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击退第一次反共高潮①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并把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亲日派和英美派发生分裂,汪精卫亲日集团公开投敌,亲英美的蒋介石集团则继续留在抗战阵营中,但是,他们也表现出很大动摇性。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它政策重点由对外抗日转移到对内反共,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之后,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确定了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
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阎锡山集中6个军的兵力,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新军即决死纵队和牺盟会组织发动进攻,制造了“晋西事变”,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遭受了巨大损失。
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发生于1939年12月。
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晋绥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几乎动用了全部晋绥军(旧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牲救国同盟会。
山西新军在八路军的支援下被迫奋起反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
它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并且争取到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维护了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关系。
细述起来,在太原沦陷之后,阎锡山即开始动摇,准备投降妥协。在汪精卫投敌之后,阎锡山又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试探“和平”。
他说:“抗战与和平是个政治问题,不能说主张抗战就对,主张和平就不对。”
在会议中,薄一波1说:“敌人打进我们的国内来,要求民族独立,只有抗战到底。和平妥协就是投降,就是汉奸。”
阎锡山听后默然。
阎锡山此种论调谈过不止一次,均为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所揭穿和反对。
但是,阎锡山的投降活动始终未停止过。
牺盟会和山西新军主张为了争取抗战胜利,只有实行民主,发动群众。
阎锡山则是反对实行民主,取消民选县长、区长、村长及各县民意机关。
他说:“政权是个刀把子,拿到我们手里可以统治人,拿到人民手里就会危害我们,所以不能实行民主。”
阎锡山反对成立农民抗日救国会和自卫军等组织。他说:“农民是个老虎,发动起来,是个乱子(怕他们抗战到底,不听指挥),不发动是个空子(又怕共产党来发动),现在不是发动不发动的问题,而是掌握电鞭的问题(电鞭是管制老虎的鞭子)”。
他之所以反对实行民主和发动群众,都是为了其投降妥协着想。
他又说:“生存就是一切,抗战只是手段。”
在“七七事变”期间为了生存,他需要抗几天战,以后感到抗战是长期的和困难的,就想投降,这也是为了生存。
正义公理和国家民族观念,在他的字典里头是没有的。
他在作这些准备的时候,表面上坚持抗战,而暗中早已通敌反共。并且已经和敌人召开过刘村会议和安平会议等会议。通敌使节,不绝于兴集2太原道上。
决死队的负责人曾经一再表示:“我们来与你合作,是为了抗战到底,并不是为了投降妥协。谁要投降妥协,我们就要反对。”
因此,阎锡山视新军为投降妥协之最大障碍,用说服及其他方法都不能把决死队屈服,乃大施其“锦囊妙计”,于“不知不觉”之中“转移”新军为“叛军”,实行“讨伐”。
1939年12月1日,阎锡山命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于5日进攻日军,此举将使该部置于日顽两面夹击的境地。
因此,第二纵队拒绝执行命令。阎锡山便宣布第二纵队为“叛军”,下令“讨伐”。
以晋绥军6个军的兵力,向位于隰县和孝义县一带的新军攻击。
同年12月3日,王靖国的晋绥军第19军和陈长捷的晋绥军第61军将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第196旅旅部包围。
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苦战突围,部分转入晋西北。阎锡山随即袭击八路军后方医院,惨杀了山西省隰县等6个县的民主政府和牺盟会干部以及八路军第115师伤病员1000余人。
同时,阎锡山命令晋绥军赵承绶部进攻晋西北抗日决死队和第115师第358旅。
在晋东南,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杀害共产党领导的军队600余人,绑架了1000余人。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县、浮山县和长治县等抗日政权被摧毁。
同年12月4日,孙楚袭击阳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新生报》报社,编辑王良被活埋。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晋西事变”。
面对阎锡山的反共行为,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1939年晋西事变爆发,彭德怀请求出战,毛主席沉着冷静用妙计化解。
1939年山西的阎锡山处心积虑地策划了针对共产党力量的“晋西事变”,成为国共统一抗战之后的首次大规模摩擦。
事变之后毛主席虽然义愤,但是为了维护抗战团结,毛主席决定和平处理晋西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共产党的实力不断壮大,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八路军从改编时的45万人扩大到16万人,实际控制地盘远远超过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时的十几个县的范围,共产党实力的发展引起蒋介石的强烈不安。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上确定了“防共、限共”的政策,会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根据会议精神制定了一个《防止异党活动方法》,要求国民党各地党政军机关出台相应办法,对中共活动加以限制。
《办法》下发到山西,山西一直是阎锡山的地盘,他跟蒋介石不大对付,但是却对中共势力进入山西保持一种较为友好的态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共与阎锡山在山西可以说是配合良好,所以在国民党《防止异党办法》下发之初,阎锡山并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采取积极的行动。
不过好景不长,阎锡山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彼时山西存在新旧两军,所谓新军,其正式名称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这支队伍是在国共合作刚刚形成之际,由薄一波以牺盟会负责人的名义向阎锡山建议,经阎锡山同意之后成立的,成立之后实际上是由阎锡山与中共共同控制的。
随着新军实力的壮大,其间左派分子不断增多,这就不能不引起阎锡山的担忧,加之阎锡山此前批准成立过一个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通过这个委员会,八路军得以参与到山西的军政工作中,这就让阎锡山不得不着意防范中共在山西势力过大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局势,阎锡山准备出手了,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阎锡山在山西省宜川县秋林镇召开了晋绥军政高级干部会议。
会上阎锡山借口决死队中的政治工作和牺盟会的行政区专员随意撤换队长做法向新军发难,并借机对新军进行改革,缩小了专员权力与管理区域,将决死队改编为独立旅,取消政委,政治工作人员服从同级军官,取消新的薪饷制度。
阎锡山的行动很快引起了中共的警觉,这些都说明了今后山西的环境比以前是会更加复杂起来:新兴势力可能会受到限制与压迫、顽固分子与旧势力将比从前活跃、我党我军今后可能受到部分的限制与打击中、摩擦与斗争可能更多。
为了与阎锡山抗衡,中共针对阎锡山的打击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
7月,随着日军向山西的推进,中共担心阎锡山有继续向右摇摆之可能,决定在注意方式的基础上给阎锡山的进攻以反攻与抵抗。
向来在山西称王的阎锡山自然无法接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有外人扰乱,于是他准备展开一场更为强硬的行动。
阎锡山指示决死队韩钧一部,要求他与西路军各部一起在12月10日前完成准备,发动冬季攻势。
韩钧得令之后仔细分析了阎锡山的意图,发现竟然是要他的部队暴露在日军和晋绥军61军之间,如此一来岂有活路?
于是韩钧决定抗命,他于12月5日电告阎锡山,其所率决死队第二纵队将在半个月内不受任何命令。
韩钧的这封电报惹怒了阎锡山,也为阎锡山发起更强硬之措施提供了借口,于是阎锡山以决死队不服从命令为由,宣布其为叛军,以六个军的兵力对韩钧所部展开了攻击,晋西事变由此爆发。
事变之后,无论是蒋介石、阎锡山还是中共对事态的发展都采取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阎锡山在事后深知事情不宜扩大,将斗争局限在新旧军内部,对八路军竭力避免冲突,并向蒋介石保证“决不以一区之事搅乱中央全盘计划”。
中共在得知阎锡山包围韩钧所部之后,毛主席尚以较为冷静的态度对待,12月6日毛主席在第一时间阐述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一方面晋西南、晋西北作为陕甘宁中央所在地的屏障,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基于战事有扩大到这两方位的考虑,毛主席认为应决不让步,但是又考虑到形成时间不久的抗日统一战线,又不得不巧妙地把握其中的一个度。
因而毛主席建议对叛军进攻决不让步,坚决有力地给予还击,并立即由新军提出反对叛军口号,但不要反对阎锡山。
八路军本身严加警戒以防意外,并应给新军以鼓励、掩护和支持,在形式上应以调解方式出现,防止旧军对新军进攻,八路军暂时不要提反对叛军口号。
虽然阎锡山避免与八路军正面冲突,但是对于决死队他是绝不手软的。
决死队四个纵队,一、四两个纵队所受损失比较小,二、三两个纵队以及他们控制之下的县区政权都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面对越来越大的损失,作为军事长官的朱德、彭德怀等人坐不住了。
12月31日彭德怀电告毛主席,他认为蒋、阎事实上已经转向反动,故应对晋绥军予以沉重打击,不惜因此与国民党撕破脸皮。
毛主席在事态严重之后也有过短暂的愤怒,他大骂阎部旧军为“王八蛋”,称:“不消灭这些王八蛋不足以寒贼胆,非把吕梁山之逆军逆党全部消灭,决不放手!”
不过,毛主席很快就克制了愤怒,因为团结国民党抗日依旧是彼时中国最重要的事情,面对彭德怀的请战,毛主席专门发电报劝告他说:
“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
此时,毛主席已经准备以和平的方式来争取阎锡山了,那么如何争取又成了一个大问题。
阎锡山称霸山西向来与蒋介石不和,晋西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又借机命令中央军进入山西,实际控制了不少地盘,因而利用蒋、阎之间的矛盾,成为毛主席争取和平的一大手段。
1940年1月31日,毛主席利用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的名义致电第二战区参谋长,表示愿意出面调停新旧两军冲突。同时毛主席还以薄一波的名义向阎锡山发电,称愿意继续拥护阎锡山。
2月25日,中共中央代表王若飞与八路军代表肖劲光来到秋林与阎锡山商谈和平之办法,中共方面提出了六项建议,其中有“新军表示拥阎不受某方改编”。
这无疑巩固了阎锡山的地位,打翻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因而让阎锡山极为高兴,当即表示他是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力量,他的存在是于团结有利的。
中共又与阎锡山讨论,双方在晋西以汾离公路为界,在公路以南准备停止游击战争,党的工作转入秘密状态,与卫立煌在晋东以临屯公路为界,八路军及新军不向路南发展,阎锡山遂下令各军停止军事行动以及政治攻击,晋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晋西事变是国共在合作抗日期间的第一次重大摩擦,它能得到和平解决赖于毛主席对时局的把控,以及对民族大义的清醒认知,它的和平解决给毛泽东乃至中共带来了一条经验,即如何更好地处理统一战线的问题。
1940年3月11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对此前的工作做了经验总结,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高度概括。
这丰富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也为后来国共摩擦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1939年2月,沈鸿烈在鲁村召开全省军政会议,提出四条反动措施:
(一)“统一划分防线”,将八路军山东部队的防区划在滕县、泗水、宁阳等日伪军密集的狭小地区,以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和借日伪之手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
(二)“枪不离人,人不离乡”,以限制共产党扩充军队、扩大活动区域;
(三)“统一行政、军不干政”,以阻止共产党、八路军进行群众工作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四)“给养粮秣统筹统支”,不准八路军自筹给养,以控制八路军的给养。
1939年春,沈鸿烈以山东省政府主席的名义,逼迫山东分局取消胶东北海行政公署,又逼迫八路军部队撤出滨海地区泊儿镇一带。
5月,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直接下令,驱逐八路军山东纵队出山东到北宁路作战。但其阴谋未能得逞。
此后,以沈鸿烈为首的顽固派提出“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动口号,并组织“扫马(马克思主义)大队”、“反列(列宁主义)大队”,积极反共。
于学忠部到山东后,沈鸿烈伙同东北军中的顽固分子缪徵流等人一起,继续策划限制共产党的办法,规定山东纵队在泰安、徂徕山以西,滕县以北,津浦路以东活动。
并限令鲁南、胶济路以北八路军各支队在几天之内开赴指定地点集结。这些规定、命令被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所拒绝。
山东顽固派制造了袭击、残害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民的“太河惨案”、“雪野事件”、“淄河事件”等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
据统计,1939年6月到12月,国民党顽固派仅向山东纵队所属部队就进攻90多次,杀害抗日军民1350多人,还扣押抗日干部、战士近1000人。
1939年1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淳化、正宁、宁县等五个县城和边境的十六个区。
中国共产党从抗战大局出发,一再忍让,在对其谈判未果后,被迫自卫反击,坚决打退了来犯之敌,恢复了陇东大部地区。
1940年2月至3月间,国民党石友三、朱怀冰等部配合日伪进攻晋东南太行区的八路军总部。
八路军一二九师与晋察冀南下部队相配合,歼灭朱怀冰部主力两个师的大部及反共游杂武装万余人。
之后,八路军主动提出休战,双方议定以临(汾)屯(留)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一线为界,该线以北为八路军防区,以南为国民党军队防区。
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中共中央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方针,并取得了胜利。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薄一波(1908年2月6日-2007年1月15日),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山西牺盟会与新军的领导人之一。
注21939年1月9日,阎锡山逃过黄河,在秋林镇落下脚来。阎选秋林镇也有讲究。秋林镇在春秋时属秦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公子重耳避难于秦时曾住在这里。而阎西渡黄河也是避难,所以选择这里,是想借古人的阴魂来保佑自己。阎驻下后,又把秋林镇改名兴集,取兴旺之意,因秋林镇到了清代,屡遭兵灾,已半成废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