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延安大生产运动③续
我们今天不能因为当年大生产运动的某些具体形式和做法不符合已经变化了的时代的要求,就否定其开展的必然性及其巨大的历史积极作用,尤其是进而否定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价值。
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当年根据地大生产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弘扬,就以此把它看成是唯一合理的、永恒不变的艰苦奋斗精神的载体和形式。
这种认识,把艰苦奋斗精神与具体体现形式混为一谈,也是导致今天有些人只所以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的理由之一。
总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艰苦奋斗的运作条件和体现形式是自然而然地要发展和变化的,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和内在品质则是永恒和不变的。
今天,提起“艰苦奋斗”这四个字眼,有些人就不以为然,理由无非说,它是革命战争或社会贫困时期特定的产物,是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
其实,这是把艰苦奋斗的涵义和精神实质简单化和庸俗化了。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让人们去做清教徒,去当“苦行僧”,也不是要求大家简单地重复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
“苦行僧”式的生活不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过好生活,共产党人本身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着“七情六欲”。
我们从不反对,也不拒绝,相反我们还提倡和保护合理、合法的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
我们反对的只是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群众疾苦,无节制、无限度地追求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反对的只是那种只知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而不思进取,不求贡献的精神状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内涵和实质,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生活和消费领域中的勤俭节约和量入为出,(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这个层面,中国今天也还没发展到我们可以不需要勤俭节约和量入为出的地步,这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
(续昨)作为世界观的艰苦奋斗揭示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哲理,体现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为人生观的艰苦奋斗表明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代表着热爱生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生理念。
作为价值观的艰苦奋斗反映了尊重发展、尊重奉献的精神,强调共产党人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说明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奉献,提出了正确对待人生追求中的苦与乐、得与失的标准。
从这些意义上说,艰苦奋斗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思想和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也正是从这些内涵上讲,目前社会上,那种认为“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的“过时论”,以及“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文明水平高了,要不要艰苦奋斗无所谓了”的“抛弃论”等等,却是应该予以矫正的思想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