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旧年末,新年初
腊月廿八
朝阳微露于东方天幕,将鹅毛大雪覆盖的公牛岭照耀如金山银海,静谧幽深又安宁祥和。主峰公牛山下只有数十户人家的牛安庄今日更是添了几分烟火气,按照村中习俗,今日是新年前采红竹和馅做糖饼的日子,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了不知多少年。
“二十八,二十八,兴采红竹背回家,地瓜面,红竹沙,做了糖饼喂娃娃,快些快些吃掉它……”
街道上十多个穿了红袄,额头点了朱印的孩童们齐声唱着这首祖祖辈辈传下的歌谣,领头的是一名黑瘦少年,穿了一件已经瘦小且有些露棉絮的短旧红袄,脚上却穿着一双崭新的黑色棉鞋,布满老茧和冻疮的手上轻提着一支工整写有平安两字的大红灯笼,少年打量着跟在身后的兴高采烈孩童们,黑瘦脸庞笑容灿烂,和孩童一齐哼唱着。
“亮子,带娃娃慢些走,今年雪大路滑,红竹少了就少采些,不妨事的。”一旁站在院门口头发花白眉毛却黑的出奇的健壮老人,穿着一件脖领丢了一半扣子的黑色棉袍,抬手向黑瘦少年摆了摆手,语气和善。
“知道了,燕爷爷,我们走了,天黑前就回来。”黑瘦少年同样轻轻向老人摆了摆手,轻声应答,转身时不经意扶了下提灯笼那只红袄袖管,招呼孩童们离去。
听了重亮的轻声应答,白发老人似乎放心许多,便没有过多嘱咐言语,轻轻点了点头,只是望着孩童们叽叽喳喳走远,叹了一口气,自顾自说道。
“哎,亮子这孩子命苦啊,打记事就没了爹娘,得亏村里长辈心善一块帮衬着才没有半路夭折,都说亮子勤恳,再勤恳也是个不经事的孩子啊,如今怕是做半块糖饼的红薯面也拿不出了。”
“可不是嘛,没记错亮子今年也有十五六岁了,寻常人家的男娃娃,这个年纪已经被爹娘带着去门当户对的女娃家提亲了,亮子一个人不知要等到何年月才能攒够给媒人的那些份子钱。”
老人身旁站着一名约摸三十多岁,穿着素棕色棉衣的丰腴妇人,妇人眉眼与老人有几分相似,皮肤比老人白些,个头却是要矮上许多。
白发老人没有看一旁的丰腴妇人,自顾自叹息道
“芳,咱家能帮一定帮一把,总不能看着娃娃饿死冻死不是。”
老人伸手向自己腰间摸了摸,手里摸了空,随即皱了皱眉,转身向院内走去。
“知道了爹,您闺女我您还不知道,看着这孩子从小长大,昨天纳完的棉鞋和这几天的煤球我已经让隔壁家的三娃子给亮子送去了,亮子的性子您最清楚,背了半筐大半年才攒下的扶青叶子,非要给您送来,说老人多喝些扶青叶子茶对身子有好处,我也没推辞,孩子脸皮薄,改天我再给他送回去。”
妇人习惯性的跟在老人身后,小跑着伸手给老人掀起订着补丁的棉门帘,边跑边碎碎念道。
老人进屋后掀起棉袍,坐在了火炕上,抬手拿起桌上摆着的磨得锃亮的铜制烟袋锅子,在桌边上轻轻磕了磕,重重叹息一声,抬头向站在桌边正对着双手呵气的妇人说道。
“听说这年月什么物件都贵了不少银钱,等永昌回来跟他说,下次去城里送货,咱们的药材也要涨些价钱才是,不能让村里街坊邻里白白辛苦大半年,过年连些荤腥都吃不上。”
公牛峰应算是中原第一高峰,高约五百丈,周围大小山峰众多,处于公牛峰南坡山脚的牛安村正是因此而得名,小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世代与世隔绝,村民自己自足,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也安稳。近些年村西种瓜的李老汉大儿子中了举,当了乡官,才为村里架了桥,平了路。从这儿开始村里一些年轻后生才开始与外界互通有无,公牛岭大小山峰十数座,气候温润宜人,得天独厚,公牛峰更是自下而上如同四季分明,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公牛峰上漫山遍野的草药也就成了牛安村活命的营生,村里青壮在山中采得了草药,便由白发老人的姑爷黎永昌送往均安城里各大药坊,换了银钱带回村里。村民虽同姓不多,但都信得过永昌的人品,加上丈人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村民也乐得省心,对卖药一事并无人非议。
“知道了爹,上次永昌回来听城里人说咱大邺国在大肆囤粮,是不是要打仗了?”妇人低头伸手将桌上装有瓜子的盘子向老人推了推,顺手抓了一把瓜子,捧在手心,一粒一粒的磕着。
白发老人轻哼一声。
“打仗打仗,受苦的都是老百姓,王良黄路忠那些豪门贵胄,哪个不是吃的膘满肠肥,就邺国这一亩三分地,吃都让杂种们吃没了,打什么打?王爷在时岂会容得下他们?”
白发老人似乎对邺国朝堂公卿贵人怨气颇深,聊到朝堂便眉头紧锁,撇了撇嘴,眼神晦暗不明,又不知想起了什么,怒由心起,握紧的拳头猛的捶在桌上,只见厚重的榆木方桌被老人的拳头捶掉了一个缺口,桌上瓜子被震飞,洒落一地。
“得,燕大侠,就不应该跟您聊这些,又得往里搭不少银钱修桌子,当儿女的多说一句,窝在这山沟里您还不如回老家颐养天年呢。”
妇人显然了解自己爹的脾气,又不敢顶撞,只得赶忙蹲在地上,挨个捡起掉在地上的瓜子,见老人没有答话,轻叹一声,又站起身将捡起的瓜子放回盘子,双手拍了拍无奈道。
“时候不早了,我去和糖馅,免得亮子他们回来晚了时辰。”妇人拿起桌边围裙,走出了屋子。
名叫燕四方的白发老人眉头紧锁,深嘬了一口烟杆,吐出云雾,向屋外妇人喊道
“开春了你就和永昌回老家吧,离开这是非之地,趁早生个娃娃,我老了,懒得动地方。”
说完老人怅然若失,似乎时光陡然而逝,瞬间衰老,丢了跟随自己大半生的精气神。
公牛峰旁有一座小山,因山体西面平缓另东面陡峭,远远望去形似牛角,便被称之为牛角山,由于被大公牛峰挡去七分劲风,邺国境内又多雨雪,得天独厚的气候,滋养得牛角山植被茂密,其中山果与草药最为繁盛。夏日,山中飞禽走兽汇聚,物产丰富,为牛安村提供猎物荤食。冬日,山上盛产一种名为红竹的香甜果子,入秋开花,寒冬结果,形似山楂却无一点酸味,散发淡淡幽香,人闻之心旷神怡,而猛兽却对这种香味嗤之以鼻,退避三舍,这也形成了牛安村祖辈食红竹糖饼以驱赶年兽的习俗。
由于几日前的大雪封山,使得今年格外寒冷。落雪之时由于牛角山风劲较小,积雪尤其厚,可达寻常孩童小腿,积雪覆盖使得牛角山银装素裹,走在其中也是格外的肃穆,好在登山的孩子们自小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仍找的到雪下山路。白茫茫亮闪闪的山坡上,着红袄的孩童奋力的攀爬着,留下一条形似长蛇攀山的凌乱脚印。穿着红袄的重亮在最前端领路,背着一个竹制背篓,背篓中放着留以备用的大红灯笼和火折子。黑瘦少年个子最高,在一群年纪均小于他的孩童中分外的显眼。
“亮子哥,往年不都是同群哥带我们去采红竹的吗,怎得你来了?”一个孩童向黑瘦少年询问。
“同群被他娘拽去王媒婆家拜年了,昨日找到我说今年让我顶替他上山。”
少年屁股后面孩童显然十分精明,意识到自己好似说错了话,生怕戳到前面哥哥的痛处,轻声哦了一声,便没有再言语,手脚并用,跟上脚步。
行不多时便见前方半人高的藤棘之上挂着一颗颗红色小果,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见到红竹果,孩童们撒欢一般蜂拥而上,数息间便将一株红竹果藤采净,孩童们将红竹果熟练的扔进背后的小背篓,又接着向上爬去。
脚印连成的雪龙所过之处,红竹藤都被采秃,无一例外。
“亮子哥哥,我爬不动了,咱们歇歇脚好吗?”
“亮子哥,我冻得脚疼,你背背我好不好?”
“亮子哥,咱们啥时候能采够红竹回家,我想吃糖饼!”
名唤亮子的黑瘦少年对这群叽叽喳喳的小鼻涕虫耐心十足,笑着把这群小家伙的红竹果倒在自己的背篓里,将还未点燃的灯笼插在背篓缝隙缝隙间,左右开弓,抱着两个小家伙,显然是对这群娃娃疼爱有加,有些吃力的一屁股坐在山路边的积雪覆盖的大石上歇脚,眺望连绵山脉。
“大家歇歇脚,别跑远了,咱们去东岭坡下那边采完就回去,今年天冷,没准能碰着几朵开花的雪莲呢!”少年雪莲二字出口,孩童们瞬间来了精神,嘴上连忙说着歇好了,争先恐后的站起身背上自己的小背篓,想着若真采了雪莲,一能补贴家用,二是娘亲能多分得自己两张糖饼吃,穷人家的孩子,想的只有这些。
雪莲稀有,有止血还魂之功效,是治疗外伤的圣药,一颗顶级品相的雪莲能换十枚金锭,相传只有公牛峰常年积雪不化的峰顶和西域佛陀所在的天峰上才有,可遇不可求,前些年村里有许多慕名而来的采了莲人和江湖人士,在山里趴了整个冬天,一颗雪莲影子也没见着,索幸只有一人失足摔断了腿,没人丢了性命,从那往后再也没有人来公牛峰采莲,可第二年村东王三胖子偶然在牛角岭发现一朵五分品相的雪莲,用换来的银钱,娶了西溪村貌美的小娘子,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事,让王三得了福气,王三的娘亲逢人便说她家小三是福将下凡,以后更是光耀门楣,添得贵气。
本名重亮被村里人称为亮子的少年眼见激将法起作用,将两个早已急不可耐的孩子放下,憋住微微挑起的嘴角,抿了抿嘴唇,低头望向群情激昂的鼻涕虫们,实在憋不住又咧嘴偷偷笑了笑,转身招呼孩童们继续爬去,孩童们正要迈步跟上重亮,只见重亮才转过去的身体不动声色的又转回寸许,皱眉斜撇了一眼高耸的公牛山,提了提身后背篓,大步向牛角山上顶行去,时不时的为后边孩子们挡去卷着积雪刮来的冷风,屁股后边的孩童紧忙迈着同样大小的步子,踩着重亮的脚印,一步不拉,生怕走的慢了被人抢先采得雪莲,这一幕远远望去像极了平日里常玩的老鹰抓雏鸡的游戏,黑瘦少年像母鸡一样走在最前方,孩童们便如同跟在后面的小鸡崽,甚是有趣。
鹰在何处?
公牛峰南面坡树丛之中,两道如鹰般的锐利目光,把红衣孩童们的嬉戏尽收眼底。
“那少年好像发现了我们……”一个年轻男人的嗓音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