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213)

悠悠大公桥(21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悠悠大公桥(213)

    ▲敬酒

    宜昌人十之八九都会喝酒,所以才有“为人不喝酒,不在世上走”的说法。而宜昌话说的“桌上没酒喝,等于得罪我。”就是“无酒不成席”的本地特色。无论是朋友小聚,还是喜庆之事,桌上如果不放两瓶酒,就是不可思议的。当然,现在为了照顾方方面面,大宴宾客除了准备白酒,还得要有红酒、啤酒和果汁。只是宜昌喝酒,说的就是白酒。

    历史上,宜昌宴请一般都是大方桌,因为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故曰八仙桌。八仙桌上七人为宾,一人为主。主人可以是东家,也可以是东家安排的陪客。陪客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让客人喝好吃饱,所以往往就是执壶(瓶)酌酒的人。客人在桌前坐好后,陪客开始斟酒,自然是每人面前一杯。然后发话,询问客人这酒怎么喝?在坐的客人意见各异,有的说只喝这一杯,有的说好事成双,有的说喝个四季发财,有的说喝六六大顺。陪客就会顺势说:“既然意见难得统一,那就由我作主,就依我们宜昌地方规矩喝。”

    规矩之一:喝敬盅。敬盅的花样太多,简单来说,就是陪客说敬谁,其他七人附和着就敬谁,每个人依次给那个人敬一杯酒,七杯酒连续敬到这位客人面前,被敬的客人不能推辞,包括自己面前的那一杯,一共八杯连饮下肚,每喝一杯退还一个杯子,直到七个杯子退还完毕,才进入下一个。不过由于现在多是高度酒,如果没有一斤的酒量,千万不要参战,否则喝醉是必然的。

    规矩之二:喝转盅。转盅又分正转和反转两种。正转由右向左转,反转即由左向右转。不管是由左向右,还是由右向左,都要以拿着酒壶(瓶)的陪客那儿为起点。正转几个反转几个,由客人民主商议而定。敬盅有相互敬的(一人一杯),有单进单还的(被敬的喝一杯),还有双进双还的(被敬的喝两杯)。

    规矩之三:喝照盅。这样的规矩现在还经常可见。简单地说就是自己酌自己喝。席上首先一个人酌个满杯或者酌个样范儿,把其它人的酒杯放在一起依样画葫芦,把酒酌好;陪客首先将自己的酒一饮而尽,后面的人也学着他将自己杯里的酒同样一口喝干,然后是下一轮。这个规矩的特点是相互之间互不敬酒,各人只喝自己份中的。唯一的缺点就是酒喝到一定程度,醉眼朦胧,常常为谁浅谁满争论不休。

    规矩之四:喝跳盅。即以拿着酒壶(瓶)的陪客开始,每一次跳过一人酌酒;当第二次跳的时候,又换作以陪客身旁的那个客人为起点,同样间隔一人酌一杯,依次循环。循环的次数由大家协商,不过大多要喝个“满堂红”,就是八杯。虽是跳蛊,但转来转去也是平均喝酒,只是跳过的那个人可以趁此机会多吃点菜,歇一会儿。

    规矩之五:俗称“赶麻雀”。在酒桌上“赶麻雀”是最厉害的一种规矩,大多发生在地位相当、辈份相当的人之间。比如从陪客旁边起,除了某人面前的那杯酒外,其余的七杯酒就像麻雀似的飞到某一人面前,那人要连饮八杯退杯后,拿着酒壶(瓶)的陪客向桌上的八位(包括他自己)面前的酒杯斟酒,这七杯酒就又像一群麻雀一样,向其旁边的那位飞去。就这样,轮流到头,十分平均。可是因为连喝八杯,酒量小的不是“下猪儿”就会滚到桌子下面去。

    喝酒必有闹酒,闹酒其实就是营造气氛,如果都喝得宜昌话说的“二麻二麻的”,拿着酒壶(瓶)的陪客就会提议最后酌一杯圆席酒。历史上若在腊月喝酒份,这杯圆席酒是留着不喝的,称之为“元宝归库”,恭贺主人家年年有余,最后再倒入酒壶中。现在认为既浪费又不卫生,所以圆席酒也要喝。一桌人大家站起来集体一饮而尽,意为一团和气,也是很有意思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