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在繁铜前线(续完)
(续昨)1939年5月,五团团长孙仲德调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五团政委曾昭铭调任新四军教导总队上干队党支部书记。谭司令决定五团第一营营长徐锦树担任五团团长,五团第二营营长林开风担任五团政委,第三支队六团参谋长梁金华担任五团参谋长。
第二支队三团副营长何志远调任第三支队五团政治处副主任。第一营营长祝喜良、副营长邓林,第二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第三营营长李钖锋、副营长叶露霄。
第三支队组建独立营,由原六团三营副营长沙海根任独立营营长。
沙海根是湖南茶陵人,与谭震林是同乡。但是在湘赣苏区的时候,谭震林虽然是领导,并不认识沙海根;到沙海根当团长的时候,谭己调往福建了。
但是沙海根调往三支队,确实是谭震林的主意。谭震林翻阅八路军调任干部档案时,发现了沙海根,知道沙海根曾经是林欣儿的部下,强将手下无弱兵,沙海根肯定错不了!
所以说,沙海根调往三支队,与其说是谭副司令看在同乡情份,倒不如说是看在林欣儿的份上。
果然,一年多来,沙海根的表现让谭震林很满意。
三支队在帮助地方建党的同时,还积极主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收编地方武装,组建游击队。
骆云山原是国民党繁二区区队里的班长,该地区沦陷后,他带领部下,打着抗日旗号,在大、小磕山和保大圩一带打击敌人。
1939年初,三支队派刘全等人在保大圩开展活动,与骆云山联系,收编了他的武装,组建了一支受三支队和县委领导的游击队,活动在红花山、马坝一带。不久,这支队伍发展到60余人,1940年6月编入“长江游击队”二连。
1939年秋,三支队五团协同繁昌县委成立了“繁昌县猎户队总部”,按总队序列,区建大队、乡建中队、保建分队。
发展到1940年,全县猎户队员1200多人。猎户队在县委军事部和总队部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站岗放哨、搞情报、做保卫、锄奸除特、截取敌人物资、配合部队作战等。
同年秋,县委组织部长苏拓夫深入敌后大、小洲,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到1940年,这支队伍发展到50余人。9月编入一支队一团。
1939年秋,苏拓夫还组建了沿江游击队,始建时只有一、二十人,在长江上打击敌人,为部队扩兵。
到1940年,发展到30多人,编入三支队民运科组织的另一支游击队中。
1940年6月,三支队五团一营副营长刘全又组建了“长江游击队”,属三支队和县委军事部双重领导,下辖2个连,共百余人,主要活动在大洲、高安、旧县、马坝一带,开展扩兵、锄奸、筹集钱物。1940年9月,也编入了一支队一团。
1939年春,铜繁边界有一支“沙洲游击大队”。三支队派人去做工作,这支队伍归三支队领导,改番号“铜繁芜游击独立第一大队”。
在三支队的帮助下,这支队伍不仅控制了沙洲这块长江南北交通的“跳板”,而且还先后支援了上百名战士到三支队,壮大主力。
不久,这支队伍和郎坑游击队各一部共500多人,经过整训,在1939年秋编入了三支队。
三支队驻繁期间,地方革命武装迅速发展壮大,输送到正规军队的兵力至少有一个团,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合格的兵力。
这些都是在国民党三战区的严格限制和压迫下,通过斗争才得以实现的。
三支队驻繁期间,繁昌建立的抗日群众团体主要的有:各级农民抗敌协会,会员参加担架队、瞭望哨、递步哨,为新四军运送粮食和军用物资,传递文件、架桥筑路等等。
各级妇女抗敌协会,会员为战士缝补浆洗、做军鞋、募集抗日款,收集废旧钢铁(制造兵器)、动员亲属参军等等。
各级青年抗敌协会,会员宣传抗日思想、张贴抗战捷报、动员青年参军参战。
商民协会,会员平时筹备牲猪、白酒、糕点、日用品,赠给三支队。
工人抗敌协会,会员战时抬担架、平时修桥筑路、捐钱捐物支援部队。
儿童团递步哨遍及每一个村落。
正是由于有这么多县、区、乡、保四级群众抗日团体,有了如此可爱的民众支持,所以三支队将士在战场上同日寇的搏杀才越战越勇。
即使是在“血战繁昌”的战役中,繁昌人民上至70多岁老奶奶、下至7、8岁的小姑娘,都冒着炮火送饭送水,慰劳战士,令战士们十分感动。
三支队官兵以自己的光辉行动,赢得了繁昌人民的大力支援,无愧于“人民子弟兵”和“皖南抗日前线主力军”的光荣称号。
三支队非常重视统战工作。谭震林副司令员特别重视对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他刚到繁昌,就将逃亡的国民党繁昌县政府迁到赤沙八分村常驻办公。
他做通了铜陵的陈春圃(曾任北伐军旅长)的思想工作,并通过陈的介绍,不少青年参加了三支队举办的抗日救亡训练班,其中大多数人后来都成为地方上的抗日救亡运动骨干。
1939年3月,正值春耕生产。三支队了解民情,帮助农民克服口粮、肥料、石膏、耕种、借贷等困难,发展粮食、丹皮、沙参的生产,切实解决药商的欺诈压价和销路问题,并根据可能的条件,逐步推开“二五”减租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