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三十章 民以食为天

第三十章 民以食为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名村民的死亡,对还在吃大食堂的三家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除了死去人的家属,心中还会有回忆的伤痛,关系不亲近的外人,连闲暇时的话语中,都很少提及了。

    时间已是五九年的冬季,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情已经消退,公共食堂也已吃了一年了。

    三家村生产大队的村民们,在吃了一年的大食堂后,面对越来越清汤寡水的大食堂饭食,纷纷报怨不止。

    又是一天的早饭时间,文启东拿着自己的陶瓷大碗,刚走到大食堂的门口,就听到食堂内那吵吵嚷嚷的喧闹声。

    “嘿,我说文传富,你这大厨当得越来越不合格啊,你这做的是啥饭啊,这湖湖都稀的快成开水了,喝到肚子里也不顶事啊!。”

    “是啊,是啊……,最近食堂的饭越来越孬,吃过饭很快就饿了,这让人咋有力气干活嘛。”

    “大家伙都看看啊,今天又是稀湖湖和咸萝卜条子,菜里面连一点油都没有,这咋能吃得饱。”

    “哎,我说文传富,你们食堂是怎么回事,节约粮食也不能让人天天饿着吧……?”

    排队打饭的村民们,看到饭盆里的饭菜,在肚子咕咕叫的饥饿下,纷纷发泄着不满的情绪。

    村里负责大食堂的大厨文传富,把手中打饭的木勺子往饭盆里一扔,阴沉着脸说道:“爱吃不吃,能有这饭吃就不错了,不怕告诉你们,马上连这样的饭都吃不上了。”

    听了文传富的话,村民们不干了,吵嚷声更大了。

    “传富,你这话是啥意思,以后大食堂不管饭了?。”

    “啥,以后食堂不管饭了,食堂不管饭了,到哪里去吃饭啊?。”

    ……

    轰轰烈烈的农村集体大食堂,到了五九年的冬季,很多地方都维持不下去了。

    维持不下去的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乡村大食堂里都缺粮了,没有了粮食,大食堂当然就难以为继。

    三家村的大队部里,几名村干部闷坐在屋内,一个个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秋收的时候我就说了,不要虚报产量,这下好了,粮食都上交了,村里没有了粮食,几百口子人,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生产队队长李正财的抱怨,令坐在桌子后面的村支书文传根很不痛快,他瞥了对方一眼后说道:“你以为我愿意多报,我上报的产量,已经是公社规定的最低数了。你去看看山外的村子,那个不比咱们村报的高。

    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家爷们,我就不藏着掖着了,我为了村里的口粮,现在成了公社干部里的落后分子,连公社委员的职务都被免了,我图的是啥……。”

    已经卸任了队长职务,高升到了公社的文传根,对自己为了村里的利益,又被免职回了三家村,本来就很苦闷,再被村里的班子不认可,心里更是起了情绪。

    一看两个村领导顶了起来,村会计连忙劝解道:“现在抱怨也没有啥用,粮食都交上去了,还是想想办法吧,这离明年夏收还有好几个月呢,不想法解决吃的,不要说过年了,春上青黄不接时,会饿死人嘞!。”

    村民兵队长摸了摸自己的短发,迟疑的说道:“要不,我还带着民兵小队进山打猎,多少能给食堂添点油水。

    就是子弹不多了,书记,你回头再去公社,能不能到武装部领些子弹回来。”

    队长李正财看了民兵队长一眼,闷声说道;“进山打猎,解决不了几百口子的肚子。再说,山里哪还有那么多的野物可打,现在山里的野物,还不够那些深山里的猎户村子嚼吧的!。”

    村会计插话道:“听说城里的工厂和矿上,都是申请调拨口粮,要不咱们也向上级申请一些粮食?。”

    对会计的建议,村支书文传根直接否定了,“你想的倒好,咱们能和那些厂矿比,他们是吃公粮的,咱们是交公粮的,生产队向上级申请粮食,那得是受灾了才行。”

    副队长接口道:“都没有粮食吃了,这还不是受灾。除了向上级要粮,咱们能到哪去找来粮食。”

    文传根被副队长的话气笑了,“你个李大头,在这瞎胡闹有啥用,受不受灾是你说的算,这刚报了丰收不到三个月,你说受灾了,谁会信你的……。”

    副队长李正财瞪着眼睛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村里仓库的粮食,就算是顿顿都喝稀的,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你说怎么办吧?。”

    一说到仓库里的余粮,屋内的几名大队干部,又都沉默了下来,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长吁短叹起来。

    这一段时期,不单单是三家村,很多地方的生产大队,都陷入了缺粮的状态之中,有一些村里的大食堂,连稀湖湖都喝不上了。

    大食堂没有了饭吃,在没有新的通知改变之前,大食堂还不能解散,还要维持住这种大同社会的面子制度。

    问题是,这种面子,解决不了村民们的肚子问题,总得想办法让村民吃上饭吧。

    于是,有些已经缺粮的生产队,私下里不再限制村民们在家做饭,谁家有吃的就自己做着吃吧,大食堂基本名存实亡了。

    但是,想靠村民们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又很困难。

    因为村民家里不但没有粮食,连做饭的工具都没有,想到城里和集市上重新去买锅,不说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市面上铁锅很是缺乏,有钱都很难买到。

    对村民们来说,没有锅,只不过是不方便,想要做饭,用陶罐陶盆啥的都能凑合。

    关键是,家家户户没有粮食,靠自留地里的蔬菜瓜果,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当三家村里的大食堂,宣布暂时每天只能烧一些开水,连稀粥都没有了后,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处于了恐慌之中。

    眼看就是年关,天寒地冻的,大食堂没有了饭食,家里也没有粮食,怎么熬过去剩下的半个寒冬。

    村民们每天都围堵在大队部,让村里的干部们想办法,再不找来粮食,当家里那些能吃的东西吃完后,真会饿死人的。

    “生产队断了粮……”,这个现状,早就被村干部们报了上去,村支书文传根也一直在公社与村里之间来回跑,向上级要粮的同时,也想办法在村里及周边搞吃的。

    在这个时期,公社里也没有粮,就是有些余粮,面对那么多断粮的生产队,公社粮站里的那点存粮,也是杯水车薪。

    粮食到哪里去了?

    新生的共和国,在这几年,负担是很重的,光是向毛熊国还债,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更不要说,为了维护国际关系,还要把大量的粮食支援到亚非拉的那些小国家去。

    这一时期,还在反抗法美两国的南越胡志明,也是年年张口,要去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物资……。

    这些粮食和物资,都是一个个生产队,勒紧裤腰带交上去的。

    当然,为了不在被西方国家侵略,为了完成国家的工业建设,迅速多起来的,大量吃公粮的产业工人,也是消耗粮食的大户。

    在国内的粮食产量,还没有较大提高的时代,要养活十年间多出来的上千万产业工人,种地的农民,负担是很重的。

    对此,经历了三个时空,学过经济学的文启东,虽懂得是怎么回事,但也只能看着,没法帮着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人口大国的发展,在不能靠对外掠夺来补偿时,只能靠底层的民众咬紧牙关来艰苦奋斗。

    作为异时空来的‘神仙’,文启东并没有袖手旁观,暗地里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算帮着建的药厂,在其他方面,文启东也出手了。

    一年前,在北方毛熊国的人撤离了之后,文启从海沟中取出自己的金手指,打印出了覆盖整个工业生产的各种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资料,上千吨的资料图纸,装在一艘从国党军处抢来的万吨巨轮上,连船带资料,送到了津门海口的军港。

    这些工业技术资料,虽然各种技术都不是太先进,但只要运用好了,二十年内,赶超这个时代的西方国家,还是没有问题的。

    文启东是亲眼看着船和资料被有关部门接收的,为了不显得太玄幻,不但轮船的航程轨迹能查到,他还在船上留了一封信。

    只有一句话:“为了民族的崛起,我们都在共同努力……。”

    工业上的问题,文启东可以轻松的提供帮助,近六亿人的吃饭问题,他这个‘神仙’,一时之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建国后不许成神成精,太超出唯物主义的现象,他这个‘神仙’也不能施展出来……。

    好在,原时空的历史,证明了伟人话语的正确性,“我们不靠神仙上帝,只靠自己,也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

    勒紧裤腰带支援国家建设,说明了民众的思想觉悟很高,但光讲思想境界也不行,民众们只有吃饱肚子才能有劲搞建设生产。

    农历的六零年正月还没有过去,三家村的村民们基本都没有吃的了,几百口老少,吃光了山沟里所有能吃的东西。

    本来应该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正月,不见了往常走亲访友的喧闹,整个村庄变得安安静静,连夜里的狗叫和清晨的鸡鸣声都没有了。

    田地间也没有了耕作的身影,就是偶尔出现一些人,也是一些希望能再找到一个两个田鼠洞的饥饿村民。

    大队部里,村干部会议又一次召开,这是一次扩大会议,屋内不但有几名主要村干部,生产队里的小队长、组长,包括几名老人,也都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全村几百口子老少,是进山找吃的,还是出山找吃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