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269)

悠悠大公桥(269)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悠悠大公桥(269)

    ▲1980年的武汉港

    1984年2月,又一次改革开始,国务院批转交通部《关于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实行港航分管体制。将原来的长航分别组建成“长江航务管理局”和“长江轮船总公司”。原长航重庆分局改为“重庆长江轮船公司”,管理区域第一次缩小到重庆至巴东区段。同年7月,长江轮船总公司将所属船舶启用新船名。上海公司的船为“江申”加编号,武汉公司的船为“江汉”加编号,重庆公司的船为“江渝”加编号命名。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因为葛洲坝工程蓄水后,库区航线大为改观,同时由于川东鄂西有大批民工进出,于是有大批大型远程客轮被补充到重庆分公司:原“东方红”39-57被分别改为“江渝”1-17号;除了“东方红101”改为“江渝101”以外,原“东方红”117-118号,125-126,119-124,127-129被按照编号改为“江渝”102-114。这样,重庆分公司就有了30艘大中型客轮。

    1989年10月,也就是长江客运的辉煌阶段,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所属“江渝号”系列客轮有“江渝”1-20号大型远程客轮,“江渝”101-116号中短程客轮,重庆分公司的客轮总数首次达到36艘之多,在川江、尤其是从万县到宜昌的三峡期间来往穿梭,被亲切地称为“水上巴士”。

    而宜昌正好处于重庆与武汉之间,除了转运换载之地,还是川东鄂西水陆交通的交汇之处,自然就是很重要的港口,也是长江上的十大码头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宜昌港被划为重庆管辖,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没什么争议;可是等到长航被分为三大公司各自施展拳脚的市场经济时代,武汉分公司自然就会据理力争,将宜昌港纳入到自己的麾下,这也是一大变革。

    长航武汉管理局历来都是长江航运的主力军,同样拥有一批大型或中小型客轮,“东方红”时期编号在两位数的大型客轮负责武汉到重庆、武汉到上海、武汉至三峡国际航线;编号在三位数的中小型客轮,主要负责武汉到各地短途航线。从1984年7月“东方红”系列客轮启用新船名,“江汉”系列客轮正式诞生的统计来看,当时属于武汉分局管理的部分客轮部分如下:

    “江汉”系列由小型和中型客轮组成。一位数到二位数编号的“江汉”客轮是中型客轮,例如:部分客轮的更名如下:原“东方红”11-16号更名为“江汉”1-6号,原“东方红24”号更名为“江汉7”号,原“东方红26”号更名为“江汉8”号,原“东方红10”号更名为“江汉13”号,原“东方红”27-31号更名为“江汉”14-18号;原“东方红”32-38号更名为“江汉”50-56号;原“东方红”259-261号更名为“江汉”122-124号……

    长航武汉分局不仅开辟了上至重庆、下至上海的长途客班航线,而且还开辟了武汉至宜昌、荆州、九江、南京的中途客班航线和武汉至洪湖、嘉鱼、黄石、鄂州、团风短途客班航线。从汉口始发的客班轮,到终点港上海后,再从上海返回汉口,这条航线就称“汉申线”;到终点港重庆,就称“汉渝线”;到终点港宜昌,就称“汉宜线”;到终点港南京,就称“汉宁线”;到终点港九江,就称“汉浔线”;到终点港芜湖,就称“汉芜线”。当时,为加快主要航运港口的到达时间,各航线上不仅辟有正班客轮(沿途停靠),还辟有快班客轮(重点停靠)等。

    那就是长江航运的黄金时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