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270)
悠悠大公桥(270)
▲我军正在登船渡江
人民政府对宜昌长江航运的保护从进城前的1949年5月就开始了。宜昌解放前夕,国军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将大小船只全部扣留,如果不随其撤退就烧毁。在地下工作者的指示下,汉永义轮船公司的员工冒着被通缉的危险,将公司的“裕华”“普庆”两艘轮船的部分机器卸走藏起,借口机件损坏,报请维修,停靠到宜昌江南十里红江边,使两轮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在解放宜昌的战役中,工人们迅速将机件装好,满载解放军官兵渡江追击江南逃敌,为解放宜昌各县及大西南做出了贡献。
宜昌7月16日解放后,市政府成立航政科,一边接受“敌产”,一边全力恢复港航生产。7月24日,宜昌首任市长刘真在莎乐美电影院召开大会,动员港口工人支前。在宜的解放军四野47军除部分留宜外,大部分由宜昌城区和宜都过江,到鄂西和川南追击敌军,还有二野50军等部队也从宜昌过江,从恩施入川参与解放大西南的战斗。据统计,宜昌有各类船舶400多只,装卸工人和船员3700名参加支前运输,宜昌港在解放之初的短短一个月内,紧急运送20余万过宜部队及大量后勤辎重,有力支援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军。
6月,随着南京、武汉等城市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解除了4月开始的沿江封锁和戒严令。9月10日,新成立的航政科将一艘43号铁驳满载货物,由汉永义轮船公司的“普庆”轮附拖行驶,于11日恢复了宜汉航线,这就是解放后宜昌到武汉的第一条长江航线。就和12月1日,原国军“郝穴”“永安”两舰在重庆起义,冒着枪林弹雨来到解放后的宜昌,停靠当时的招商局第一码头(大公桥),160多名起义官兵上岸,受到宜昌人民的热烈欢迎一样,值得宜昌记住。
1950年4月1日,华中航政局组建了长江航务局宜昌办事处,1951年5月,组建长江航务局宜昌分局,1952年9月1日,长江航务局宜昌分局改为宜昌港务管理局,由于宜昌港的特殊性和担当任务的重要性,担任宜昌港务局第一任局长的是红军时期跟着朱毛在井冈山打过游击,延安时担任过中央警卫团第一营营长的老红军贺礼保。
解放初期国家经济困难和城市物资供应严重短缺,加之飞机对沿海及长江骚扰,一些投机资本家乘机哄抬粮价牟取暴利。从1949年6月到1950年2月,上海粮价已暴涨近20倍。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四川调运大批粮食运往华东。从1950年3月华东粮食调运指挥部与华中航政局订立川粮运输合同,成立川粮运输工作小组,到4月6日,华东粮食调运指挥部宜昌接转站成立,13日,宜昌港成立川粮运输小组,一直是闻风而动、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