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457章 红军还会回来的

第457章 红军还会回来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五个主力军团以及中央、军委纵队踏上长征之路。

    陈济棠一方面要做样子给蒋介石看,于是表面上缓慢地修建军事设施;一方面又不能真的开打,于是规定不得与红军交战。

    红军走出粤北以后,蒋介石很生气,发电报说:“此次按兵不动,任由共匪西窜,不予截击。”带有明显责备的意思。

    国民党方面则把它比喻为“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

    此时蒋介石的态度又是矛盾的,他似乎又替陈济棠开脱说:“南路防广兵单,自是实情,中亦深为谅解。”

    南面战场防线太广,兵力薄弱,确是实情,他觉得可“谅解”。

    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蒋介石对陈济棠的可恨又无奈。

    南京政府在江西北面的兵力部署强于在南面的部署,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是因为南面是陈济棠的势力范围,怎么部署兵力,当然得由陈济棠决定。

    其次,蒋介石在前面四次“围剿”红军期间,屡屡吃败仗,他当时在国民党政府的地位并不巩固,因此曾有一段时间心灰意冷。

    近代有一句话,形容清末以来的革命是“广东人领头,浙江人出钱,湖南人拼命”。

    这也造就了许多广东军阀,有一些在近代史上的存在感挺高,甚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有着“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其治下的广东曾割据一方,几乎是一个王国。

    然而陈济棠也是一个复杂的人。

    大家一定记得,八一南昌起义后,陈济棠的部队对南下的起义军围追堵截,那是不遗余力。

    如此深得蒋氏赞许。

    后来蒋氏帮助陈济棠在广东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广东的税收大部分返给陈济棠。

    陈济棠扩张军备,成为威震一方的“南天王”。

    不过,陈蒋的矛盾又是潜在而明显的。陈济棠对蒋氏也不是完全忠心。

    因胡汉民被软禁,陈济棠与蒋氏兵戎相见;且从第一次“围剿”红军始,陈济棠就看出蒋氏假借“围剿”红军之名,行兼并各路军阀之实。

    虽然陈济棠手下海陆空三军俱全,但他明白,自己一时间无法和蒋氏抗衡。所以就有“围剿”红军出工不出力,让红军作为他和蒋氏之间的屏障。

    1932年2月,陈济棠接到了蒋介石的电话,要他出兵解救被红军围困的赣州。

    陈济棠极不情愿地派了一个旅,结果中途中了红军埋伏,损失两个营。

    而陈诚的中央军则趁机解了赣州之围。气得陈济棠命令部队“今后与红军作战要特别慎重,各部均以固守为主,不要轻易出击”。

    1934年4月,陈济棠的部队曾一度占领了苏区的部分土地。

    不过在白崇禧的建议下,陈济棠开始在江西与广东交界处建立封锁线,修筑堡垒,囤积物资,确保红军不能打进来,同时也不主动招惹红军。

    陈济棠与蒋氏的矛盾,被红军看在眼里。

    敌人之间的缝隙,就是红军生存的机会。

    红军想方设法与陈济棠取得了联系。

    1934年7月,周恩来的特使到广州与陈济棠会面,表达了红军愿意与陈济棠合作抗日的主张。

    这对陈济棠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

    实际上,双方在此前私下接触甚多,己经形成了一些默契。

    比如说老蒋封锁苏区,不让粮食药品进入苏区,企图把红军困死。

    可就在东西北三面封锁得严严实实之时,南面陈济棠的部队却悄悄与红军做生意,大发横财。

    1934年9月,双方来往更加紧密,何长工与潘汉年作为红军代表与陈济棠的代表达成一系列协议。

    主要内容就是双方停战,建立沟通渠道,允许红军持通行证进入广东。

    而此时,红军已经准备突围转移,这一协议的签订对红军有着重大意义。

    1934年10月中旬,蒋介石发现了红军转移的意图,遂调集部队准备将重点放在湖南,由薛岳与何健的部队围追堵截。

    同时蒋介石又命令陈济棠在粤湘边界堵截红军。

    蒋介石是这样想的:不管红军往那边走,中央军都可借机会跟进到广东来。如果红军惧怕何健与薛岳的大军,强行从广东过境,那是最好不过了。到时候陈济棠与红军打得两败俱伤,我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这难道不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好计策吗?

    但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红军会从广东突围;更没想到的是,陈济棠已经和红军合作了。

    表面上看,陈济棠已经作好了防堵红军的准备。陈济棠的部队在赣州以东,沿桃江向南建立防线。

    陈济棠在防线上构筑大量堡垒,有的堡垒有三层楼高,对于装备较差的红军来说极难攻克。

    幸运的是,红军无需攻打这些堡垒。

    因为这些都是给蒋看的。

    红军与粤方约定,红军只借道广东,绝不进入广东腹地;粤军只要不主动攻击红军、不阻挡红军前进,红军也绝不攻击粤军。

    就这样,1934年10月,红军开始突围。

    此前,红军已将突围的时间与路线告知了陈济棠。陈济棠看到红军没有进入广东腹地的想法,就通知部队给红军放行。

    不过,也有一些遗憾。

    不是所有粤军都知晓上层之间的默契。有的粤军中层军官不明就里,与红军发生了冲突。

    粤军第1军第1师3团团长彭霖生与教导团团长陈克华俩人商量,觉得就这么让红军过去,实在太便宜红军了。

    他们想着趁红军大部队没到,给红军先头部队一个“下马威”。

    谁知,红1军团行动迅速,还没等这俩人反应过来就包围了他们。

    这俩草包眼见形势不妙,带着部队丢下所有重武器与物资仓皇逃跑。

    他们回去之后挨了第1军军长余汉谋一顿臭骂。陈克华还丢了官。

    粤军关于不准与红军交火的命令,只传达到团一级。因此有的基层分队与红军发生了冲突。但规模都不大。

    就在这些小冲突中,红3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不幸牺牲1,系长征以来红军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到25日,红军全部渡过桃江,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

    兵法云,“上交伐谋,其次伐交”。高明的战略家会尽可能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避敌锋芒。

    而蒋介石只会在地图上画来画去,对着下属吆五喝六,根本不会想到,在他自以为高明的时候,红军已经把他的下属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到头来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是蒋介石始料未及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1934年10月21日,粤军未完全撤离,红三军团第四师在新田百石遭遇几百民团的突然袭击。在攻击敌人退守“万人祠”时,洪超不幸中流弹牺牲,卒年25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