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权柄 > 第120章 各思量

第120章 各思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祠堂的门无声无息再次被人打开,只是这一次随着风雨凉气一道进来的,却是一身湿衣的苏青延。

    不过一夜复又一个白日的时间,苏青延的面容愈发显得苍老,连带着身躯也显得几分佝偻,显然,白日里为先帝出殡送葬过程中,又经历了不少事端。

    苏慕容依旧跪在祠堂牌位前,低垂眉眼,任由一双腿自疼痛到麻木再到一片刺骨中失去知觉。

    苏青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燃了三炷香,微微一拜后插入香炉之中,看轻烟袅袅上行,最后在虚空中徐徐消散。

    “已经一日一夜过去了,”苏青延地声音在祠堂里传开,带着种沉闷与凝重,“四丫头,我问你,你可有改变主意?”

    苏慕容微微抬头,一双眼眸跟着对上了上首供桌上摆着的若干牌位,嗓子干哑,但眼底依旧是一片执着:“不曾。”

    “父亲,”苏慕容道,“一天一夜过去了,女儿不曾改变主意,那父亲心下,可有了应对之策?”

    苏青延沉默着,浓密地眉毛被雨水冲击地一片杂乱,眼底光暗明灭许久未定,他身前,是祖宗牌位,他身后,是子女孙儿日后难以估计的前程。

    早在他陵州苏氏一门蒙冤,逼得他不得不来长安借着功名来告御状之时,他苏氏一门已经走到了一条绝路,然而就是这么一条绝路,让他绝地翻身,蒙冤昭雪,扛起了门楣,连带着也让他们这一族的最后一条支脉名扬天下。

    而此时,也不过是一条与当年相差无几的绝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的,却不再是他苏青延。

    若成,他苏氏一族将还有至少二十年无恙,可与当年琅琊王氏比肩而立——再往上,苏慕容的那句效仿武周他却是不信的,时局已经乱成了这个样子,哪里又有当年贞观年间的盛世能留给她来成名。

    但若是败了……

    败了,也无非被骂上一句,外戚干政——世上哪里有什么永不覆灭的家族?与其他陵州苏氏一族日后毁于皇权倾轧,不如就让他苏青延亲自做了这个恶人,好歹……死之前也拼死挣扎过了。

    “……你说得对,”苏青延道,“活路,是自己挣出来的,不是靠着昔日的那点君臣之谊,求着圣上施舍而来的。”

    苏慕容微微一震,抬头看向那立在她身前的老人。

    却听苏青延问她:“你可知,今天白日里,都发生了什么事?”

    “……慕容不知。”苏慕容微微摇头,她在这里老老实实跪了这么长时间,除了见过大哥与三哥之外,就是林氏身边的心腹来给她送些蜜水糕饼,连带着春雪都被她留在了林氏的院子里,不曾跟着一道过来。

    这样近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有什么消息,也传不到她手上。

    “好,”苏青延道,“那我说,你好好听着。”

    “今日先帝出殡,大雨倾盆,实乃不吉之兆……途中已有数十位大人体弱不支,病倒途中。”

    帝王出殡,除了帝王生前仪仗以及殉葬品之外,少有车马,品阶不高却有朝议之能的官员大多要跟着送葬的队伍一路行至陵山。

    若是晴日倒还好说,偏偏遇上了瓢泼大雨,官道哪怕再是黄土夯实的地面,经由雨水一冲,人行马踏之下,也要激起几分泥泞,更为难走。

    “两个时辰的路程,今日硬生生用了将近一倍的时间,直到申时过半,方才堪堪抵达帝陵。”

    “不待帝王入陵,朝中便传来郑王越狱而出,赵王反叛归藩的消息。”

    “紧接着,程贵妃自缢于守陵人村落,太子传令,命暗影卫总指挥使冯帆、五城兵马司楚希文,擒拿郑、赵二王党系……如今这程氏与范氏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太子那厢尚未传下什么消息。”

    “为父回来之时,尤听数十人联名上奏,不乏有程氏、范氏二族姻亲以及相干人等。”

    “郑王、赵王二人,一人占长,一人占嫡,却偏偏是诸皇子中最为年长的两位,于朝中多年经营下来,若太子想要深究,怕是要将这整个朝堂给空出一半……郑阳庚郑大人未免朝廷动荡,劝谏于上,太子拂袖而去。”

    苏青延不紧不慢地说着,声音里却是满满地沉重:“你可知,不过自陵山而返,太子面见群臣之后寥寥数语,已然私下里传遍一众朝臣耳目。”

    “他说——

    “孤不过是不曾随了他们的意,便要说孤昏聩,说孤不对,说孤听信谗言,还上讽谏?

    “——这是打算踩着孤的名声,成就他的青史留名!

    “其心可诛!”

    这一番话虽未亲耳听到,但这一声声带着愤怒地控诉却似乎在众人耳边荡起回响,声声入耳,人心寒凉。

    先有良妃一句“王与马,共天下”,后有太子的一句“其心可诛”。

    再有郑王、赵王二人的凭空消失,混着这些传递消息的人背后又不知是打着什么主意……

    “想来,今日一过,朝中世家,怕是又要开起赌局,以江山为注,以后路为资,赌……这天下,又该是个什么情形了。”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武将平天下,文官治太平——世家手里有钱,有地,有粮,有势,还有能臣,他们最不怕的就是天下纷争。

    正是因为纷争,才有他们的出头之日,才有他们一展抱负的局势。

    “周王卫信,虽被立为太子,但这几日所见,莫说明君,怕是守成……都守不住。”

    “藩王离京,若是隐姓埋名,就此销声匿迹还好,但若是……恐有萧墙之祸。这天下,终究是要乱,”苏青延叹息一声,“也罢,你低调回返,清平斋你就不要再去了,今夜里去你母亲那里宿上一晚,好生休息,明日一早,待城门一开,你便带着人,回你的钦州去罢。”

    苏慕容微微颔首,跪于祖宗牌位前叩了几个头,这才自怀中掏出她自钦州带回的疫病药方:“这是钦州治疗疫病的方子,太子归来甚早,但手下人怕也多有和疫患接触过,慕容回来之时,便听闻百姓言,李登封城之时,太子身边有人染了疫病,就死在正阳门外,虽不知真假,这方子父亲暂且收着,如若万一,也是个功劳。”

    长安城里哪怕是有了疫病,怕也不能大肆喧嚣,毕竟事关太子——先帝已然下葬,太子紧跟着就要筹备登基事宜,这时候该称新帝了——谁也不好去叫嚣着防疫避疠,谁都不想在这么个要命的时候去指着新帝的脸面甩巴掌。

    是以,只能等。

    如果长安城没有疫病最好,如有万一,苏慕容交给太师的这个方子,就是救命的稻草。

    事关疫病,苏青延自然知晓个中曲直,闻言微微颔首:“你放心,我晓得了。”

    说着,苏青延又是一叹:“去吧,趁为父这把老骨头还能支使些时日,暂且在朝中为你们周旋一二,先帝即是放权,想来,也该料想到如今诸多变故,也是有意无意……放我苏家一条生路罢。”

    事到如今,苏青延也只能这么聊以□□:“罢了,先帝若是怪罪,他日为父到了地下,再亲自向他请罪。”

    苏慕容俯身,跪在苏青延身前,缓缓叩首:“父亲放心,女儿谨记父亲教导,一心为公。”

    “……但愿如此。”

    一夜阴雨,直至第二日天将亮时,雨水方才堪堪止住。

    苏慕容依旧一身素服,头戴帷帽,低调地自太师府后门出来,坐上了来时的那辆马车,待她坐稳,春雪手中马鞭微扬,在马儿嘚嘚蹄音里,载着苏慕容自长安城一侧城门而出,一路向北而去。

    苏慕容推开车窗,看着雨后一片新绿的春色,心下难免有几分叹息:“此一去,再回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春雪笑了笑,将腰间长剑搭在一旁车辕上:“长安虽好,但终究太过拘束,讲究太多,不如钦州畅快恣意。”

    苏慕容无声一笑:谁说不是呢?

    而比苏慕容此行归来还要早上些许的,则是驿站的驿马。

    长安城风声鹤唳了这么久,帝王驾崩的消息也隐瞒了许久,而待卫信一入长安,那一直被压着的消息便自长安朝着各地传去——然而小道消息传得再怎么远,终究不敌朝廷邸报与百里加急的抄送诏书。

    距离长安近些的地方倒还好,但离长安越远,这消息传达到的时间就越是迟缓。

    如今,身在长安城里的太子都将要登基,抄往各州县的诏书才方方传到边关。

    青州拙县,一众官员身上着麻,跪立于县城门前,聆听先帝遗旨。

    不多时,县城布坊里花哨的布匹被挪开入库,黑白等色布匹在布庄中一一排放,帝王驾崩,民间嫁娶、饮宴百戏等诸事皆要为此停上三月,以月代年,为帝王守丧。

    茶楼上,有一昂藏汉子匆匆上得楼来,在一人耳侧低语数声,男子漠然不语,直到最后,方才反问一句:“当真?”

    “当真,至少皇帝驾崩一事,不敢乱传。”

    “呼伦雅大人还是没有音信。”

    “通知吴伦,要他明日在羽屏关放行……如今他受高盛连累,在大乾地位不稳,若他愿意,自可随我等回草原,为我座下将领。大乾的奴仆尚且还要身契过了官府,我草原上的奴隶,可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若他喜欢,随他挑选。另——有五百两黄金相酬谢。”

    那汉子迟疑一瞬:“若他不允呢?”

    “——事到如今,他没有第二条路可选,”固伦格冷笑,“这羽屏关,他明日开也得开,不开也得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