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徐百家
徐袁氏出身苏州府书香门第,对庶子庶孙们都不错,直到去世,没有任何妒妇的刻薄行为。
家里留守的嫡庶儿孙一同进学,读书生活均一视同仁,平时一应花销从未刻薄过。
无论哪个时代,这样的妇人,都值得一声‘慈母’称号。
徐明植三岁就在老太太身边,记忆里确实比亲娘还亲。
新举人回到家后,‘悲痛’得写了几首悼亡诗,更加把老太太的慈善传颂开来。
天下文章一大抄,自穿越而来,起步就在考场抄,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妥妥的文坛大盗。
什么诗词、律言、绝句,五言、七言等等,再什么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
十七世纪之后的名诗抄了又抄,送人,豪爽的送人,诗中留名互捧,为自己在舆论中铺设了一条金光大道。
短时间内,外人眼里,徐明植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的诗词天才,得了一个‘徐百家’称号。
连一向古板的徐易峥,都开心的不停夸起来,喜获‘麟儿’溺称。
……
徐家,浙江省湖州府长兴县望族,发家时间比大明朝时间还长。
秀才以上功名的读书人,从未断绝,封建社会另一种意义上的‘勋贵’。
近三代更厉害,徐明植他爹徐易峥,万历五年进士,官至正四品知府,七年前致仕回家。
大哥徐明栋,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都察院监察御史,正七品,官不大权不小,传说中令人恶寒的清流嘴炮。
三哥徐明松,这就差了点,万历三十八年倒数第二中举。国子监晃荡了三年,老徐运作,在福建漳州府做八品经历。
五哥徐明桷,十四开始,就在帮助家里经营管理工坊,徐小七后来又重点‘培养’。
九弟徐明樾,年方十五,还在书院读书。
徐家一三五七九,排行单数的都成人了,二四六八均早夭,就这还是官宦人家,这年头孩子的成活率也太低了。
徐明植还有五个姐姐两个妹妹,大外甥比自己还大两岁,联姻的都是附近州府有点‘势力’的人家。
……
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有两种,一种‘书呆子’,如徐明栋,出口即大义,徐明植与他交流头疼不已,少说一句是一句。
一种伪君子,如徐明松,表面上如浴春风,背地里自私自利,刻薄算计。
徐易峥是两种性格的混合体,虚虚实实,不正不邪,底线是有,私利也从不遗漏。
徐家老宅在顾渚山南的溪浦乡,徐易峥致仕后在县学客串授课,溪浦乡里老之一。
皇权不下乡的年代,县城以外都是高度自治区。作为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徐氏良田近三万亩。
制茶、纺织、挖矿、烧窑等等,涉及衣食住行各类作坊有二十多个,对内、对外都是一个封闭的‘乡域经济体’。
……
徐明植失去了巨浪来临前,官场织网的机会,立刻转变方向,迫不及待地对各类工坊进行了改造。
珍妮纺纱机、飞梭机、烧玻璃、烧水泥、炒茶等等工艺,两年多时间,玩了一遍。
这种爆发式的产业生产力增长,就算徐易峥是士绅大户,也抵不住别人的窥欲。
老头愁得跑到墓地与三兄弟商量,徐小七一听,这还不简单!?
讲述了一下技术控股,吸引资金,‘共同发财’做大利益链,经营商圈的理念。
把三人听的一愣一愣,徐易峥在守墓屋推演了几天,倒也有魄力,让徐小七来主持。
长兴十多家望族,互相之间都是几代联姻的世交关系,把当家的人集中起来。
徐家老七一顿理念轰炸,三个月后,成立了大明朝五个合伙公司。
徐明松在守墓屋说的新鲜玩意和各家交往,就是在说这些事。
别说那些层出不穷的新东西,只算账一事,十个掌柜加起来也没徐小七一人快。
这些事都是在丁忧期间发生的,大家为了抬高收益的‘正当性’,又对徐明植一顿吹嘘。
孝纱机、孝织机、孝琉璃、孝硬土等等全部挂上了‘纯孝’的幌子。
封建时代的价值观,孝是核心标准,影响力无与伦比,效果喜人。
尤其是庶子对嫡母的纯孝,更是典范中的典范。
不仅当事人得了好处,长兴知县、湖州知府、甚至布政使都是政绩。
他们还是徐小七的业师、课师、房师,这层关系认了,就会跟随一辈子。
于是,文坛才子徐百家,又得了一个名号,利国利民的‘徐百工’。
……
丁忧二十七个月,是不准离开的墓前的,徐明植前前后后只住了半年,大多数时间都在山庄或工坊里。
大家需要,都默契地闭嘴不提这回事,躲清静的时候,偶尔回去住几天,徐老三就代替他主持一下工坊的事。
老大徐明栋,两年没有出过一步墓园,只在墓屋后面种了一小块地,人家才是真的纯孝。
此时,是万历四十六年正月,顺着山路转过两个小山包,眼前豁然开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
这两句诗最能体现当下的风光和徐小七的心境。
转了一个弯,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岔道向西到了另一个小山后面。
山下有人站岗,见他来了,都立刻躬身见礼。
这个地方叫岳飞场,宋朝名将岳飞的练军之地。
徐小七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老徐看不起他这杂耍般的上蹿下跳。考虑他为徐家贡献不小,再加上徐小七的一再要求。
勉强同意,就算特别的‘奖励’,从护院、家丁、奴仆、佃户里挑拣了三百人,在此地‘玩耍’。
……
半山腰竹林后的山凹平地,一排竹屋前,百人在练体能、百人练擒敌格斗、百人在练队列纪律。
后世的徐明植,父亲是军人、母亲是中学老师,两人都想让独子进入自己的行业。
二十岁本科毕业后当了四年兵,复员后才续读硕士。
这时代的徐明植一肚子四书五经,也许两人灵魂主体交换以后,他更适合后世的专业发展。
训练的这些人,他们是没有户口的,就是士绅累世避税惯例,隐匿的人口。
构筑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自然是为了增加实力,这三百人,才是徐小七以后大用的基础种子。
只不过现阶段还没人懂他的意图,官途从戎,多少有点‘下作’,却是不得不为之。
他们已经训练了一年多时间,战阵讲究整齐划一的分进合击,他们不是军士,却是合格的刺探和护卫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