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219)
悠悠大公桥(219)
▲
1958年是个筑梦的年份,为了超英赶美,宜昌城区内到处高炉林立,不管是机关学校、工厂企业还是街道社区,到处掀起了“人人炼铁,户户炼钢”的群众热潮。到了11月4日,宜昌市钢铁生产指挥部还召开钢铁生产万人誓师大会,号召大放“钢铁卫星”。至12月底,宜昌市全年生产铁2294吨,钢472吨,可多是低温钢和烧结铁,完全是破烂一堆,收效甚微。
宜昌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钢铁大军实行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生产战斗化。除了到处找矿挖矿,还砍伐林木作燃料,城乡“土高炉”林立,黑烟冲天。1990年版《枝江县志》记载,(1990年版)“大事纪略”:1958年7月,农村主要劳动力集中到宜都松木坪等地大办钢铁,农业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国家曾在马家店筹建“鄂西钢厂”,修公路、筑码头、搭工棚,兴旺一时。1960年“钢厂”下马,留下一批简易平房。1962年设置枝江县时,在此兴建县城。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指导下,主要山区县大面积森林被毁,粮食大量烂于田间。以远安为例:在近半年时间的“钢铁争夺战”中,全县为炼铁伐木毁林数万亩,仅茅坪区八角公社即毁林1。9万余亩;木材采伐超过常年平均砍伐量的1倍多,达12。8万立方米,由于运输难,除烧去部分外,大量腐烂于荒山野岭。修建的钢铁厂翌年春不得不被迫下马。
到1958年12月3日,宜昌全区共生产生铁18。68万吨,从数量上超额完成省分配的任务的154。5;到12月31日止,钢产量完成3。06万吨,占省分配任务的101。96。但大部分钢铁产品都是低温钢和烧结铁,破烂一堆。由于成效甚微,在12月25日,大办钢铁的巨大劳力开始悄然下马。可是报刊上仍然报喜不报忧,声称:“1958年工农业大跃进,在以钢为纲,带动全面工作大跃进的建设方针指导下,各行各业在全力支援钢、煤、粮、棉的前提下,力求保持大跃进,争取1959年更大跃进。”
“大办钢铁”运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据1998年版《宜昌市志》透露:“大办钢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958年全市基建投资261。5万元被浪费掉,年底被清理的17个炼铁企业亏损额达181。2万元。在大办钢铁中,一切为钢铁让路。从电力的分配,车辆的调度,原材料的配给,都首先满足钢铁生产;造成医药、副食、日化等工业停工或半停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
据1999年宜昌市文史资料《宜昌五十年回眸》和2001年《中共宜昌简史》等文史资料概括:在1959年的“大跃进”中,湖北省政府2月决定,湖北军区八一钢铁厂从官庄迁往宜昌与宜昌市钢铁厂合并,定名为宜昌八一钢铁厂。全厂设有15个部、科、室,9个生产单位,有职工3516人。
由于仓促上马,也由于1959年困难时期开始,当即遇到资金、运输、能源、原材料供应、技术等诸多困难,到1959年7月,在国家“缩短战线、集中力量”的调整中下马。省军区八一钢铁厂人员基本撤走,只留下少量干部、职工,与原宜昌钢铁厂留下人员共计890人继续办厂。与此同时,湖北省为八一钢铁厂投资的4000万元损失殆尽,1960年1-11月继续亏损349万元,也是惨不忍睹。
但是和历史资料所说的那样:与此同时,从“大办钢铁”的实践中也锻炼了一批初步了解钢铁生产的干部和骨干,留下了部分钢铁物资,为宜昌市后来发展冶金工业奠定了基础,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