强身者只是业余爱好,稍成气候的硬手均是半路出家,并未形成武术流派。本地信徒虔诚,来往香客游人自觉禁食荤腥,就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盛名在外的九华“素食”
已到生火做饭时辰,商家香客被官府驱赶,空无人烟。众人肚子饿了,却没地方吃饭。太监锦衣卫军士之间各不节制,军士就闯入商铺找吃的,军纪极其涣散。因逃得匆忙,店家许多东西不及带走,全被搜刮,糕点点心不顶饱,军士吃荤,立刻鼓嚷开。
太监拿军士没办法,再去县里请做荤的厨师傅要等很久,百晓知自告奋勇要做荤味的素菜,要清子搭把手。百晓知出门游历,学会几手菜式。清子当年随着忘尘吃多食广,他不会做,但会说,色香味上指指点点。
就地取材,做出的虽然是素菜,但起的是荤菜名,样式也像,如素鸡、素鸭、素香 肠、素海参等。因为不着酱料香辛,别有一番清新、澹然的意境。军士却哪管这些,味道像鱼肉,初次尝觉得新鲜,凑合也就过了。
“阿弥陀佛。”有两个尼 姑被香味引了过来。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轻敛着眉头,似乎从素菜中闻出荤味,是种罪过。
“奇怪,官府封山了?师父比我们还晚?”另一个年纪略轻些,步子迈得更快,朝这边来,对百晓知道:“给我盛一碗。”连僧尼之间敬称也无,好不知礼数。
唐九认出二人峨嵋派服色。官府禁止游人香客,山中僧尼仍正常起居,军士以为只是归山的尼 姑。
“不错,不错。原来素食还有这样的做法。”她少见多怪,这在信徒中已是从俗的惯例做法。她见清子碗筷还算干净,捡着每样尝了几口,洗漱净嘴,道:“静空师姐,难得下山,又趁师父不在,我们来比比轻功如何?”峨眉派若要切磋,首比轻功药理。
间接吃别人唾沫,清子觉得这比丘尼很不检点,再不动筷子。
静空先轻声责备两句,又代师妹谢过众人,才道:“静明师妹,轻功我自不如你。师尊有训,出家人不可有争强好胜之心。”
静明趁静空说话时,用个小擒拿将静空手中剑夺来,道:“我背负两把剑,让一让你。”好胜之心不止一点点。
看静明夺来的剑,剑鞘古朴,全无装饰,不但没有剑首剑箍,剑柄剑身连接处连剑格也没有,直入鞘中。剑鞘中间书写二字,别人认不出,清子认得是用古篆书写着“倚天”二字。而她自身佩剑簇新簇新的,显然平时经常擦拭。
静空面色不变,只是语气急道:“我替师父持剑,师妹快还来!”
静明不由分说,拔腿便走,她不择路,无论平缓陡峭处,宛如有人以长索直线将他吊上去一般,身形一丝不移。她轻功自是极佳,但武林人一看便知是峨眉轻功。她见静空不追,没了兴致,突然不见了,隐没在山林中。静空道了声:“叨扰诸位施主。”逐缓步登山。
军士吃饱喝足反而不想走动,太监不停催促,许了些事后的好处,这才起步登山。这股登山的人多,但总多不过平时的香客,一群人的喧哗立刻被山林笼罩,宛如漫步私家花园。
山色秀美,人文景观沉淀,景随人移,令人目不暇接。静空走在前面,倒像是她跟在后面照看众人,提醒道:“今日天气晴朗,但前些日子多雨,山道栈道又年久失修,注意脚下!”话音刚落,就有人滑了一跤。静空便转身询问,自称略通医术。
从军和刑狱之人,对人文风景看得不重,随地在碑刻上小解。静空又转身,视若无物的劝解。军士不便与尼姑动怒,终于有点不好意思。
即知静空是念缘高足,又观之可亲,清子便上前求医。静空把脉,深感奇怪,道:“小师父,你丹田中有一股宋家真气,像被什么摸不透的东西牢牢吸住……不,不是东西,具体我也说不上来,放任储着,不知是好是坏。”她放开清子的手,自顾自的走着思索,良久,才回头安慰清子:“我师父就在左近,莫急。”清子不抱什么希望,还是觉得有些失望。
行至静明隐没处,忽然听到短兵交接声。众人奔过去看,静明已将两个男子击败。
一名棕衣男子手臂伤口颇深,疼得撕牙裂嘴。这初次见面又无仇怨,何以伤人。另一名白衣男子脸色怒极,道:“你是峨嵋念缘师太的高足,我们学艺不精惹不起。青山不改,日后再行讨教。”明明败了,还说惹不起的是别人师父。
静明得意的“哼”一声,道:“你们两个合起来胜不了我,也就是昆仑、崆峒两派掌门联合起来也碰不到我师父一根毛发。”
有人心道:“你师父本来就没有头发,怎么碰?”
静空心奇,看二男年龄装束,应该是崆峒、昆仑中的二代弟子,怎么如此不济,兵器交接几下便落败。细看草地泥地,树上也有鞋印,多是静明的尺码,心下了然,算上步法,斗了不下百招。静明先是用步法躲,前段打斗才没有传出兵器交手声,找出破绽后,几击便得逞。
二男游览九华山,自恃有武功,在江湖中有些地位,被官府驱赶时很不情愿,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不敢公然和官府作对,就伪装下山,再折返,乐得空无游人能独览山景,不巧碰上静明。
唐九却一眼就认出二男,一人还是远亲,唐家太姑姑嫁到昆仑派生的孙子,和念结的性质一样。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是了,到这一辈,昆仑为唐门站脚,纯粹就是为了利益。
唐九也没什么尴尬不适,还恭敬的自称晚辈。正好有了这个台阶,静空又不住道歉,替二男敷药,但仇怨是种下了。二男拉不下脸面,仍是上山。
另一个崆峒派弟子是支持宋家的。唐宋之战双方请人做见证,见证人越多,身份越高,面子越大,才越公平安心。有人是因为恩怨矛盾分别支持唐宋。其实江湖门派之间各有私交,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才选边站,才不会以命相帮。
静明打量一眼唐九,道:“你就是师叔常夸的外甥女?这么大一件事,师叔仅是飞鸽传书,两位师叔只顾着唐宋之战。师父真的很生气。”
唐九记起姑姑说过,掌门师姐收两个弟子,二徒弟天分颇高,一直未放她下山,在山上磨性子。唐九才不觉得天性是靠吃斋念佛能改变的么?
静明絮絮叨叨,说起一人独斗崆峒昆仑两派,方法和静空猜测的一样。深秋天,山林鸟兽稀少,又被官府吓怕藏匿,静明就代替鸟兽,唧唧喳喳。静空一边走一边听,突然停步,道:“啊,以师父的脚程不可能未到,许是路上有事耽搁。”走一步,又“啊”一声,道:“以师父轻功,她走的是近程的山路!那么,该是西北边上山,我们该去那看看!”她猜的果然没错,念结是借道九曲十八弯,专挑别人上不去的地方走。
“师姐,原来你刚才都没听进去!”光荣事迹被师姐放不上心,静明真有几分失落,转头向西,赶在静空前面,“师姐,比试的事你千万不要和师父说,你待我最好了。山上师姐妹们不爱说话,第一次下山还不让我说个够么。”
二尼一走,又复宁静。前段山路还乱哄哄的军士,未登一半,就耸拉脑袋抱怨。领路太监突然改抄小路,在半山腰一间规模不大的寺院前停步。
九华山置有肉身菩萨的寺院有好几座,一群人不去真身宝殿,也不去圆通寺、化城寺、天台寺等主要大寺院。连山顶都不到,就到半山腰上,一座古质不起眼的小寺。寺中僧人只有九人,被叫出来,团团围住。
太监奇道:“都活着?丁大总管怎地比我们还晚到?”
当今皇帝偏信道教,肉身菩萨虽然殊荣不如当年,这寺中年长的比丘也是见过大世面的,站出来质问何事。
两个太监虽然知晓丁公公此行目的是不惜一切代价得到肉身菩萨,但未得允许,终不敢强抢。太监一时没了主意,两人相互商量一下,决定假传圣旨口谕,请寺中肉身菩萨下山。
老比丘只说滋事体大,需要住持亲自开启。而住持暂不在寺中。
太监就把明智抬出来,现任住持不在,前任方丈也可以吧。老比丘依旧面露为难,他并不识得明智,护寺之战后,人事几多翻新,圣字辈飘零四方。
明智身处熟悉的场景,情绪变得极其激动。喃喃念着经文去拜菩萨,不但拜错了顺序,大势至菩萨像前还拜了四次。然后就起身,满嘴叫错名字吩咐寺中众人做事,全是当年方丈派头。只是偏偏没有叫到“圣名”法号。
奇怪,明智记忆最深的弟子明明是圣名,难道他已知圣名此刻肯定不在此处?
寺门外悄然停着两顶轿子,丁公公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