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119)
悠悠大公桥(119)
▲包划子
划子的概念应该就是指小船,包括有棚或无棚,甚至有的划子无桅无舵,仅凭桡片驱动。宜昌有专供人员或货物过江用的木划子,李明义记得很清楚,宜昌话说成是“脚划子”,沈传诚补充说,也叫“渡划子”。大小和渔划子差不多,不同之处就是就是没有棚子,很有地方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华侨回到宜昌,对那些过江的脚划子还记忆犹新,就是忘记了时代不一样,脚划子早就变成机械的渡轮了。
“汽划子”在宜昌话中是一个广义词。不管是木制的还是铁制的,凡是不用人力划桨、用机械动力推进的船舶都统统被称为汽划子,这其中包括拖轮(宜昌话里的“小火轮”)、客轮(宜昌话说成“沙宜班”、“汉宜班”)和轮渡(宜昌话里说的“渡轮”,包括客运轮渡和汽车轮渡),二十一世纪初,在宜万铁路还没有开通,三峡库区的人外出打工,还是靠水上交通的时候,宜昌还曾经从俄罗斯引进过两艘“燕子m”型水翼船,时速高达每小时九十公里,往返于宜昌到重庆、宜昌到万县之间,同样也被宜昌人称作是汽划子。
木划子中除了渔划子、邮划子比较专业外,其它划子的称谓就很随意了。如米划子、菜划子、石灰划子、粪划子等,是船上装什么就叫什么划子。比如对河农民天刚亮装一划子菜过市里来卖,就叫菜划子,回去装一划子屎尿就叫粪划子。不过,有人说,在解放前的宜昌各码头附近的江面上,还存在过一些专业划子。比如红花套、古老背沿江两岸的农民常在农闲时驾着船到宜昌来把江边“渣子堆”的渣子运回去施肥就被说成是“渣子划子”,西坝、对河的农民把屎尿运回去施肥的木船却被说成是“粪划子”。
除此之外,宜昌江面上还曾经活跃过各种各样的专业划子,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种是“菜划子”。顾名思义,那就是卖菜的。基本上是西坝、江南、复兴坝(原来的八合塘以下、现在的银海丽景小区附近)的那些菜农将自己田里的各种蔬菜装上船,穿梭在停靠在江边的南来北往的木帆船之间,菜划子在江中一边推一边喊“白菜萝卜葱蒜苗、胡萝卜韭菜、还有菠菜红菜苔!”
还有一种木船被宜昌人说成是“酒划子”。有一张照片说明,那样的木划子被洋人很俏皮地称之为“中国厨房”或“中国茶船”。酒划子与“菜划子”不同之处就是他们不分日夜地划行在江中,专门做船上人的生意。酒划子上面备有各种酒和下酒菜,包括各种面点和大米饭等,有些像流动的快餐店,或者是流动的饮食店。
最忙碌的时候,就是等待客轮进港停稳后,酒划子就要很快地抢在别人船之前挂靠在轮船船舷边去做生意。客轮一般很高,还有几层楼,这也难不倒那些推划子的人。他们会用竹篮将旅客需要的东西用长长的竹竿送到人家的手里,竹竿放下来的时候,钱就已经放在篮子里。那个时候很少有欺诈,也很少有耍滑头。
最后一种划子被称之为“包划子”。那是宜昌枯水季节的一大特色。因为从镇川门到常家溪(现在的大公桥附近)会现出一道长长的沙滩河坝,那些轮船无法靠岸、只好停泊于江中,可船员们上下船办事不方便,轮船停靠期间就索性包一条木划子靠在轮船边专门为船员们服务。船员们要上岸就会在船上喊:“包划子!”,推船的就会做好准备;船员要回船也会就在岸边高声吆喝:“包划子!”划子就会划过来接人。
那天,复员回宜的杨文华也会站在登陆艇上大声喊:“包划子!”
今非昔比,他不再是那个无钱逼死英雄汉的穷小子了。