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220)
悠悠大公桥(220)
▲“卫星社”的稻谷上能托起一个小女孩
现在所说的“困难时期”就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指的是从1959至1961年这三年时间,由于严重的天灾人祸,造成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必需用品,特别是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和供应严重短缺,民众连续三年处于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之中。宜昌也在一场“超英赶美”的狂欢之后陷入极度饥荒的岁月。当年的那些情景已经淡忘,当年的那些记忆已经模糊,只有发黄的报刊和统计史料还记得那过去的三年困难时期。
1958年本是一个风调雨顺之年,农业生产遇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自然条件,宜昌和全国一样,耕地受灾的面积不多,这一年应是农业丰收之年。但是由于全民大炼钢铁,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围着小钢炉、小铁炉苦战。为了钢铁而大办矿山,大办铁路,集中了不少的农村劳动力。比如五峰,全县开展大办钢铁运动,工农商学兵2。4万余人组成“百团大战”,簇拥“钢铁元帅”升帐;长阳更是全县10万人放弃农业和其他行业生产,突击炼铁。
宜昌市表现的更为激进,市粮食局为了保证“钢铁元帅”升帐,对粮食供应大开绿灯。只要参与大办钢铁的人一律定量45斤,不够吃月底补助。在大办食堂的热潮中,全市共办食堂727个,公办食堂280个,民办食堂447个。公办食堂实行二十四小时敞开供应的原则,想吃就吃,随到随吃,放开肚皮吃。以至于炼铁炉上、矿场上和运矿道路上,随处可见遗弃的馒头和米饭。
本来丰产的粮食、棉花、花生和油料作物,大批的扔在地里,烂在田里,结果是丰产不丰收。大办钢铁运动成效甚微,却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境内各地普遍筑土高炉,致使大面积森林被毁,粮食大量烂于田间。就加剧了随之而来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程度。虽然从1959年开始,宜昌的大办钢铁运动偃旗息鼓,到1960年一场大办钢铁运动宣告结束。1958年的大办钢铁所造成的问题,便成了连续三年困难的祸源之一。
据有关史料披露:1959年至1961年,宜昌陷入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中。地区连续三年遭受百年罕见的大干旱,湖水枯竭,庄稼干死,人畜饮水困难。粮食产量是解放以来产量最低的三年,棉花较1958年减产1至4万担,油料作物减产4。6—12万担。六县农村发生浮肿病人32105人。尤其是1960年春,由于旱灾,兴山出现了严重粮荒,加上以“共产风”为主的“五风”泛滥,以及县委领导的决策错误,造成数以千计的群众非正常死亡,史称“兴山事件”。
1959年7至9月,宜昌市郊区百日伏秋连旱,受灾农田32509亩。其中粮食受灾20949亩,占粮田总面积27010亩的77。56,减产334。88万公斤,棉花8034亩和油料3526亩全部受灾,分别减产33。09万公斤和31。86万公斤。据民政部门统计,因灾造成生活困难4932人,这些人缺5至7个月口粮。同年7月23日下午,雷阵雨后宜昌郊区出现大风,风速达24米/秒(12级)。风灾造成全市死亡2人,伤9人。房屋受损1516间,滑坡16处,粮田受灾面积达8023亩,减产40。市人委紧急发放建房补助款5000元,生活救济费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