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在繁铜前线(待续)
三支队进驻铜繁地区后,支队部和五团团部驻扎在中分村。
随后,支队司令部移驻沙滩角,政治部及战地服务团移驻燕子牧,五团团部仍留驻中分村,六团三营跟支队部驻沙滩角和赤沙滩一带。
当时三支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同国民党五十二师、一四四师一起担任繁昌、铜陵、南陵境内长江沿岸的防御作战任务。
这次国军故伎重演,又把三支队摆在了阵地最前面,一四四师在支队左后翼,其主力在狮子山、钟鸣街一线;五十二师在右后翼,其主力在桂镇一带。
军队部署又像在青弋江时一样,把新四军夹在国民党两部之间的前沿狭小地区。
新四军在大战前迅速了解情况,调整防御部署,抢修工事。同时投入力量建立群众武装,开展民运工作。
当时,支队部有民运科,团里有民运股,每个连队还有民运组。
他们向群众宣传党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思想,搞社会调查,发动、组织群众起来抗日。部队走到哪里,就把民运工作做到哪里。
谭司令对党的工作和地方民运工作十分重视,他到各部队去视察,首先要了解民运工作的开展情况,许多工作都要亲自过问,并亲自动手抓。
1939年6月,在中分村支队部召开地方和部队干部的联席会议时,他登上讲台,作了题为《五十天民运工作》的报告,并组织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三支队有个战地服务团,约五六十人,其中女同志占了一半。
服务团在谭副司令员的亲自领导下,工作开展得很活跃,除给战区的群众演戏、唱歌、上文化课外,还帮助地方组织农抗会、妇抗会等团体,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
后来,各乡大都建立了党支部,到1940年底,仅铜陵县的党员就发展到2000余人。
三支队于1938年底开始,先后在姚家冲、凤凰山、新屋岭等地举办了三期“抗日救亡干部学校”,也叫“救亡训练班”。
学员大都是铜陵、繁昌一带的农运骨干和知识青年。
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学员们都过着严格的部队生活,主要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及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论述,还有如何开展民运工作等。
“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克服困难,坚持办学,为我党培养了大批干部,也为三支队在铜繁地区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
三支队进驻铜繁地区后,民运工作的重点是在各乡建立群众抗日组织,主要有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猎户队、儿童团和递步哨等,这些组织在保卫皖南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国民党当局害怕新四军的发展,不让新四军建立地方武装,三支队就在各地帮助农民建立自卫队。
繁昌山区打猎的人多,许多农民有猎枪,支队就把这些群众组织成猎户队。
到1939年,繁昌全县的山区里,凡是有土枪的青年都参加了这个组织,区里有大队,乡里有中队,保里有分队,全县七八十个中队,共计1000多人。
猎户队站岗放哨,搞侦察,做向导,积极配合部队作战,成为新四军的可靠助手。
1939年下半年,五团还同繁昌县委一起,组建了猎户队总队部。
在铜陵钱家湾,有个知名人士叫章啸衡,1928年曾任北伐军营长,后因思想激进被蒋介石的党羽排斥而解甲归田。
1938年10月,他拉起一支抗日队伍,因大队部设在沙洲大棚,故名沙洲抗日大队。这是铜陵地区的第一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
1939年2月3日,叶挺、项英、袁国平和邓子恢联名致函章啸衡:“……我们现决定您们的番号改为新四军三支队铜繁游击独立第一大队,仍以章同志为大队长……”
就这样,新四军加强了对沙洲游击大队的领导,使这支抗日的农民武装不断发展和壮大。
同时,沙洲游击大队先后给三支队输送了几批兵员,使三支队的战斗力得到及时补充,为开辟和巩固铜繁抗日游击根据地,保障军部通往江北的运输交通线畅通做出了贡献。
三支队除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以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壮大自己,积极打击日军,粉碎日军扫荡。
在铜繁抗战的两年多,三支队与日军进行了大小战斗近200次,是新四军皖南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繁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皖南的门户,是新四军军部及后方基地的屏障,日军如从芜湖威胁徽(州)、屯(溪)后方,繁昌首当其冲。
所以,敌我双方都非常重视这个战略要点。
1938年12月26日,日军纠集伪军二三百人,向五团驻地中分村扫荡。
支队接到情报后立即展开,抢占了岭头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猛烈射击,并乘胜发起追击,迫使敌人退至青山嘴,后向三山败退。
新四军一举克复了繁昌县城,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自此,繁昌保卫战的帷幕便正式拉开了。
1939年1月10日,峨桥、伏龙山的日军分多路向繁昌进攻。三支队五团二营奋起与敌激战,迫敌退至马坝。
次日,日军占领繁昌县城。
13日,新四军三支队主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积极反击,日军即向峨桥、横山撤退,繁昌保卫战首战告捷。
这次战斗,日军伤亡20余人,新四军伤亡9人。
3月10日,新四军在孙村附近阻击敌人。峨桥之日军步、骑、炮兵共300余人,乘机攻占繁昌城。
新四军集结主力反击,迫敌退出繁昌,这次战斗,毙伤日军10余人。
5月20日至23日,占据顺安、荻港等地的日军在联队长松木的率领下,出动了1000余人,向繁昌地区扫荡。
三支队五团和六团三营部署在乌金岭、马厂等地抗击敌人,经过四天激烈战斗,歼敌300余人,粉碎了日军扫荡,新四军伤亡百余人。
11月初,驻扎在繁昌的当面之敌,是日军岩松十五师团川岛警备部队,约五六百人,还有大量伪军配合,分驻伏龙山、峨桥、三山、横山一带。
繁昌以西,是一一六师团的一三三联队和酉川、藤井、青木三个大队,约计1500余人。
日军又从芜湖调来了1000余人,对繁昌城形成包围,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11月7日夜间,日军在伪军的配合下倾巢出动,8日拂晓,分三路到达新兴街、松林口和三元口附近,上午向繁昌城直扑过来。
9时,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突入繁昌城。下午3时,新四军开始总反击,战士们勇猛杀进城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日军抵挡不住,终于纷纷向北门溃退,以施放毒气为掩护,趁着天色昏暗,逃回了据点。
这次战斗,毙伤敌100余人,新四军伤亡38人。
战斗结束后,谭副司令随即命令各部撤回原地,抓紧休整,以备再战。
不出所料,11月14日,新四军在塘口坝同日军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毙伤日军400多人。
11月21日,日军又调集2000余兵力,分五路再度进攻繁昌。谭司令率部沉着迎敌。
他针对敌人增调兵力,以求决战的企图,在战前召开了干部会议,研究战法。
据五团二营营长陈仁洪回忆,谭司令命令他率二营抢占乌龟山一线阻击进犯日军,命令五团三营一部守住铁牛山阵地,三营主力坚守三梁山。
陈仁洪说,天色微明,他带着通信班赶到金山岭时,日军已窜至乌龟山山下,和先期到达的侦察班接火。
陈仁洪当即命令四连连长林昌杨:“敌人刚到山下,你们马上选择冲锋路线。一定把他们反击下去。”
四连赶到乌龟山山下时,日军已爬到山腰。林昌杨马上命令号兵吹冲锋号。并带领战士发起冲锋。
顿时,日军轻重机枪向四连扫射,迫击炮弹也雨点般倾泻下来,战士们边还击边向山头猛冲。
这时六连也赶上来了,两路夹击。把日军赶下山去。
陈仁洪让部队抢修工事,同时让通信员把情况报告给支队指挥所。
没过多久。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回报告说:“谭司令已经把指挥所从范冲移到我们身后的坝顶山,在那里。他可以直接用望远镜看到乌龟山、铁牛山、三梁山的战斗情况。首长提醒我们,乌龟山是敌人的主攻方向,可能会有更残酷的战斗,军部首长非常关心战斗情况,希望我们坚决守住阵地。”
早上8点多钟,山坳里的白雾已经散去,阵地前和山下稻田里的日军全部暴露出来。
陈仁洪命令部队以猛烈的火力居高临下扫射敌人,给日军以重创。
日军一个个倒下去,在稻田里溅起片片水花,四处乱窜的敌人纷纷趴在水里不动了。
但没过多久,日军又一次集结队伍,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再次向山上发起冲锋。
当日军冲上来时,林昌杨带着战士们喊着口号一起投手榴弹。这一招很灵,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炸得日军晕头转向。阵地前的土变焦了,碗口粗的树被拦腰炸断,灌木和茅草烧成一片,日军的尸体到处都是。
但日军依旧一队队轮番攻击,黑压压地逼上来。100多名骑兵也开始向山上冲……
“打,向马队扫射!”陈仁洪对轻重机枪手大喊。日军骑兵在强大的火力下乱了阵脚,死伤的马匹和骑兵纷纷滚向山下、稻田。
在激烈的战斗中,二营伤亡也很惨重。四连连长林昌杨在带队冲锋时牺牲了!代理连长赵佩枫牺牲了!二排排长牺牲了!二排副排长牺牲了!三名班长和副班长全都牺牲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了!但是,乌龟山阵地一寸也没有丢失!
在二营同日军拼杀的同时。三营一部在铁牛山梅冲阻击数倍之敌,三营主力在三梁山九龙石高地与日军进行白刃战。
在坝顶山指挥这三山阵地战的谭司令,听汇报、下命令、观察敌情,忙得连一口水都顾不得喝,衣服被荆棘挂得破烂不堪,也浑然不知。
战至下午3时,日军的攻势已明显减弱,谭司令考虑到部队严重减员,所以在日军停止进攻的时候,也不得不命令暂停射击。
晚上7时,日军汽艇在黄浒到塘口坝一线来回运送伤员和武器。不久,便全线撤走。
三支队五团战士在脊岭、大竹冲等地与敌激战,日军曾一度占领县城。
新四军在峨山头与敌激战三昼两夜,把敌人压在城内,日军在新四军的反复冲击下不支,最后突围逃窜,新四军又胜利收复了繁昌城。
这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
12月15日至16日,日军高品联队1700余人,顺安之一部日军200余人,石谷联队森木大队之一部300余人,另一部百余人,配合伪军百余人和三山之日军700余人,分多路向繁昌进攻。
三支队将士顽强抗击,各路利用夜暗时分,积极袭击固守据点之敌,日军恐慌万状,于16日拂晓前分途溃退。新四军分数路进击,毙伤日军300余人,新四军伤亡极微。
12月21日至22日,日军1300多人,附炮10余门,由三山、横山桥、红花仙、峨桥等地分三路进犯繁昌,繁昌城再度被占。
新四军当即反击,奋勇冲杀,血战两昼一夜,将日军击退,毙伤日军百余人。
三支队于1939年在繁昌打了10余次较大战斗,胜利保卫了繁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
是年年底,三支队召开祝捷大会,国民党繁昌县县长献上了“保障繁昌”的锦旗。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演出了大型话剧《塘口坝血战》。
三支队在铜繁地区对日作战的胜利消息,随着歌曲《繁昌之战》的传唱,传遍了江南大地,也给了全国抗日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三支队一到繁昌,就把帮助地方创建党组织作为重要工作。
谭震林立即约见中共铜陵中心区委书记张伟烈,代表三支队党委宣布成立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暂时归三支队党委领导。辖区为铜繁两县和南陵南四区。
同时,三支队一面派出民运工作队员和军事干部,在驻地及其周围做地方群众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一面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培养地方干部,物色建党对象。
繁昌建党工作首先在靠近三支队司令部驻地(南四区沙滩脚)的敌前西南山区并沿东南漳河一线,即在国统区内繁一区、繁二区秘密展开。
敌后地区也有少数知识青年参加“培训班”学习后被接收入党。
铜南繁中心县委领导时期,繁昌就成立了敌前的繁三区委和敌后的繁二区委。未建区委的区,县委直接领导中心支部或支部。
1939年4月,皖南特委撤销铜南繁中心县委,分别成立繁昌县委和铜陵县委。繁昌县委辖繁昌全境和南陵南四区。县委机关随三支队司令部驻地变动而变动,先后设在繁昌中分村和南四区的新村何。
1939年底,繁昌县委下辖繁一区、繁二区、繁三区的新林、平沟、紫岚、小淮、丰湖地区,南四区,共5个区委、7个中心支部、43个支部,973名党员。
到1940年底,繁昌党组织发展到下辖5个区委,11个中心支部,258个支部,1211名党员。
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确保了我党我军在抗日游击根据地内各项政治任务的完成,为繁昌成为“革命老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领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